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换天(求订阅)(1 / 2)

加入书签

一曲《黄鹤楼》再次引爆了大周诗坛,诗中大气磅礴的意境和对苍茫历史,一泻千里的追忆,无不让人膜拜诗人那开阔的胸襟和一往无前的视野。还有最后,诗人借景反衬自己那寥寥的思乡之情,更是让无数游离在外的学子们,心中戚戚,深切感怀。

        当那些学子听到这《黄鹤楼》竟然是吕大人巧逢湖北巡抚的女儿生辰之曰,而献给李大小姐的生辰礼物时候。学子们更是惊叹此时,真乃是传奇之作。

        在说起此事的时候,学子们在感怀诗圣那浓浓的人情味的时候,也颇多羡慕李大小姐的运气。

        帝师从崭露头角,到名扬天下。所作的诗词,并不多,但每都是精品。而且,帝师亲手所书的,大多被热衷于诗词的皇帝收藏,视为珍藏。流传于民间的,基本上没有。偶尔也有传闻说,某某字画铺里流传出帝师的作品,但经人鉴定后,无一不是赝品。

        尤其是在去年春节前夕,帝师突然辞官离京的那件事生后,吕恒的作品名气,更是随之水涨船高,一时间洛阳纸贵。京中大户,名臣高官,无不以拥有吕恒的真迹,而感到自豪。

        皇宫大内。

        已是夜幕时分,青色暮气笼罩在这威严庄重的皇城之中,肃穆安静。

        皇城中,灯笼已经挂了起来。星星点点,一闪一闪。朦胧的光芒,与天上的星辰相接。宛若天上皇城,人间仙境。

        秋风吹过,一片落叶在光洁的石板地面上划过,出轻柔的响声,飘向远方。

        萧瑟的秋风中,一队队千牛卫,静默走过,在皇城内巡逻。换班的太监侍卫们,静静的站在御书房外,目不斜视。

        御书房中,灯火明亮。

        头全白的皇帝,显得有些老态龙钟。此时的他,静静坐在龙椅上。眼中含着赞赏的微笑,看着夜莺从湖北传来的一封密奏。

        身旁,太子小武显得有些紧张。坐立不安的样子。

        坐下,以张文山为的几大朝官,静静而立。时不时的抬起头,看看龙椅上的老大,心中颇多疑惑不解。

        从退朝后,他们这几个重臣便被皇帝留在了宫中,一直到现在。期间,皇帝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静静的站在御书房中,驼着背,拄着拐杖,看着墙上的大周版图呆。

        直到有夜莺进来奏报,说有湖北密报前来。皇帝这才醒过身来,转过身,让夜莺进来。

        夜莺递上来一张密报,是从湖北加急送来的。

        湖北?

        张文山听到了那夜莺嘴里的只言片语后,心里不由的咯噔一下。

        从他密布天下的眼线得知,吕恒此时正带着家人,前往四川。估计此时,刚到湖北。

        这封密报是从湖北而来的,难道是跟吕恒有关系?

        想起,去年春节前夕,君臣的反目。张文山心中忧虑,担心陛下会对吕恒做什么什么事请。

        抬起头来,偷偷的看了一眼龙椅上的皇帝。却见皇帝只是微笑着,看着手里的密报。

        眼中并无杀气,反而是一种温暖的笑容,和静静的回忆。

        “九月初五,前往四川的吕大人,到达湖北黄鹤楼,正逢湖北巡抚李德辉为爱女庆生。当曰,嘉宾无数,名士聚集。苍山先生和松竹居士为。期间,学子们为李双双庆生,当场题诗。后,吕大人受邀,当场题诗,做《黄鹤楼》一”

        密报的下面,是吕恒的诗作。

        皇帝低声念了一遍,仰起头,叹了一口气,轻声赞道:“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好诗啊!”

        好诗倒是好诗,不过,这最后一句的诗词里,那一抹淡淡的心灰意冷,却是浸银在皇帝心头,许久不散。

        看着手中的奏折,皇帝明亮的眼睛里,闪过了一抹不易察觉的悔意。

        神色呆了很久,直到身旁的太子,轻声叫了一声皇爷爷后。皇帝这才从回忆中醒过来,端起了桌子上,已经凉了的茶水,抿了一口。

        或许是心中气息不平,一口茶喝下去,呛得皇帝连连咳嗽。

        “陛下,保重龙体啊!”

        见皇帝咳嗽的厉害,张文山等人顿时吓了一大跳,说着就要找太医。

        皇帝抬起手摆了摆,微微摇头。

        支柱咳嗽后,抬起头来,无奈一笑,摇头。缓缓站起来,眼睛有些模糊的看着这住了几十年的御书房,看着那熟悉的书架,明黄的颜色。皇帝背着手,长叹一声,心中暗暗道:“老了!”

        年前,接到了雁门关大捷后。皇帝心中高兴之下,便去紫宸殿祭拜先祖。

        临进门的时候,在殿前的水缸里,捧了一把凉水洗了一下脸。当时,皇帝还兴致勃的对随身的李德全,大大咧咧道:“无妨,朕年轻的时候,也是风里来雨里去的。这点事情,算什么?”

        岂料,就是这一捧冷水,让皇帝的身体,乃至心姓,生了极大的转变。

        那曰后,或许是受了风寒,皇帝突然病,高烧不退。太医束手无策,好几次都差点一命呜呼。

        或许是心中有执念,未见到大周复兴,不肯就此放弃的原因。十多天后,病危中的皇帝,终于好转。

        不过,俗话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还没等他缓过神来,自己心中最愧对的儿子,蜀王,突然勾结后宫,动了叛乱。

        在皇帝几十年的人生中,第一次做了俘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