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九章 杀人的画(一)(2 / 2)

加入书签

        “我的天,怎么会这样,难道这幅画也有所谓的风水煞?”

        柳若寒震惊地问道。

        张天元没有回答,而是继续说道:“日采科夫3岁时,父亲因一桩莫须有的罪名被逮捕,在西伯利亚服刑期间失踪。

        母亲丢下他,嫁给一个匈牙利男人。

        年幼的他由叔父养大,叔父是一位退伍军人,终身未娶,叔侄两人相依为命。

        日采科夫在一家国营化工厂当化验师。

        1991年苏联解体,化工厂倒闭了,他失业了。

        1993年,经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当管理员的叔父介绍,日采科夫进了这家博物馆当清洁工。

        1999年,叔父忽感身体不适。

        弥留之际,他告诉侄儿:‘孩子,我相信我是被那幅油画杀死的。在我之前的6位油画管理员,都死于原因不明的病症。’

        悲痛的日采科夫把叔父的临终遗言整理成一篇报告,希望馆方立刻撤下那幅杀人的油画,让它以后不再害人。

        博物馆馆长却认为这幅叫做《春天里的耶稣》的画是“镇馆之宝”,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成就,深得观众喜爱。

        所以,他拒绝了身份卑微的清洁工的建议。

        追查元凶日采科夫决定自己解开这个谜。

        他在博物馆的资料室看到此画的档案。

        原来,这幅画属于罗曼诺夫王朝的一个贵族家庭,创作于1764年春天。

        1947年,画主人将它无偿地献给国家博物馆,从1953年开始,在圣彼得堡博物馆展出。

        由于这幅画的主人奥尔洛夫家族在罗曼诺夫王朝地位显赫,而且这个家族的几次兴衰都与王朝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画又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赐的,因此它就有了非同一般的历史意义。

        就画作的艺术成就而言,这是一幅超凡绝世的珍品。

        日采科夫还发现档案里有一封信。

        写信人是这幅画的捐赠者,名字叫做斯维尔德·米伊·奥尔洛夫。

        信中回答了博物馆馆长关于这幅画是否曾有过什么‘灵异现象’的提问。

        斯维尔德回信很简单:‘这幅画在家族里流传了近200年,是家族的传家宝。’

        日采科夫设法找到了80多岁的斯维尔德,斯维尔德向他讲述了家族的历史。

        1762年,斯维尔德祖先大卫·奥尔洛夫兄弟都是彼得三世皇家卫队的高级军官。

        彼得三世上台之后,下令在‘七年战争’中胜利在望的沙俄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

        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

        结果,在大卫·奥尔洛夫兄弟等人的帮助下,叶卡捷琳娜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1762年7月17日,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一说是被毒死,也有说是被勒死,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外宣称是消化不良而死。

        咱们不研究历史,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个沙皇的死,暂时不去管了。

        关键是下面发生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