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玉石巴扎(1 / 2)

加入书签

如果只说是百分之一利润的话,司马义等人也只是高兴,但却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这百分之一到底多少钱?他们不明白,所以也就无法真正兴奋起来。

        但两百万这个数字却似直接地,富有冲击力的,众人听了之后,都是目瞪口呆。

        一年两百万啊,这得要捞多少次玉才可能赚回来这么多钱啊,以前看那些有钱人开车、吃好的,自己从来不敢想,可是如果跟了张天元,那岂不是什么都有了?

        这绝对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不答应那真得就是傻子了,甚至他们几个还迫切地希望从现在就开始采玉呢。

        独眼以前以为库尔班就已经够仁慈了,每个月给他三千块钱的工资,这比大多数的采玉人都要赚得多,可是现在跟张天元一比,那简直就惨不忍睹。

        “另外,你们每个人都会有固定的工资,这是按月发放的,暂定为五千怎么样?”张天元问道。

        “工资给不给都无所谓了啊。”独眼摇了摇头道,要知道即便每个月五千,一年下来也才五万多,这跟两百万的巨大利润比起来,那真得是微不足道了。

        “不,工资还是要的,最起码第一年是必须给你们的,这玉石矿要真正形成产值,怕得等到第二年了,所以你们得辛苦一年。”张天元笑道。

        “那行吧,一切就按照张顾问,不,张老板你说的办。”独眼兴奋地说道。

        “那就这样吧,今天先好好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就准备下山。”张天元说道。

        “好!就这样!”

        众人商量妥当了之后,就各自休息去了,养足了精神准备明天一大早就出发。

        第二天临走的时候,张天元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干粮都留给了山上的采玉人,只带足了路上吃的就出发了。

        回去的时候,因为路已经熟了。所以赶路也快了很多,再加上返回的运气也比较好,没有遇到像来的时候那些灾难,最终在两天之后。抵达了中转站。

        此时众人都显得有些狼狈,衣服很多地方都磨破了,搞得像乞丐似的,不过还好,最起码安安全全回来了。几个人支付了停车费,然后开了悍马车,沿着平坦的大道一路奔驰,往山下而去。

        因为身上带着那么多的玉石,众人都不太放心,所以张天元并没有着急去库尔班的家里,反正那玉矿在那里,短期内也不可能有人发现,他想先将玉石出售了再说了。

        买玉和卖玉的去处除了市区大大小小的玉器店外,就是和田玉石巴扎了。  巴扎在维语中是“市场”的意思。如今的和田玉石巴扎早已远近闻名,其含义也远远超出了‘玉石市场‘的称谓,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皆汇聚于此。

        为了赶和田的巴扎,张天元他们下了山就直奔那里而去了。当地时间要比帝都时间早两个小时,因此,每个人脸上依然残留着下山来的倦意。

        和田人喜欢凑热闹,也喜欢赶集。当他们几个赶到集市的时候,已是人头攒动、拥挤不堪。水果、家禽、生活用品应有尽有,也有烤羊肉串的,更多的则是卖玉石的。无论男女老少。每人手上都握着一把小石子捣来捣去。哗啦哗啦的石子撞击声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空气中弥漫着辛辣的“孜然”味,触目便是维族姑娘华彩乐章般的服饰,几头小毛驴各自拉着板车,旁若无人地来回穿梭。西域风情袒露无遗。

        小商贩们将收购来的玉石珍品摆放上地摊,高声叫卖;维人手中捏着几粒碎玉,围成一堆一堆;有的怀揣奇石美玉,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兜售,和同行相互讨价还价,好不热闹。

        随着外界对和田玉的进一步认知。爱好和田玉的群体在扩大,和田玉市场前景看好,当地也出现了一批专门倒卖玉石的二道贩子。内地的玉石商人也看好和田玉的市场前景,纷纷前来投资设点购买优质玉石,然后运往内地进行加工销售。

        和田玉石巴扎的规模在逐年扩大,另一个玉石巴扎在玉龙喀什河边的洛浦总分水闸口兴起。夕阳西下,白天挖玉归来的人们,在巴扎上出售自己的玉石;因为是和田玉的初级市场,二道贩子也前来争相购买刚刚采挖的上好玉石;小商贩们把烤肉、抓饭、包子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各种小吃带到巴扎上叫卖,青烟、烤肉的香味和吵杂的人声交织在一起……

        说到和田玉石巴扎,还有一段形成过程。听司马义讲,1985年以前,和田还没有玉石巴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田玉石巴扎就慢慢形成了。时间是每周五和周日,因为每周五是当地穆.斯.林群众做礼拜的日子,传统上每周五在和田市大清真寺前有一个小集市,维.族群众做完礼拜后,就在大.清.真寺附近拿出随身带来的和田玉互相欣赏、买卖,一些玉石商贩也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现在的玉石巴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