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章百九 志士仁人键盘侠(2 / 2)

加入书签

        唯有真正找准自身之道,定下道途,凝练道基,才能在筑基之后,不会后悔,不入歧途。

        而《志士仁人》中的武侠精神,南奕说得固然好,可就他本人而言,却难免说得有些假大空。

        <div  class="contentadv">        毕竟,他只是一个键盘侠,并不能真正践行武侠精神。

        当然,这并不影响南奕发表《志士仁人》,开辟武侠学说,宣扬武侠精神。

        自身道理究竟是何,从来都取决于本人内心,而非对外发表的文章。

        陶知命主要是提醒南奕,要认清自己本心,不要当真把《志士仁人》之武侠精神,当作了自己心声。

        对于《志士仁人》武侠精神所聚拢的被感召者散逸灵性,在吸收之时,南奕届时须作出相应取舍,不能全盘应下。

        这有点类似于信仰神道中信仰有毒之说法。

        虽说聚拢的是散逸灵性,不是信仰之力,不需要满足信徒愿望。

        但这种散逸灵性,之所以能被聚拢,源于被感召者,对武侠精神的认同。

        著作并发表《志士仁人》的南奕,可以吸取这部分灵性。

        但他只能吸取自己能践行的部分,却不能全数吸取。否则,道途将生隐患。

        不过,这种关键诀窍,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南奕若是散修,未得陶知命指点,贸然发表《志士仁人》,肯定会全数吸取《志士仁人》聚拢之灵性。

        但只要知道了关键妙要,南奕也就再无后顾之忧。

        他直接加急刊印,于二十号刊载的《明报》上,发表《志士仁人》。

        而等《志士仁人》一出,南天城文坛,终于震动。

        …………

        自二月十五号起,楚狂生便一直在暗中发力,为内功及《明报》造势。

        但这种造势,影响的只是底层民众。

        世家文坛,知道郡守是在炒作舆论忽悠百姓,只做冷眼旁观状,不以为意。

        在《志士仁人》发表前,主要是江湖武夫,以及虽未入书院,却也在学舍读了几年书的平民书生,被郡守勾动心神。

        在民间脑补记忆中,魔教妖人,个个武功高强,之所以能在郡城中搞出大破坏,就是因为这些魔教妖人,看了《明报》上的小说,学会了内功,武功大进。

        武安卒虽然也会武功武技,却架不住内功内力之神异,这才没能及时制止住魔教妖人。

        然后,虽然郡府对外宣告了魔教全称为永恒明火教,但全称太长,百姓们下意识地将此魔教,称为明教。

        普通百姓,对据说有着神异效果的内功,颇为好奇。

        但他们也就只是好奇而已,关注起了《明报》,却并未想过自己能练成内功。

        而江湖武夫,则是为之疯狂。

        一来是官府背书,应当做不得假;二来,则是个别县城,确实有奕武者武功大进。

        在郡府公布内功存在之后,原本还在纳闷奕武者为啥突然变强的江湖武夫,登时猜测,突然变强的奕武者,肯定是修了内功。

        不过,南奕并未写信让燕青云放开奕武者招收门槛。大部分江湖武夫,找不到学习内功的门径,暂时只能买下每期《明报》,指望通过看《大离双龙传》来找到内功修法。

        而平民书生,则是随着《明报》大火,关注起了直描画技。

        直描画技,适合插图配文,可在印刷术普及的当下,开辟新的画道。

        虽然世家对此不以为意,但平民书生,却颇为上心,如同曾经南山县的书生墨客一般,开始通过临摹作画来尝试掌握。

        楚狂生原本只想替南奕宣传内功。

        但在见了《明报》后,发现南奕画技,合乎印刷之术,迟早能形成潮流,成为楚郡治下创新之政绩,楚狂生也就顺水推舟,将《明报》带上,一并造势宣传。

        然而,这种造势,影响的始终只是底层民众。

        楚郡各大世家,冷眼旁观,不以为意。

        毕竟,所谓内功,不过尔尔。

        必须在城内,配合「万法禁行」,才能有点作用。

        否则,修士斗法,内功内力,根本拿不出手。

        对于世家的冷眼旁观,楚狂生知道,却也同样不在意。

        他替南奕造势,本就只是为了炒热内功与直描画技,然后将这两玩意,作为楚郡创新政绩,上报朝廷。

        楚狂生只要世家不拖后腿就行,并未想过让世家震动。

        但等南奕发表《志士仁人》,系统阐述了何为武侠精神后,楚郡各世家,终于吃了一惊。

        这惊意,六分来自于文章本身,文采斐然,气势激昂,如同当真有侠客,仗剑独行,杀身成仁一般;

        剩下四分,则来自于南奕,居然能系统性地开辟新的思想学说。

        思想学说,可称为“道”字。

        武侠精神,可称为“侠道”。

        南奕开辟武侠学说,宣扬武侠精神,实质上,就是开辟了新道。

        在此世,世家多入仙门,且经营产业,占据市场,能与官府互相制衡。

        但这些繁华,终究只是凡间之繁华。

        所谓世家,也只是凡间世家,而非修行世家。

        唯有出了地阶修士,即炼神反虚境修士的世家,才能称之为修行世家,传承万载。

        奈何,绝大多数修士,都止步玄阶,难入地阶。

        盖因修行之路,并非走的人越多,就越顺遂。

        或许前两境,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仙门传承齐全,修行还算顺畅。

        但亦步亦趋者,走不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基本也就止步玄阶了。

        然而,修士之道,基本蜕凡筑基时,便已确定。

        大部分修士,蜕凡筑基时定下的自身道途,都是依托于仙门正道。

        仙门正道,前两境相对顺遂。可到了第三境,要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仙门正道的路,却基本已被前人走尽。

        想要在仙门正道的基础上,走出独属于自己的道路,十分艰难。

        可以说,筑基时定下的道基,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修士未来道途之长短。

        这就出现了很有趣的一个现象。

        一位修士,要想晋入地阶乃至天阶,需要筑基之时就能开辟新道。

        可黄阶小修士,凭啥开辟自成体系的新道,还能直抵地阶天阶?

        反正以楚狂生为例,他早就能筑基,却一直占着郡守之位积累底蕴,也只是希望自己日后有望修至玄阶上品,即元神期。

        然而南奕今番,不仅开辟新道,还是道理完备、体系完善的新学说。

        这意味着,南奕最低有着晋升地阶的潜力。

        虽说侠道立足于内功,而内功暂时不堪大用。

        但世家修士并不在乎南奕日后能否继续完善内功心法,他们只知道,南奕心中,有着一条接近成熟的侠道。

        这条道,他们也想走啊。

        只要能让他们蹭上车,他们并不介意行侠仗义,从世家改名为慈善家。

        ————

        有些世界观设定得说清楚才好推进后续剧情的逻辑,就干脆一口气多更了几百字。总之,在4k字保底情况下,不得不抖设定时都尽量多更点字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