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更上一层楼(1 / 2)

加入书签

第149章  更上一层楼

        (求订阅,求全订,求更上一层楼!)

        顾乐游无疑是个喜欢热闹兼且阅历丰富的家伙,见识过不少场面,但当他了解到春花杏雨楼的价目表时,也不禁给惊着了,嘴里嘟嚷道:“这些姑娘都是修过仙的吗?行情价格简直上了天。”

        听到个“仙”字,陈晋顿时想起某个三字称谓,从褒义演变到贬义,确实是飘飘欲仙的那种。

        顾乐游就道:“书生,咱们先坐下来听听曲儿,看值不值当再说。”

        陈晋说:“大堂之处,恐怕见不到金钗登台弹唱。”

        “无所谓,那些金钗太过端着,张口闭口诗词文章,反而不合我口味。”

        顾乐游说的倒是实话,他喜欢奔放风骚型,能直接坦诚相见的那种,不谈感情。

        谈感情太伤钱了。

        他其实没剩多少钱了。

        大部分的钱都用在修葺翻新道观上,再加上一路跋涉花费,所剩无几。

        虽然说今晚由陈晋接风洗尘,可也不能胡乱挥霍,坑朋友的事,顾乐游做不出来。

        听听小曲就挺好,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陈晋笑笑,很坦诚地道:“以金钗们的身价,我却是请不起。现在带在身上,只剩下一张十两银票了。”

        顾乐游一愣,眨了眨眼睛:“那样的话,过了今晚,岂不得要过苦日子了?”

        “苦中作乐嘛,又不是没做过。”

        两人相视一笑,不由想起在高州府租住的时光,每晚抠抠搜搜地买夜宵来吃,时不时靠丘不嫁来救济一二。

        顾乐游摸了摸下巴:“不怕,大不了把老赖给的精元丸卖掉一瓶,在这里定然热销,能卖出个好价钱。”

        陈晋打趣道:“那你就做回老本行了。”

        三人寻个闲桌坐下来,要了壶茶,一边听曲,一边闲谈。

        “书生,你说我在江州开一间出云观是否可行?”

        顾乐游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表明自己的野望。

        陈晋老实回答:“我没做过道观,不清楚其中门道,应该不容易吧。”

        顾乐游点点头:“确实不易,我初来乍到,要地没地,要人没人,想要白手起家,谈何容易?”

        陈晋疑问:“只是你为何突然要新建出云观?”

        “师父的遗愿,是要把道观发扬光大。何谓‘发扬光大’?自是要把道观开多几座,让这天下人都知道有出云观的存在,那才算成功。”

        顾乐游说着的时候眼眸里有光,显得意气风发。

        陈晋理解他这种抱负,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对着该目标前进、奋斗。

        这样活着才有意思。

        虽然现在看来,这样的目标有点太大,太远了。

        旁边刘元忍不住道:“观主师兄,要不咱们先去接些巡捕司的悬赏任务来做,赚点钱再说?”

        顾乐游往嘴里塞块糕点:“这倒是个好主意,万事开头难,皆靠钱开路。”

        和陈晋一样,在高州府时,他也获得了游捕牌照。有这身份加持,可比扛着招牌去穿街过巷揽活儿好多了。只要有本事手段,赚钱不难。刘元恰好能打下手,当一臂助。

        说起来,陈晋也在打这方面的主意,倒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

        这人呀,生活不息,赚钱就不能停止。

        随后顾乐游问起陈晋的打算,得知他要明年进学后,不由赞道:“书生,伱的决定才是最好的。这世道,做什么都不如做官爽快。”

        他不是第一次发表对于官者的看法,以前陈晋曾经问过他是不是想要当官。

        顾乐游的回答是这样的:“废话,谁不想当官?”

        想法是一回事,做法又是另一回事。

        现在让他去读书写字,已经太迟,根本学不来了。而且也没有相关的出身基础,所以还是乖乖修行吧。

        闲聊过后,便是听曲。

        杏花春雨楼大堂上的才艺表演颇具水准,博得阵阵喝彩声。

        认真听了一曲后,顾乐游不由感叹道:“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这里随便一位姑娘去到春风楼,估计都能当上头牌了。”

        陈晋不接话茬,他对于姑娘们评头论足不感兴趣,今晚只是为了满足顾乐游的好奇心,这才来到这里。

        ……

        春花杏雨楼共有三层,一层比一层奢华。

        如果说第一楼的门槛是入座费的话,那从第二层开始,门槛就要高得多了,不但要有钱,还得有一定的出身才行。诸如商贾之流,纵然家财万贯,却上不得楼,只能在楼下眼巴巴看着。

        此时华灯初上,三楼上已是灯火璀璨。

        大开宴席,推杯换盏,气氛浓烈。

        更有在十二金钗中排名前列的春娘手弹琵琶,吟唱助兴。

        此女正当红。

        而她红的主要原因只得一个,便是被王氏大公子,金陵四大才子之首的王于俊看上了。两人打得火热,如胶似漆。

        金陵十二金钗的评选规则,评选之前必须是清倌人,守身如玉的;但选上后则可待价而沽,寻找合适的相好。

        基本上,都会待上两三年,这才会委身于人。

        毕竟吃青春饭的,失身容易的话,身价也就掉了。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说哪位金钗能抵挡得住王氏大公子的攻势?

        最多就是欲拒还迎,然后就半推半就了。

        有王于俊捧场,春娘想不红都难。

        今晚的场子,依然是王于俊做东,在座的都是江州的文坛俊彦,其中包括另外两名才子:杨琦与赵城。

        金陵四大才子已来三个,剩下一个不是别人,却是那梦中得五色神笔的姜昌。

        作为江南重镇,笔墨鼎盛,这才子之名的分量倒是不轻。

        而且民众心理,最喜欢排榜列名,所以才有十二金钗、四大才子等诸如此类的称谓。谈论起来,眉飞色舞,相当有参与感。

        只是近期的王大才子心情欠佳,虽然高朋满座,却总是独自喝着闷酒,连与春娘欢愉之际,都是烦闷不乐,发泄不出来。

        他有烦闷的理由。

        虽然一举夺得文魁,但这个头衔本就是囊中之物,无人能与之争夺。

        最重要的文庙异宝出世,却只见到七色神光,实物都没看到一眼,随即无声无息消失不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