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绝妙新词(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第145章  绝妙新词(求订阅)

        “花明月暗玉人来,今宵问谁怜?百啭千声吟,尽君今日欢……”

        丝弦曼妙,靡靡之词,艳俗唱腔。

        在台上吟唱的少女却颇为清丽,淡妆纯静,有一种天真哀怨的意味。

        顾盼之间,一笑一颦,都是演技,而且是炉火纯青的那种。

        作为秋月楼的头牌之一,清月姑娘如果没有这番本事,也就无法站稳脚跟。

        看着这容颜神态,听着撩动心扉的词曲,哪个男人不会意乱情迷?就想要一亲芳泽。

        然而清月却是清倌人,卖艺不卖身的。

        在买卖的行当里,春楼勾栏的老板们深谙“物贱价低”的道理,培养出一个好姑娘不容易,贸然推出来做皮肉生意,那是杀鸡取卵。把姑娘们包装起来,掌握各种技艺才情,那才叫高端。光现身出来弹唱一曲,就比下面那些娼妓辛辛苦苦干一个月还要赚得多。

        这样的行情价格,要是让陈晋来消费一回,他还真不舍得,也不值得。

        清月姑娘再娇媚,有丘不嫁会撩人?

        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不过今日,却是姬三娘亲自正式相邀,请陈晋到秋月楼做客。

        对方态度很有诚意,陈晋也有所需求,于是欣然赴约。

        同行的,还有褚秀才,至于小倩,年纪太小,不适合到这般风月场所来,就留在家里修炼好了。

        褚秀才食髓知味,十分欣然,这次连妻子都不告诉了,免得她又胡思乱想。

        自从入座后,面对一桌精致酒菜,陈晋倒是食指大动,来了个风卷残云,吃得津津有味。

        如此吃相,让作陪的姬三娘看得破了防,心想难道请错人了?请到的不是秀才读书人,而是吃货粗汉子?

        但既然请人来做客,没道理不给人吃的,于是又吩咐厨房,再上一桌菜肴来。

        此事很快在秋月楼内部流传开,成为笑谈,众人大感好奇:哪有人来勾栏是为了吃饭的?

        “小姐,你是没看到,他吃饭吃肉的样子,简直像是饿死鬼一般,难看死了。”

        楼上一间绣房内,一名奴婢正兴奋地说道。

        铜镜前坐着的娇俏少女正是秋月楼另一名头牌紫衣姑娘。相比清月,她走的是性子清冷的风格。

        当然,都是自小便被选拔设计好的路子。

        这次请陈晋来,事先姬三娘与两名姑娘通气。

        对此,紫衣有不同意见,她觉得姬三娘太高看陈晋了。陈晋只是个从岭南边荒来到江州的小秀才,要出身没出身,要身份没身份,没必要太过抬举。

        其实姬三娘也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没办法,落选金钗,行情大跌,需要抓住各种可能的机会。

        通过气后,紫衣不愿作陪,而让清月来上台表演。

        现在听到关于陈晋的表现,紫衣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这位陈公子只是走了狗屎运,才能在文魁大赛中名列优秀,有凑数的嫌疑。

        毕竟那首小诗,她也是读过的,真就是首小诗,根本称不上佳作,更遑论名作了。

        “看来,还得走王氏的门路,上次面对王公子,我的确是没放开,以至于错过了机会。”

        紫衣心里暗道。

        王公子,自然是王于俊。

        那才是真正的翩翩贵公子,谈吐风雅,气质书狂。不管去到哪里,身边都是莺莺燕燕,倚红偎翠的。

        “唉,不知何时,王公子才会再到秋月楼来……”

        ……

        台上一曲毕,清月姑娘款款而下,坐到陈晋身边,妙目顾盼,脉脉含情。

        姑且不说陈晋是座上宾,光是他这副韶秀皮相,对于姑娘们来说,便是一大杀器,很能获得好感。

        “陈公子,你觉得奴家唱得如何?”

        陈晋回答:“挺好听的。”

        姬三娘眼珠子一转:“请陈公子仔细点评一番,好让我女儿改进缺点。”

        这是要进行考校的意思了。

        陈晋笑笑,直接道:“词不对人,惺惺作态。”

        闻言,清月的脸色顿时有些变了。

        她自从登场出台,两三年间,迎南送北,不知接待过多少人客,其中不乏达官贵人,权贵子弟,所听到的都是赞美,都是讨好,不曾听过这般尖锐的点评,脸皮立刻有些挂不住了。

        姬三娘是个成精的,立刻接过话头:“陈公子说‘词不对人’,敢问哪里不对?”

        “年纪不对,身份也不对,清月姑娘是清倌人,又怎么能‘尽君欢’呢?好比那为赋新词强说愁,难免显得生硬造作了。”

        陈晋依然不留情面,他又不用去添对方,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听到这句“为赋新词强说愁”,姬三娘眼神亮起来,这位陈公子果然是有诗才文采的,出口成章,足见不俗,脸上堆起笑容:“陈公子慧眼如炬,一针见血,就是这个问题。哎,只无奈好词难得,新曲少见,唯有将就着唱。”

        陈晋道:“三娘子有话直说。”

        “爽快!实不相瞒,陈公子,今日请你来,是想请伱给我家女儿写一首诗词,以作弹唱演绎。”

        姬三娘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实际上就是一首命题,最起码,要符合清月用的。你不是说清月先前唱的“词不对人”吗,那就写一首对的来。

        陈晋沉吟道:“词我倒有一首,应该也适合清月姑娘唱的。”

        姬三娘一听,又是一喜,正常而言,约写诗词,都需要一定时间的酝酿,思考,这才能写得出来。万没想到,陈晋竟有现成的。

        连忙问:“可是新词?”

        “何为新词?”

        “就是没公开发表过的。”

        在这时代,文艺作品发表的途径颇为褊狭,就那么几种方式,或当众酬和;或在名胜古迹上题写;出书是极少数的事,闲书好出,诗词非名家,非自费,谁给你出?

        还有一种更为通俗的发表传播渠道,正是写给春楼勾栏,谱成曲调,让姑娘们吟唱。

        此种方式影响力可不小,很多经典之作都是这般传唱出来的。

        陈晋就是看中了这点,所以才来赴约,很肯定地道:“此词除了我,没被第二人见过。”

        姬三娘大喜:“就请陈公子赐墨。”随即想起了什么,补充道:“若是好词佳句,润笔自不会少的。”

        很快有下人准备好了椅桌笔墨等。

        陈晋起身过去,准备开写。

        ……

        “小姐,那位陈公子要写词了,说是一首新词。”

        奴婢急忙回来禀告。

        紫衣虽然不认为陈晋是什么才子,但也关心这边的情况发展,所以派奴婢来盯着。

        闻讯心里一愣:对方竟敢答应当众写诗词,难道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便吩咐道:“你去看写的什么,然后回来告诉我。”

        “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