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零四章 女画师(2 / 2)

加入书签

        只是古代女人地位低下,纵然有如此才能,却也无法流芳百世。

        历史上真正留下名字的女画师那真是不多,而且很少为人所知道。

        这幅画的落款是“今生”。

        如果张天元没记错的画,这应该是清代女画家李因晚年的称号。

        李因,明末清初女诗人兼画家。

        字是庵,号龛山逸史,晚号今生。

        会稽人,一作钱塘人。

        早年为江浙名妓,后嫁光禄卿葛征奇为妾,工画山水、花鸟,疏爽隽逸,毫无女子纤弱之气。

        亦工诗,著有《竹笑轩吟草》等,诗笔清奇,有中唐遗韵。

        她出身贫寒,资性警敏,耽于读书,不喜修饰,常“积苔为纸,扫柿为书,帷萤为灯”,苦学成才。

        早年为江浙名妓,海宁人光禄卿葛征奇见到其《咏梅诗》中有“一枝留待晚春开”之句,对其才华大为赞叹,顿生倾慕之心,纳为侍妾。

        婚后随葛职务调动,“溯太湖、渡金焦、涉黄河、泛济水、达幽燕”,15年中几乎跑遍半个中国,仍孜孜不倦,嗜书成癖,即在旅途、车船、驴背,均不忘读书吟诗。

        时值明末,天下大乱,一次乘舟过宿州,兵变猝起,行李首饰尽失,独抱诗稿而逃。

        明崇祯十六年出诗集《竹笑轩吟草》和《续竹笑轩吟草》各一卷,共260余首,多为旅途之作,其诗笔清奇,有中唐遗韵。

        征奇为其诗集作序,称其诗“清扬婉妩,如晨露初桐,又如微云疏雨,自成逸品,即老宿臣公不能相下。”

        李因擅墨笔山水、花鸟,颇自负,自比唐王维。

        山水法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多用水墨点染,“以烟云掩映树石”,苍老无闺阁气。

        亦工芦雁。

        征奇尝坦言:“花鸟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

        其夫每加以题跋,必在画上钤以“介庵”的印章。

        葛征奇和李因的字号分别是“介龛”与“是庵”,“介庵”是从两人字号中各取一字而成,可见两人情感之深。

        李因花鸟画以陈淳为师,尝以沉香木刻像奉之。

        其画多用水墨,幽淡欲绝,于形似之外求其神,在中国古代女性画家中十分难得。

        画不仅得陈淳之真髓,还注重师法造化,追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据画史记载,李因“每遇林木孤清,云日荡漾,即奋臂振衣,磨墨汁升许,劈笺作花卉数本。”

        经过不懈努力,她最终在创作上避开了女画家惯有的构图小气、笔致纤弱等弊病,以潇洒随意及疏爽隽逸的艺术风貌备受时人赞许。

        清窦镇《国朝书画家笔录》中对李因花鸟画的评介:“水墨花鸟苍古静逸,颇得青藤(徐渭)、白阳(陈淳)遗意。所画极有笔力,无轻弱态,当时名誉甚隆,真闺阁翘楚也。”

        陈维崧在《妇人集》也称她:“作水墨、花鸟,幽淡欲绝。”。

        清顺治二年葛征奇去世,李因35岁,此后40年中,穷困凄凉,四壁萧然,有时不能举火,以纺织为生,兼作画自给,虽历经顺治、康熙两朝,却始终以明人自居,在画中从不署清代年号。

        晚年仍奋发学习、写作,正如自述所谓“白发蓬松强自支,挑灯独坐苦吟诗”。

        其后期之诗,格调更加深沉。

        论者谓“沈郁抗壮,一往情深,有烈丈夫所难为者”。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