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此时不出兵更待何时?(2 / 2)

加入书签

        <div  class="contentadv">        可他是清楚宋朝军队的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拖延逗留,争夺功劳,防备对方。

        他在位时这些将领不过是不服从管教,各个虽然都有自己的想法,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在赵光义的带领下,他们带兵打仗不只要思考敌方的军队,还要考虑自己人!

        这必然会束手束脚,难以有所作为。

        ——

        明朝,永乐十六年。

        朱棣颇有感慨,身为一个马上皇帝,他很清楚这种队友不配合的难受之处。

        这种不懂得配合的将领他自然是一贯的不喜欢,而他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己上场,让他们都被自己折服,乖乖听话!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解决这种问题的根本办法其实也不难,主要还是加强对将领的培训和教导。

        最重要的还是靠朝廷的监管机制,更要有皇帝的带头作用。

        只可惜想必正因为宋朝前期武将的这种肆意妄为的作风,才让宋朝后世的皇帝们对武将抱有极大的警惕心理。

        长年不断的打压武将,崇尚以文御武,最终将整个宋朝的风气带领向了一条不归路。

        一旁的朱高炽点点头,十分赞同:“多亏我大明的监管机构十分完善,在父皇的带领下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乖乖听话,这才让这种情况没有发生。”

        他大明可没有像宋朝一样死抓住一个政策不放,走向极端!

        ——

        汉朝,元狩四年。

        眼睁睁看着孙全兴等人因为找不到人而退回花地,刘彻感觉似曾相识,颇为同情。

        他想起了当年汉朝攻打匈奴的尴尬,老将李广年近六旬,渴求与匈奴战死沙场,最后博得一个好的身后名,可最后却在茫茫大漠中迷失了道路,到最后都没找到匈奴。

        回朝后更是因不愿面对刀笔之吏盘问,选择拔刀自刎,这事一直让他遗憾不已。

        并非将领不听从指挥,自作主张或者能力不行,自而是实实在在的找不到敌人,大概就是天意如此吧,不在自己的客场作战着实有着种种风险。

        好在后来还有还有卫青,当初也是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可他就能在风沙中艰难前进,恰好的遇到了匈奴。

        最后硬是打到让他们求饶,才没有让大汉威严扫地,出了问题。

        ——

        宋朝,大中祥符。

        “陛下,这些武将骄纵蛮横,不听从指挥的肆意妄为,让我大宋屡屡战败,苦不堪言啊!”

        此时殿下的文官已经开始诉苦了。

        对于之前神迹中说的以文驭武的国策的嘲讽,其实是让赵恒有了些想要改变的想法。

        但如今看到神迹中的武将们还是不听从指挥,加上周围的官员们极力劝解,他决定还是先把此事放一放,等以后再慢慢改变。

        可他却是不知道,后世的宋朝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我这一代打压,等差不多了,下一代人开始改,可惜一代又一代,最后无力回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