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八七章 以死谢罪(2 / 2)
明代学佛风气很盛。
尤其是参悟禅理,犹如智力游戏,在明代中后期流行全国。
“毛吞大海,芥纳须弥”这两个比喻也成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素材。
比如明嘉靖年间吴承恩写的神怪小说《西游记》就使用过“毛吞大海”的典故。
《西游记》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里,作者开篇先来了一阙禅味十足的词《苏武慢·试问禅关》。
这首词里使用了许多佛教典故,其中与本文话题有关的是“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这一句。
此句译成现代话大意是:一根毫毛能吞下汪洋大海,一粒芥子能容纳须弥高山,觉悟的僧人在微笑。
这说的就是参禅开悟后达到的一种境界。
《西游记》等通俗文艺作品的传世,对佛教起推波助澜作用,使“毛吞大海,芥纳须弥”成为家喻户晓的成语。
而佛教文化的兴盛,又影响到瓷器产生相应的纹样。
从瓷画构图看,“毛吞大海”似乎找到一种比较好的表现方式:一圈浪花表示无边的大海;
中间一点表示毫毛(值得注意的是毫毛大多中空);
浪花向着中心那一点,表示这是大海正在涌入毫毛那一刻的场景。
构图很简单,但真是相当贴切!
这幅图让明朝人牢牢记住“毛吞大海”这个佛教典故,有助于提高大家的禅修水平。
这样的小件青花瓷,其实是很难得的,虽然属于晚明青花,而不是珍贵之极的元青花,但因为品相出众,而且图案颇为奥妙。
价值嘛,十多万人民币还是有的,不过跟辛巴给张天元的那几件古董相比,就显得稍微有点掉价了。
“这个,瓦希迪老板,可能你丧母,心情不好,这报酬的事儿,咱们还是改日再说吧。”
张天元放下了青花小碗说道。
尽管这青花小碗不错,但却达不到他的要求。
他是不可能做亏本生意的。
这一次与那蛇精战斗,可是损耗了他不少的地气,无论如何,都得从瓦希迪这里赚来。
既然瓦希迪现在心情不好,不愿意拿出好东西给他,那他就改日再来登门便是。
“张老板误会了,我对中国古董,实在是一窍不通啊,要不然您看我这书房里有什么东西能够让您入眼的,随便拿上一件就是?”
瓦希迪可不敢得罪张天元。
万一张天元把那蛇精放了又出来祸害他,那他还要不要继续活下去了?
他虽然死了母亲,也算是罪有应得,可他的妻子和孩子是无辜的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