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去了青天上,为旁人诉说冤屈!(1 / 2)

加入书签

第139章  去了青天上,为旁人诉说冤屈!

        日暮黄昏,长安城池内,那经久不息的雷霆,终究还是偃旗息鼓。

        那块所谓神石上的神谕,在众目睽睽之下沐浴了泪光后,其上的字迹亦是有了变化。

        这样的变化,让唐国那些平日养尊处优的朱紫门户们,收到了巨大的惊吓。

        在这偌大的长安城中,本就没有什么秘密能够,永久的保存下去。

        尤其是神殿的神官们,意有所指的宣扬着,神石上的谶言。

        这一块历经了荧惑守心,坠落至长安城的神石,一开始唐国扛着其向前走,现在则是换了神殿扛着其向前走。

        关键是,现在的唐国,还无法反驳之前的言论,治国之道中,最忌讳的就是朝令夕改。

        朱雀天街外!

        黄杨大师说道:“国师大人,现在谶言,有些凶了。”

        “天街踏碎公卿骨,府库烧做锦绣灰!”

        “唐王崩,而地分!”

        这样的谶言,于唐国而言,过于凶险了些,神石坠于长安城东,谶言一变再变。

        只是为何,如此的南辕北辙呢?

        国师李青山叹息道:“悔不该当初,徒呼奈何?”

        若当初将这块所谓的神石,藏于府库之内,不让其见到天日,如何会有如今之变化呢?

        残阳如血,行走在朱雀天街上的李青山,感觉往日晴朗的天空,如今变得很是压抑。

        “阿弥陀佛!”

        黄杨大师宣了句佛号,掉头往王宫内走去。

        ——

        雁鸣湖畔,陈府内!

        临湖一侧的廊道内,莫山山目光平静的看着,在雁鸣湖的湖面上,站了数个时辰的陈玄。

        从今日的申时,到现在的暮日黄昏,已知晓陈玄神通的莫山山,亦在猜测这位陈先生,又去了何方呢?

        今日这长安城内阴云密布,雷声滚滚如潮一般,经久未曾停歇。

        直到此时方才消停下来,甲衣碰撞声,哪怕是是在雁鸣湖,这般偏远之地,也是清晰可见。

        巡城的金吾卫,也不知道在找什么,已经敲门而入四五次。

        依道门真修之身份,敲门而入勘察,那普通百姓,遭遇的事情,可想而知了。

        雁鸣湖面上,那一对鸳鸯,从陈玄的脚边游过,那一双小眼睛里面写满了不可思议。

        似乎实在想,这个大活人,站在水面上,咋还没沉底嘞!

        鸳鸯戏水而过,黄昏残阳映照在湖面上,洒满了一层金辉,似是神光万千。

        慕然间,伴随着一声叹息响起,陈玄睁开了双眸,看着那一轮如血的残阳,呢喃道:“千古的冤屈,怎么可能一朝洗尽。”

        “田野间的荒坟茔,那个无有冤屈呢?”

        “渡此界易,渡人心难矣!”

        在这人世间,最难以看透的就是人心,人世间都在传闻的唐王勤政爱民。

        事实也的确是真实不虚,可谁才是民呢?

        那些唐国的普通百姓算是民吗?姑且应该算是民,在这个人世间,有普通老百姓一口饭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