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二章.无言的嘲讽(2 / 2)

加入书签

        揉面、擀面,王美兰把面擀成皮,在上面刷油。这油事先加了少许盐,刷完后从一头将面皮卷起,然后使刀切成一个个面剂子。

        这时杨玉凤完油,进来等着王美兰。

        此时外屋地的锅里还有少许油,就等着饼下锅呢。

        只见王美兰切出了二十五个面剂子,然后她双手捏住一个面剂子的两端,右手顺时针、左手逆时针,双手齐齐一拧,然后把拧劲的面团搁在手心里,双手按压后,一个面饼就成型了。

        这是要烙发面饼,如此要烙到两面烙至金黄,饼是外酥里软,而且里面分层,还带着滋味。

        王美兰按出一个个面饼,杨玉凤一次两个地往外运。但那锅里,锅底同时只能放六个饼。王美兰把所有面剂子都按完时,杨玉凤那边一锅饼都没烙完呢。

        王美兰从里屋出来,对杨玉凤道:“凤儿,最后烙四个、五个火大的。”

        其实,不管烹饪什么东西,火候都是恰当才好。生了不行,老了也不行。

        这发面饼,烙至两面金黄,就应该给它放到锅边,像贴大饼子似的,让它在锅边停留一会儿。

        这样一来,不管饼多厚,里面都能烙透,而且不影响口感,还能防止浸油。

        要不然一直放在锅底烙,饼两面必然发黑,虽然不是糊,但越烙越硬,就不酥了。

        “我知道,老婶儿。”杨玉凤闻言一笑,道:“我兄弟乐意吃那样的。”

        “嗯呐呗。”王美兰笑着一点头,道:“他隔路。”

        隔路的意思接近与众不同,但它是个贬义词。饼烙的金黄酥香不吃,非吃又硬又难咬的,这不就是隔路吗?

        可赵军就好那一口,他从小牙口好,就爱吃那种艮揪的东西。

        见杨玉凤也知道赵军的口味偏好,王美兰淡淡一笑,对她道:“凤儿,这饼就你烙了哈,我放桌子去。”

        说完,王美兰迈步进了西屋。

        此时西屋里,四个小丫头早已经下桌了。

        自从小猞猁断奶后,她们少了很多乐趣,正好家里又多了个小黑熊,几个小丫头又找到了新的乐趣,下午王美兰忙,一眼没照顾到,小黑熊被赵虹、赵娜和李小巧喂到了吐奶。

        老太太和李宝玉也撂下了筷子,俩人和赵军唠着嗑,赵军手里拿着一根筷子,筷子头上扎着半个丸子。

        而这半个丸子,赵军都举半天了,他吃饱了,如此是为了避免解孙氏不好意思吃。

        毕竟眼下就剩下解孙氏一个人还在往嘴里吃了,她感觉自打到这永安屯,自己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而这种充实,是她在家的时候所没有的。

        王美兰进来时,正赶上解孙氏将半个肉丸塞进嘴里,她一边嚼着,一边含糊不清地道:“不吃啦,一会儿吃饭了。”

        听她这么说,赵军笑着把那半个丸子塞进嘴里,看到王美兰进来,赵军问道:“妈,放桌子?”

        “不用你们。”王美兰摆手道:“你跟宝玉,你俩穿衣裳上那院儿,去看看你婶儿。”

        说完这句,王美兰还补充道:“你婶儿自己端那大盆费劲。”

        “哎!”赵军应了一声,跟李宝玉套上棉猴往外走去。

        哥俩一出屋,正好隔壁的金小梅端着大盆,脚踢门从屋里往外走。

        “妈!”李宝玉跑到墙前,翻身而过从金小梅手里接过大盆。

        这盆里装了大半盆的白菜豆腐丸子汤,散发着阵阵香气。

        李宝玉端着盆到墙前往上一举,赵军接过,李宝玉紧忙翻墙过来,到门口给赵军开门。

        三人刚进到屋里,屋外的狗就开始叫,上班的赵有财、李大勇和林祥顺回来了。

        今天林祥顺的媳妇徐春燕,带着儿子回娘家了。而王强一家人没过来,是因为来客了。他大舅哥、二舅哥来了,不过他们倒没别的事儿,就是过来看看自己妹妹为啥最近都没回娘家。

        所以,赵家今天的晚宴,连大人带小孩就少了六口人。王美兰算了一下,就没在东屋摆桌,只在西屋地上放了张圆桌。

        然后让赵有财、李大勇、李宝玉、林祥顺,他们这四个喝酒的围炕桌而坐。至于赵军不喝酒,则跟妇女、孩子们在圆桌上吃饭。

        清爽的丸子汤,配上发面饼。时不时地再咬个炸丸子,这顿饭相对以往比较简单,但热热乎乎、有荤有素,吃的大伙极为舒坦。

        待酒足饭饱,众人各回各家,赵军在西屋坐在炕沿边泡脚,王美兰从东屋过来把小猞猁塞在他怀里。

        赵军揉了揉小猞猁的脑袋瓜,小家伙眯眼把下巴搭在赵军臂弯处。

        它还没长太开,看着还有些萌,但赵军知道猞猁成熟得快,怕是明年开春,这小家伙就能捕猎山鸡、兔子之类的山禽小兽了。

        但要想给它领出去,还得好好训练一下,要不然出去没五分钟就得丢。

        王美兰回屋时,两个小丫头都睡了。赵有财也在被窝里,此时的他双手抱头,枕着手、望着棚,不知又在琢磨啥呢。

        “那啥……”王美兰小声唤他,赵有财转头鼻子发音“嗯”。

        “你那给养……”王美兰说着就见赵有财脸色一沉,她压低声音,呵呵一笑道:“儿子说明天上山,给那老邢头儿拿去得了。”

        赵有财瞪了王美兰一眼,没好气地说道:“给他干啥?”

        “那你留着干啥呀?”王美兰疑惑地道:“咱平常也不吃。”

        大煎饼,上山嚼着吃是不错,简单、方便,不用拢火烘烤。

        但这玩意在家吃,咋也比不了热乎饭呐。尤其是这家里啥条件?那大煎饼咋也比不上发面饼、炸馒头片。

        所以娘俩商量,把那些大煎饼给邢三拿去,那老头儿在楞场,条件咋也比不了山下。而且他隔三差五的还可哪儿跑,正好随身带些这个,在山里吃着方便。

        “我咋不吃呢?”赵有财道:“我过两天还得上山呢?”

        “呵呵……”一听他要上山,正在解棉袄扣的王美兰笑了。

        她虽然啥也都没说,但她的笑声,让赵有财感觉十分地不爽!

        “不是!”赵有财双手从脑袋下抽出,整个人一下子坐起来,瞅着王美兰问道:“你乐啥呀?”

        王美兰笑着摆了摆手,但低沉的笑声仍止不住,“呵呵呵……”

        “我……”赵有财恼羞成怒,转身把灯绳一扯,屋里瞬间陷入一片黑暗。然后赵有财往下一趟,拽被子蒙在了身上,只留下那在炕上摸黑的王美兰。

        王美兰:“这缺德的!”

        一点来钟还有一章,兄弟们困了就先睡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