第316章 五蠹之祸(2 / 2)

加入书签

        见状。

        太子爷立马心领神会,匆匆上前行了一礼,毕恭毕敬的说起好话来。

        <div  class="contentadv">        父子二人,一唱一和,配合相当默契。

        不消片刻的功夫,便让马皇后无语了只觉得哭笑不得。

        “你爷俩啊。”

        “让我说你们点啥好?”

        “一个是当今皇帝,一个是未来皇帝,能不能有点一国之君的深沉?”

        “这像什么样子?”

        朱元璋一看有戏,登时添了一把柴火:

        “妹子教训的对。”

        “咱记住了。”

        “那,我们继续往下讲?”

        看朱标忙前忙后手忙脚乱,马皇后热不住抬手扶额,却也拿他爷俩没辙了。

        “别费劲了,娘不渴。”

        马皇后招了招手,无奈道:

        “别想去林先生那里卖弄,到时全家跟你一起丢人现眼。”

        “明白?”

        朱元璋点头如捣蒜,满口答应下来,毕竟他也不是傻子,主要想听妹子发表一下见解。

        “接下来讲讲,五蠹之祸。”

        马皇后想了一下道: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但却得到了君主的任用,游侠使用武力触犯法令,但却变成了贵族的刺客。”

        “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

        “法令说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那些应该被处罚的,又成了权贵所豢养的。”

        面对如此矛盾的法治体系,即使再出现是个皇帝,也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我这样说没问题吧?”

        朱家父子若有所思,觉得马皇后授业的口吻,愈发有联系上的那味儿了。

        “再讲两个小故事。”

        “楚国有个仁义之士,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于是他就找到令尹,检举揭发了偷东西的父亲。”

        “结果令尹却认为他对父亲不孝,最后判了他死罪。”

        马皇后叹道:“还有鲁国的无名士卒,每次跟随国君去征战,每次都第一个逃跑,后来孔夫子问其原因。”

        “他说家有老人自己不敢战死,结果孔夫子就认为他是孝子,最后推举他做了官。”

        “君主的忠诚成了父亲的逆子,父亲的逆子成了君主的忠臣,属实让人没法评价。”

        “之前那个令尹杀了品行好的人,伺候楚国之恶变再无人检举。”

        “自从孔夫子奖赏了一个逃兵,此后鲁国之兵逢战就要逃跑。”

        “谁才是对的?”

        马皇后摆正身子,正色道:

        “所以早在仓颉造字的时候,就知道公与私的关系必然相悖。”

        “如果君主主要赞成私人的利益,必然要损伤自己的国力。

        “杀敌有功的人本该受赏,结果回军后又大喊仁爱,攻城破敌的人本该授爵,结果归来后又说什么兼爱。”

        “如此的君臣关系必然就不稳固。”

        听到这。

        朱元璋不由自主的点点头,十分认可对方讲的一番话。

        说白了,这也是大明存在的问题之一,更是文武存在的主要矛盾之一。

        各有各的小心思,各有各的小算盘。

        大明能好才叫见鬼。

        代入其中,皇帝的思想倘若不坚定,始终处于左右摇摆的状态,王朝也势必逐渐走向衰亡。

        所以林澈才会耐心给太子坚定思想。

        念及至此。

        朱元璋摇头苦笑,没有开言打断。

        “国家富足要靠农民,却又给儒生带来便利,攻城略地要有士兵,却又给游侠送去礼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