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军心就是民心(1 / 2)

加入书签

第82章  军心就是民心

        当然了,大明这边也没有要控制的意思也就是了。

        今日大明要做的事情,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要借杀人来立威,来划红线。

        如此的话,自然是围观看热闹的人越多越好。

        看热闹的人越多,消息才能传的越广,对清军的震慑效果才能越明显!

        就在这万众瞩目之中,朱靖垵带着一队骑兵,策马奔驰至行刑台下。

        然后,他便带人大步登上了行刑台。

        目光环视一周,感受着四面八方头来的瞩目,朱靖垵开口朗声说道。

        “今天,在这黔江岸边,在父老乡亲们的瞩目何见证之下,本督要借这些鞑子兵的人头一用,给东安镇死难于清虏屠刀之下的百姓一个交代。”

        “要给花良村的战场上,被清军驱于阵前,惨死于战场之上的百姓们一个交代!”

        朱靖垵这边喊话,他身边的亲卫便也跟着齐声大喊。

        将他喊话的内容传递的老远,争取让四周围观看热闹的百姓都能听到。

        朱靖垵目光灼灼的环视一周,然后让东安镇惨案的那些幸存者登台,当着所有人的面,讲述他们凄惨遭遇。

        杨晨和朱海涛等人按照朱靖垵的命令登台,声泪俱下的控诉着清军的残暴,倾诉着自己亲人家眷的凄惨。

        讲述着发生在东安镇的,那一场满含血泪的惨案!

        一时间,无数人为之落泪。

        因为,金田镇附近的百姓,对东安镇的遭遇是能产生共情的。

        东安镇和大明没什么关系,只是清军大军讨贼路过,都能有此凄惨的遭遇。

        那他们呢?

        要知道,如今的金田镇和大明之间的关系是割舍不开的。

        若大明事败,清军拿下金田镇,那金田镇的下场可想而知。

        到时候,别说一个小小的金田镇了,怕是整个武宣县,以及周边数县,下场都要比东安镇还惨吧?

        共情之后,便是难免的群情激奋!

        “杀!”

        “杀!”

        “报仇!报仇!还东安百姓一个公道。”

        “明正典刑!一定要拿那些鞑子兵明正典刑!”

        “……”

        一时间,黔江岸边呼喊声不绝。

        朱靖垵也是随即宣布了十三抽杀的军令。

        当朱靖垵宣布这次对清军战俘是十三抽杀,而不是全部杀之后,被俘的清军战俘中原本的骚动,瞬间便消失了。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是故,准备要拼死反抗一下。

        但是,当朱靖垵命令传达,不是全部杀,而是十三抽杀之后,他们反抗的心思便没了。

        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会是那三分之二的幸运儿,而不是那三分之一的倒霉蛋。

        既然有几率活下来,那清军上下反抗的心思自然也就熄了。

        真的是杀人比杀鸡都容易!

        ……

        这一日,黔江岸边血流成河。

        一具具无头尸体被堆放在一起,场面触目惊心。

        伴随着熊熊火光燃起,尸体焚烧的焦臭味传遍整个黔江两岸,甚至是处于下风口的武宣县城都能闻到。

        那些在十三抽杀令中侥幸存活下来的清军士卒被全部编入了劳改营,被安排劳改赎罪。

        两日后,明军在完成修整之后,便开始继续四处出击。

        韩思古带兵逆流而上,准备进攻来宾。

        而张虎则是带兵南下,直扑贵县。

        谢高领兵北上,向西北方向的象州进攻,企图打掉象州的驻防清军,减轻北面的压力。

        而朱靖垵则是亲自率领明军主力,沿江东下,向着安平方向而去。

        时间飞速流逝,各部明军均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初一,谢高所部克象州,歼灭清军七百余,缴获无算。

        象州上下官吏拒不投降,皆自焚而死。

        三月初三,张虎率部克浔州,歼灭清军五百余,浔州教谕苏文归降,其余官吏皆死。

        而苏文在投降后,则是被大明被提拔任命为浔州知府,负责主持浔州事宜。

        明军主力继续南下进逼贵县。

        三月初十,韩思古杀至来宾城下,来宾知府顽抗到底,投井自杀。

        官员大多逃遁!

        朱靖垵则是亲自领兵东下,进逼平南。

        而与此同时,武宣作为此时大明的大后方,则是在继续加紧招兵买马,制造军械。

        随着明军各部不断的报捷,武宣周边各府县的百姓对大明也是开始有了些信心。

        不少人相信大明或许真的能反清复明成功!

        明军的征兵点外排起了长龙,新兵营内外几乎每日里都是人满为患。

        新兵们纷纷抓紧训练,准备随时投入战场。

        而与此同时,明军的军械作坊也是从紫荆山中迁出,迁入了金田镇,正是改组为兵工厂。

        规模得以扩大的同时,所需工人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一座座炼铁的小高炉,炼钢的转炉不断的运转。

        不断有通红的钢水被浇铸为武器甲胄,然后交付给军队。

        65式野战炮的生产速度继续飙升。

        平均每日五到六门的产量,像是开了挂一般。

        这些生产出来的火炮要么被装备给了军队,要么被布置到了朱靖垵所设置的各条防线上。

        十分可惜的是,重型火炮的铸造技术大明这边依旧在摸索。

        虽然砂模铸炮勉强能铸造出重炮来,但效率却比不得铁模铸炮那么快,产量终究有限。

        ……

        平南城外!

        朱靖垵站在明军的大纛旗下,手中握着一只望远镜,观察着战场上的战况。

        一队队明军士卒,正在列阵向着平南城推进。

        云梯,盾车等攻城器械一应俱全。

        轰隆隆!轰隆隆!

        炮兵阵地上,两门重炮交替开火。

        炮阵上硝烟弥漫的同时,黑乎乎的炮弹向着平南城的城墙打去。

        轰的一声,一发炮弹重重的砸在城墙上,夯土城墙的墙体肉眼可见的晃动,烟尘土石扑簌簌的掉落。

        明军手上现在共有七门重炮。

        其中五门是在广州那边向洋人购买的,剩下的两门则是明军的军械作坊用砂模铸炮法自己铸造出来的。

        其中的三门被分配给了其他三路大军使用,剩下的两门被留在金田镇,被用作城防炮。

        是故,现在朱靖垵手上便只有两门可用于攻城的重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