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七七章 茶圣的红颜知己(二)(1 / 2)

加入书签

面对文人秀士门的挑逗,李季兰并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荡神怡。

        暗怀春情的李季兰,在观主和观规的约束下,虽不敢有什么过份的行径,但她的一颗心,早已浸润在爱情的渴慕中。

        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头”中,便大略可窥视她的一点心思: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而这首诗,就是四幅字中的一幅。

        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芬芳年华。

        李季兰艳丽非凡,热情如火,却被种种清规戒律压抑着,春情只能在心底里激荡、煎熬,春花渐凋,时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叹。

        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宣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这是第二幅字。

        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缩在玉真观中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太不甘心。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

        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神清气朗,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

        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愉快心醉的下午。

        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

        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信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

        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李季兰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天长日久,为朱放写下了不少幽怨缠绵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凄寂情怀。

        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