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 与陌生人说话(1 / 2)

加入书签

从月城向西,大约一百多华里的大崇山脉中,有一个叫名叫柿子峪的小村子,谢素雅的姨表兄弟阿朴哥就住在那里。

柿子峪交通极不方便,须要徒步翻越大山到县城,然后乘车到西京市,再乘车到月城,再乘车到云桥,来回倒几次车。那里依旧贫穷,没有电话,没有电脑,偶尔写信联络。

所以阿朴很少到谢素雅这,谢素雅他们也很少去阿朴家。

闻人笑语决定郊游,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闻人笑语与喻言美商量,喻言美立刻就拒绝了。

“那怎么行,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闻人笑语就与戎师友商量。

戎师友说:“行倒是行,一定要注意安全,费用自理!”

自理就自理吧,反正也不缺这两毛钱,孩子们也乐意。

文天昊、明玉婵、红晓旭、柳絮、杨跃龙、夏昌平随从。

杨誉这一次极力赞同,他决定开车送他们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大崇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雨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清早出发,出了月城,大约两个小时的路程,远远的看见灰色的山的轮廓,宛若白色的底面上轻轻勾画的几笔素描,那么朦胧,那么清晰。

“哇,我看见山了!”夏昌平不由得感叹。

“哇塞,好漂亮啊!”柳絮也不由得抒发感情!

雾气在天边扩散,越升越高,已经将四下弥漫开来,灰色渐渐变成黑色,那互相轩藐的树木仿佛是埋伏的千军万马。

闻人笑语他们要冲出这包围,沿着山脉的方向逃散,群峰如奔腾的骆驼踊跃地向后面包抄,闻人笑语就觉得那高峰就是统帅,挥洒自如地摆下这恢诡奇谲的十面埋伏。

车儿慌了,如一头小鹿左突又撞,一掉头选错了路,闻人笑语们已经投入山的怀抱,仿佛陷入旋涡的红鱼只能看见起伏的浪尖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闻人笑语他们能清晰地看到山的翠绿了,那翠流欲滴的树木呀,如风中婆娑的少女,卖弄魔鬼般的风韵。

最美不过山峰,这时候会让闻人笑语想起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

有的像山桃,有的像水杏,有的像石猴,有的像银象,有的像翘首眺望的美妇人,有的像老人牵着自己的孩子,有的什么也不像又什么也像。

柳絮惊奇地叫着,明玉婵和红晓旭指指点点,文天昊微笑默叹着,杨跃龙则用手机记录着这一笔笔神气。

汽车在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闻人笑语他们好像飘入惊涛中的树叶任其翻卷。晃晃悠悠、浮浮沉沉,真有点“水中浮萍”的滋味。

明玉婵说像落进一个大的筛子,被人家筛来筛去,这最形象不过。柳絮有点紧张,将心挂在脸上。

下了车一路前行,一切的一切都可以用“随性”来形容,你看那山,没有排列整齐如城市里高楼建筑的模式,都是随意洒脱的站着、靠着、蹲着或者坐着,高低不同,姿势不同,方位也不同。

还有那树,决没有平原里呆板单调的道旁树,山顶上,山腰间、山坳里,甚至悬崖峭壁的石头缝中也长那么一棵,处处装扮你的眼。

还有那路,或狭或窄,坑坑洼洼,如大山的一条条丝带向远处伸展,不由得使你遐想,山的那边是什么呢。

还有那水,山路旁,大树下,山涧里,山谷中,甚至掀开每一块石头,就能汩汩冒出水来。

鸟儿在天空中掠过,唱着动听的歌曲,时而在路旁的小溪边饮水,一点惧人的意味都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