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逆天改命,业火烧庙(1 / 2)

加入书签

第175章  逆天改命,业火烧庙

        以金粉为墨,写成作品,再来观想,意味就完全不同,看到的是字,不再是金身。

        文字书法,正与文庙契合配对。

        当然,从笔画勾勒间到底能观想出什么样的东西,有待实践验证。

        毕竟陈晋也是第一次这样做,未知结果如何。

        他把金字排列开来,从第一个字开始进行观想。

        这是个“静”字。

        先让内心安静下来,不存杂念,然后再循序渐进。

        凡事当有序而行,不至于杂乱无章。

        观想犹如入定,时间过得飞快。

        陈晋被一阵饥饿感给打断,发现外面天色已昏暗,连忙出去,来到小倩房间,发现这位少女依然昏睡着。

        他就出门,买了数斤卤肉回来,直接架火煮起面条。

        等把面条煮熟,小倩悠悠醒转,不过她的身体还是虚弱的,吃东西需要陈晋来喂。

        吃了一大碗面后,她才恢复几分精气神:“公子,你今天没去学院上课?”

        “嗯,请了三天假。”

        “能请那么久假?”

        陈晋呵呵一笑:“没什么能不能的,事在人为。”

        根据学院规定,如果学子家里有事,的确可以请假,但要是超过一定时限,肯定会被扣分。考勤不合格的话,科举考试的资格也将被剥夺。

        他目前的情况特殊,被王氏针对,即使全勤,其实也没意义,倒不如干脆请假,先把内景观的问题解决后再说。

        小倩没想太多,对于公子不去上课,留在家里感到很是高兴。公子态度温柔,还亲自喂她吃面条,这是未曾有过的体验。

        感觉有点怪怪的,却又掺杂着一种难言的羞涩意味。

        解决了晚饭问题,交代几句后,陈晋又把自己关在房间,继续进行观想。

        ……

        “陈守恒请假了?而且一请三天?”

        王家巷,王氏主宅内。

        听闻消息后,王于俊眉头一挑。

        坐在旁边的王于宝说:“这家伙莫不是破罐子破摔了?”

        王于俊哂笑道:“很有可能,或者他自持年轻,本来就不准备今年来参加举子试。”

        陈晋才二十出头,在功课没有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今年不考,等过了三年再考,是很有可能的事。

        王于宝疑问:“问题是三年后,他又能去哪里考?”

        王于俊呵呵一笑:“过了三年,等人成长起来了,自然会识得时务。”

        王于宝叹道:“只是何苦呢?”

        “人嘛,年轻气盛,自认为有傲骨,不肯屈膝低头,这样的人又不是没见过……不说他了,先晾着吧。关于文庙宝物之事,好像透着诡异。”

        “俊哥,都过去那么久了,你还念念不忘?”

        王于俊目光深沉:“我不甘心。”

        王于宝眨了眨眼睛:“前一阵子传来噩耗,姜昌横死,似乎便与五色神笔有关。根据种种情报显示,那不是宝物,更像是索命的诡物。”

        “哼,我倒有不同看法。也许是姜昌福禄浅薄,承载不住宝物的气运,这才出事。”

        在堪舆风水上,命格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于某些机缘际遇,命格接得住的,才是福气,接不住,反而会成为祸害。

        王于俊又道:“姜昌连过三级,更外放为主官,这等锦绣前程,已经达到一个荣华富贵的顶峰,再往上,明显就接不住了。如果他急流勇退,回归江州,或许就不会出事。”

        王于宝砸砸嘴唇:“可能是,但姜昌死后,翻遍全身,也没找到那支五色神笔,多半不是实物,而是内景观中的显化,就不知会以何等形式流落于外,又将落于谁手。”

        王于俊冷笑道:“还有一个可能,它给姜昌陪葬了。”

        这两堂兄弟,虽然不曾修道,但见识一点不少,都是自幼培养起来的学识。

        其实他们也想修行的,只是欠缺天赋根骨,学不出来,这才专心读书。

        但向往超凡的心思始终不断,因此才会渴望得到文庙宝物,想要借助宝物蜕变。

        王于俊自认自己出身高贵,必然气运加身,所差的,就是一个契机而已。

        一旦获得机会,就能扶摇直上穹苍,达成心中抱负。

        名门嫡子,怎会甘心当个纨绔子弟?

        他的野心,甚至比父亲王之向更为远大,不止是盘踞于一州之地,而是率领宗族大步踏出去,达到更高的目标。

        在这一点上,父子俩存在矛盾分歧,王之向更为求稳,而王于俊感觉受到了父亲的打压,这才流连风月之地,表现得放浪不羁,也算是对父权的一种反抗。

        关于这些,王于宝看在眼里,并不掺和,他也没有掺和的身份立场。

        在宗族中,他负责诗社事宜,追求文坛地位,代表另一个方向路线。

        在平日里,兄弟俩其实没有太多的话题,近期因为陈晋的事,这才增加了会谈的次数。

        交谈的内容,倒没有多少实质性的东西。很多事情,幕后早有供奉高手去办理了,根本不需要他们亲自出面。

        提及风水命格,王于宝便知道怎么回事了,肯定与族中那位黄半仙有关。

        这位黄半仙是王氏的资深供奉。

        资深到什么程度?

        反正王于宝还没出生之前,对方就已经在了。

        黄半仙精于占卜算卦、堪舆定位,更有一手能逆天改命的神通本事。

        据说那么多年来,王氏有好几次遭遇危机,都是靠黄半仙预测算命,从而化险为夷。

        因此,在王氏中,黄半仙的地位颇高,极受信任,直接向家主负责,被恭敬称为“大师”。

        王于宝知道这些事,但他不能当面和王于俊说起,这是规矩。

        如果越过了规矩,便显露出了觊觎之心,会遭受猜忌。

        ……

        在祖宅内堂,王之向迈步走向左侧的一座园子。

        这园子占地倒不大,种的全是竹子,一片苍翠,显得生机勃勃。

        穿过竹林,来到一座道观门外。

        道观风格朴素,从外面看来,平平无奇,正门横匾写道:天机观。

        以“天机”为名,足见观主不凡。

        见到王之向来到,自有道童入内禀告,很快一名白发道人迎了出来。

        道人须发皆白,但面皮红润,竟犹如婴童般新嫩。

        “见过家主!”

        王之向忙道:“大师不必多礼。”

        一番寒暄,到厅上入座看茶。

        黄半仙直接问:“家主今日来找贫道,有事不妨直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