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捷报传,陈解元(1 / 2)

加入书签

第184章  捷报传,陈解元

        陈晋自有担忧的事,王氏、朝阳观、以及江州文庙……

        这三方势力,都是他不得不警惕且忌惮的存在。

        好在目前的应对措施是适当的,赤元道人离开后,接下来的一段时日波澜不惊,过得宁静。

        不过陈晋将之视为“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

        举子试考完后,接着是阅卷的时间,会持续数天之久。

        这段时间,对于考生们也颇为煎熬,心焦等待,要看自己是否能考中。

        为了排解内心焦虑,不少考子都会选择外出,约上三五好友,爬山游水,吟诗作对什么的,还能增进情谊。

        只是这两三个月来,城外的状况不甚太平,有流寇为祸,闹出了不少事端。

        为了安全起见,考子们就不出城了,只在城内游逛。

        期间有好些同窗来找陈晋,邀请他出去玩,其中就包含程明几个,他们也是参加了今年的考试。

        但陈晋哪有那些心思?全部拒绝了。

        他这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自然惹得众人不快,觉得陈晋性情太过孤傲了。

        不合群的人必然会受到孤立和排挤。

        对于这些,陈晋却并不在乎,不是同道中人,走不到一起去,何必浪费时间去应酬迎合?

        有这功夫,不如多来修行,提高自己的实力。

        他与之来往的,也就顾乐游一个。

        考完试后,道士登门的次数明显多了,两人开怀畅饮,交流道法,日常闲聊:

        “书生,你考中举人之后,是不是还得进京城寿安继续考?”

        陈晋答道:“差不多。”

        “这么说,你岂不是很快就要离开江州了?”

        会试就在举子试的第二年,而且定在春季三月初,所以又被称为“春闱”。

        因此,具备考试资格的考子都会提前入京,做好准备。尤其路程远的,往往会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入京了。毕竟路上存在太多意外因素,时间充分,容错率就高。

        陈晋说:“就算不入京考试,我也会离开江州,前往中州。当然,中州也是前往京城的一个中轴地点,两者并不冲突。”

        “去中州?”

        “有个女子在等我,我答应过要去迎娶她的。”

        闻言,顾乐游恍然过来:“就是你那个小师妹吧。”

        “不错。”

        陈晋很大方地承认。

        顾乐游冲他一竖大拇指:“有情有义,方为丈夫……不过你老师已亡故,此去会不会出现变数?”

        “有可能,但我不怕。”

        顾乐游看着他:“我知道你不怕,可你在江州招惹了王氏,去中州又招惹了苏氏,这就很难搞了。”

        陈晋一耸肩:“如果他们非得与我过不去,我也没办法。”

        顾乐游笑道:“我的意思是说,那些名门世族虽然人多势众,但书生你身边同样有人。因此,我决定舍命陪君子,跟你一起去中州。”

        “你去作甚?”

        “我以前便跟你说过的呀,好男儿志在四方,要踏遍这个锦绣江山。”

        陈晋问:“那你的道观怎么办?”

        顾乐游很无所谓地道:“一间道观而已,有苏云聂锋他们打理,我在不在,都没事的。”

        顿一顿,很认真地道:“书生,你也不希望我被一间道观所束缚,困在其中吧。像我这样子的散修,不趁着年轻走出去,闯荡一番,就更没有上进的机会了。”

        他说得没错,人,只有走出去,才能遇到机缘际遇。

        当然,机遇总会与风险并存。

        陈晋笑笑:“不管你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肯定支持你的,只要你想清楚了就好。”

        顾乐游大笑:“我早就想好了,道观那边都已安排妥当。”

        “那刘元呢?”

        “他不去,留在道观好生待着……如果王氏那边没有发难的话,可要是闹将起来,在江州没办法立足,就只能带着他一起逃难了。”

        陈晋点点头:“是这个道理。”

        顾乐游又问:“那动身的时间?”

        “放榜之后,大概就那几天。”

        “行。”

        两人约好后,顾乐游回去出云观了。

        ……

        王家巷。

        王之向这几天很是忙碌,一方面搜查关于黄半仙的线索;一方面要做儿子王于俊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还得关注陈晋这边的情况。

        根据眼线回报称,赤元道人曾登门找到陈晋,然后又离开了。

        由此可知,陈晋身上的嫌疑已经不复存在。

        想来也是,此子就是个才子词人罢了,有诗才文采,至于别的,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

        陈晋与顾乐游的交情是从岭南那边带来的,也无需去稽查,毕竟顾乐游本身,就是个未入流的散修。

        查到这个份上,王之向越发倾向于自家的两位供奉是火拼之下,同归于尽了。

        至于对陈晋的态度,也没必要再去刻意针对。

        事实上,之前做那么多事,目标都是为了将对方招徕到麾下而已。

        没有别的任何恩怨和仇恨。

        后面把陈晋视作咒术对象,也是适逢其会,随着黄半仙的失踪,此事就已失败。

        所以,现在王之向再去找陈晋麻烦,就显得没有了意义,而且以大欺小,难免落人口实。

        毕竟陈晋还有一个身份,他是苏孝文的入室弟子,据说还要与苏瑾结亲,那就是苏氏的女婿了。

        为了苏瑾,陈晋拒绝了王氏之女。

        这事早传扬开来了。

        虽然说即使陈晋成了苏氏女婿,王氏方面也不会在意,但涉及门族之间的关系,总会有所顾虑。

        那就告一段落,反正陈晋已经考完了举子试,前程如何,静待放榜。

        能不能考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落榜,是打回原形;登榜,身份会霍然不同。

        ……

        时间匆匆,数天光阴很快过去。

        这一日,正是举子试放榜的大日子。

        和童子试不同,举子试的放榜程序仪式要隆重得多。

        第一道程序,完整的榜单会张贴在考院门外的墙壁上,这也是最早放出来的。

        所以不少考子,主要是让家人或者随从来考院门外等榜,看到了名字,立刻回来报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