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无边风月箫箫下》(1 / 2)

加入书签

第121章  《无边风月箫箫下》

        外人都走后,那绣娘才敢走出来,问道:“相公,这位陈店家是谁?”

        褚秀才把事情说了。

        “你答应去帮他抄书了?”

        “当然,莫说他对我们有救命之恩,便是抄书一事,也是好事,可比我出摊给人写字写信好得多。”

        小摊生意单价甚低,得刨去笔墨纸张的耗材成本,还得应付差役管理等,最后到手的收益着实绵薄。

        而且很不稳定,有时候一整天下来,都可能没得开张发市。

        相比之下,抄书起码是个稳妥活儿,既然陈晋要找人来做,就表明量大,能做得长久,总算有碗饭吃。

        考中秀才后,褚秀才的生活本不至于如此困顿潦倒,主要是年纪不小了,又要养着一家子,委实没甚发达的路径,只会越陷越深。除非中举,否则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妻子绣娘始终有些忐忑,在她的认知里,彼此无亲无故,怎会那么大方地预支两贯钱来?

        像他们这一家,两贯钱可以用两个多月了。

        忍不住疑问:“相公,陈店家会不会找你去抄禁书的?”

        闻言,褚秀才也不由得愣住了:还真有这种可能……

        陈晋开店铺,目前看来,生意颇为惨淡,而卖书籍笔墨等,利润空间摆在这,挤不出多少来。

        所以,他图什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此为共识。

        其实对于陈晋,褚秀才挺好奇的,总感觉这个年轻人有一种捉摸不透的神秘感。

        而神秘,往往代表着未知和凶险。

        对了,三味书屋主打的租书业务,那租出去的是什么书?

        总不该是经义文章,只能是别的书。

        很可能就是禁书。

        想到这,褚秀才浑身不禁打了个冷颤。

        说起禁书,其实分了好几种类别,有些是真正的禁书,一被查获,就得满门抄斩;而有些只是民间忌讳,涉及公序良俗等道德问题。

        后者还好,若是前者……

        褚秀才又联想到前一阵子江州发生的大事件,内厂缇骑大肆缉捕,剿杀同文会成员,直闹得满城风雨,不知多少人掉了脑袋。

        莫非,陈晋是同文会的人?

        褚秀才冷汗都流下来了。

        绣娘见状,忙道:“相公,要不咱们不去抄书了,只当是欠陈店家的,省点吃喝,早日把钱还给他。”

        想过一番后,褚秀才叹道:“我不能出尔反尔,既然答应了,便要去做……再说了,可能是我们想多了。”

        绣娘也无法,幽幽道:“但愿如此。”

        这一夜睡得很不踏实,第二天,褚秀才早饭都没心思吃了,早早赶过去文庙街,三味书屋却没有开门。

        等了两刻钟左右,才见到陈晋带着小倩悠然而来。

        褚秀才心中有事,看着陈晋,又看了看作男装打扮的小倩,两人不管容貌还是气度,皆不同寻常的样子。

        这般人物,怎会在这里开间平平无奇的书店?

        陈晋问:“褚秀才,你这么早就过来了?等久了吧。”

        褚秀才挤出一丝笑容:“我也刚到一会,陈店家的事,在下不敢怠慢。”

        陈晋笑笑,打开店门。

        褚秀才急迫地问:“敢问陈店家,伱找我是要抄什么书?”

        “不急说那个,先坐下来,喝口茶。”

        铺面没有住的地方,但有个小厨房,日常煮水,甚至做饭,都没问题。

        可褚秀才哪有喝茶的心思?

        陈晋看他一眼,又道:“我跟你说说报酬方面的问题吧,你给我抄书,按字算钱,十字一文钱,笔墨纸张等自然都用店里的,另外,提供午餐一顿,你意下如何?”

        “十字一文钱?”

        褚秀才吃惊地叫道。

        这个价格,可算是高价了。

        他心里立刻开始默算起来,以自己写字的速度,一天下来,能写一两千字左右,那一天就能赚一两百文钱了。

        这样的收入,超过摆摊数倍有余。

        然而越是高收入,褚秀才心底就越虚,问:“我抄书的话,对于字体,以及别的方面有甚特殊要求?”

        “当然要端正的小楷字,允许个别错字,但不能过多,千分之一的比例范围,超过了,就要扣钱,一个错别字,一文钱。”

        “写错了,涂掉后改正呢?”

        陈晋微微颔首:“这个是可以的,不过也得注意,不能把页面给弄污了,影响阅读的话,整页作废,损失都算在你头上。”

        褚秀才以前抄过书,对于陈晋的这些要求毫不奇怪,也不觉得苛刻,反而属于宽松的。

        正因为如此,他更感不妙,支吾地问:“那陈店家要我抄得甚书?”

        陈晋掏出一叠书稿来:“你看看,都在这里,暂且抄个一式五份。”

        望着书稿,褚秀才内心在犹豫挣扎,不知该看不该看。如果真是见不得光的东西,一旦看了,就回不了头。但不看的话,又怎么交代得过去?

        陈晋问:“褚秀才,你这是?”

        褚秀才回过神来,连忙拿起最上面的那张书稿看。

        “咦?《无边风月箫箫下》?作者:笑笑生?”

        这样的名称,非常符合时下的主流风格。

        翻开封页,开始仔细看正文,先是第一页,然后看第二页。

        直到看过第五页,终于确定了,惊疑地问:“这是一篇世俗小说?”

        “是的。”

        作为资深读者,陈晋前世看过不少经典之作,不敢说倒背如流,但做个文抄公还是合格的,能写出原作的精髓。

        褚秀才不曾看过这样的故事,只感到新奇吸引,最初时,本还担心陈晋会在字里行间夹带私货,写忤逆之词,可一路看下来,情节畅快,通俗易懂,十分的精彩。

        陈晋打量他的脸色,问:“你觉得如何?”

        “非常好。”

        褚秀才由衷地赞道。

        “就没看出什么不妥?”

        陈晋又问。

        褚秀才明白过来,呵呵笑道:“圣人曰:食色性也,那些算得什么?”

        陈晋:“……”

        发觉自己低估了这个时代的开放程度。

        也是,在男人当家的封建社会,礼教倾向性极为明显,对于女性的约束是一回事,对于男人又是一回事。

        褚秀才越看越是入迷,一副陶醉模样,嘴角不自觉地翘起来。

        陈晋不去打扰他,等小倩煮好水了,便来泡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