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1 / 2)

加入书签

巴蜀,葭萌关

大汉三等辽国公谢再义在攻下保宁府城之后,率领京营大军在保宁府城待了一日,留下五千兵马守城,而后马不停蹄,率领大军沿金牛道直逼葭萌关。

欲守剑门关,先守葭萌关,葭萌关为金牛道上的第一道关隘,可谓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随着京营数万大军进抵关城,自高空向下而看,旗帜遮天蔽野,刀兵之气四溢。

关城之上

陈渊一袭山字枣红重甲,外罩黑色披风,眺望着城墙之外军容雄壮的京营兵马,面色不由凝重如铁。

高铖面容之上,同样忧色密布,这也是高铖第一次直面朝廷威震天下的京营精锐。

汉军经过数年征战的血火淬炼,早已是一支百战骁锐,那股凛然杀伐之气纵然隔着数里,都是扑面而来。

这就是百战之师的压迫感,不是安逸多年,疏于战阵的蜀军可比。

而京营用骡马运输着上百门红衣大炮,架设在平坦地势上,黑黢黢的炮口对着葭萌关。

高铖语气忧心忡忡,道:“朝廷兵马来势汹汹啊。”

相比在阳平关,蜀军兵力薄弱,再加上猝不及防,所以迅速攻破。

此刻的蜀军在关城上,足足有四万人,先前更对关城进行多次加固,严阵以待。

陈然眯了眯眼,道:“京营这次调拨的兵力并不多,应该没有十万。”

陈渊冷哼一声,说道:“贾珩小儿在京中还要防备着别人起兵反对他,如何敢倾巢而出?”

陈炜阴鸷目光落在远处的一面红缎黑绣的“谢”字帅旗上,说道:“谢字?这次来的是谢再义,贾珩小儿的头号爪牙。”

陈然感慨道:“辽国公向来以骁勇善战而闻名军中,贾子钰用其领兵,可见是何等重视这次战事。”

如今天下局势,除了他们巴蜀一域尚存反抗,几乎为贾子钰一人威势所慑。

“咚咚……”

鼓声密如雨点,汉军开始扛起一架架木质云梯,向着葭萌关关城迅速抵近,搭在其上。

“诸位,朝廷兵马开始试探攻城了。”高铖冷声道。

随着时间流逝,鼓声渐渐急促,几如狂风骤雨,身穿红色号衣的汉军如火焰一般涌将过来。

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

朝廷的京营兵马,三万步卒,在这一刻,分列成五队,从三个方向,朝着葭萌关城猛烈攻打。

“轰隆隆……”

就听得一架架红夷大炮隆隆而响,在这一刻,几乎淹没了整个葭萌关城。

京营大军浩浩荡荡向着关城猛烈攻打,上百门红衣大炮向着关城轰击,山城几乎都在摇晃不停。

而蜀军这次虽然仍是不知如何防守汉军的炮火,但明显比在阳平关要镇定许多,并未出现一哄而散的场景。

高铖此刻看向下方的汉军,对身旁的蜀将鼓劲儿,说道:“京营炮火虽盛,但我们城池依托山岳,想要撼动,也是不容易的,诸将不必惊慌,京营只是雷声大,雨点儿小。”

正如高铖所言,京营炮火虽然猛烈,并且给关城之上的蜀军造成了大范围的杀伤,但没有形成降维打击式的碾压局势。

下方一众将京营汉军仍是扛起云梯,推起放起圆木的撞车,向着关城接近。

“咚咚……”

圆木撞车向着城门撞击,发出的沉闷响动,在山岭之间回响不绝,惊起飞鸟群群而飞。

“嗖嗖……”

城头上的箭矢几乎如飞蝗般,向着下方的京营士卒攒射,在“噗呲”,“噗呲”声音当中爆开一团团蓬蓬血雾。

而京营士卒更是如潮水一般攀爬向城墙,只听“铛铛”之音不停,刀刃撞击之声响起,双方军卒的喊杀声在这一刻声震云霄。

下方,谢再义骑在一匹黑色鬃毛的骏马上,手中拿着一根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头上正在发生的一幕,旋即,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面上现出思索。

葭萌关的蜀军有备而来,这个时候就是真刀真枪的拼杀,京营汉军伤亡不小。

这会儿,贾芸近前,道:“辽国公,蜀军的抵抗比在阳平关时猛烈多了。”

谢再义道:“蜀军得了阳平关的教训,兵力增多,这是一场硬仗!”

贾芸道:“蜀道狭窄,关隘重重,想要自金牛道打进成都,殊为不易,是否能够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如今京营汉军进兵不利,正应了李太白的那首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谢再义点了点头,说道:“除金牛道外,还有一条米仓道,可至巴中。”

贾芸道:“三国之时,邓艾从阴平道入蜀,攻破成都,我军可否寻找阴平道进兵蜀地?”

谢再义沉吟片刻,说道:“蜀军定然有着防备,再想故技重施,极为不易,不过米仓道方向,需得派出兵马控制巴中。”

其实,也未必有着防备,在三国已有先例的情况下,明初的傅友德也是从阴平道灭蜀。

谢再义想了想,吩咐着一旁的将校,道:“去知会后营的奋武营都督周鲁,由其领八千兵马,走米仓道,进兵巴中。”

亲卫将校闻言,拱手称是。

这时,一旁的将校开口道:“末将领命。”

贾芸拱手问道:“辽国公,那阴平方向?”

谢再义道:“你率五千兵马前去探探路。”

贾芸抱拳称是。

自崇平年间由贾珩引入军中,贾芸也从当初的小将,成长为军中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将校。

待贾芸离去,谢再义重又拿起单筒望远镜,眺望着城头的攻城景象,此刻,大批汉军向着城头涌去。

双方兵丁厮杀在一起。

一直到午后时分,“铛铛…”之声响起,分明是京营开始鸣金收兵。

关城之上被红夷大炮的炮火熏得黑不溜秋,下方更是不少残肢断臂,旗帜冒着黑烟。

陈渊从城门楼后出来,看向一旁的高铖,道:“高都帅,京营先前收兵了。”

高铖点了点头,心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红衣大炮炮火虽然猛烈,但并非不能抵挡。”

魏王陈然道:“这只是京营的第一波攻城。”

高铖道:“咱们先回官厅,一同用着午饭,再行叙话。”

几人说话之间,下了青砖铺就的马道城墙,返回关城衙堂。

待到落座下来,亲兵前去准备酒菜,几人品茗叙话,面上神色皆是凝重不已。

这会儿,陈炜和高渤两人,从外间快步走进厅堂,说道:“粮秣已经准备好了,可保大军供应无缺。”

高铖点了点头,道:“过两天,我要回剑阁,这边儿的战事就交给赵王和魏王两位主持了。”

到了此刻,高铖也不指望能够扶持两位藩王打进神京,只是如何保住四川这一亩三分地,当是重中之重。

陈渊容色微顿,面无表情,说道:“高兄去吧。”

心头却是不由响起一阵冷笑。

又是让他们顶在前面,就不怕再如保宁府城一样,再次落入汉军之手?

不过葭萌关的确不能再失去了,否则整个巴蜀都将彻底失守,天下之大,也将再无他们立足之地。

陈然沉静如水的面容上,同样现出一抹黯然之色。

自从高仲平丧命京师之后,巴蜀局势彻底向着难以言说的崩坏局势出发,幸在蜀道关隘险阻,应能支撑住蜀地不失。

高铖自是敏锐捕捉到两人脸色的微妙变化,说道:“我让二弟留下这里,帮大军筹措粮秣,以为大军军需所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