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好东西(2 / 2)
一时间任俊杰就已经想到了那么多了,诶,还别说,番薯泡了海水还真可以种植,有些品种的番薯就是在海边咸水地种植的,还是用海水灌溉。
任俊杰连忙转头看向郑巡检,一脸兴奋的说道“郑巡检,你可是立大功了呀,这是从海面上捞上来的?”
郑巡检一愣,没想到还真是啊?随即郑巡检便一五一十的向任俊杰说着。
任俊杰听完之后,连连拍着郑巡检的肩膀,笑呵呵说道“好啊,做得对,不过你这说法可不对,什么叫作藏?这是碰巧飘到广州港被咱们给捡到的,都是无主之物,用得着藏吗?”
郑巡检愣住了,这也行?
郑巡检讪讪一笑“大人说得对,都是无主之物,暂时归咱们市舶司保管”
任俊杰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笑呵呵说道“对,就是暂时保管而已”
随后,任俊杰蹲了下来简单的估算着这一箱的番薯,这箱子两个人才抬得动,很大,目测这些番薯有三百余斤,除去一些被泡烂掉的,估计也就两百多斤吧。
郑巡检也蹲了下来,询问道“大人,这些东西真的可以吃吗?样子看着有点怪怪的”
任俊杰瞥了郑巡检一眼,说道“肯定好吃,能蒸能烤还能同米粥一起煮,而且亩产很高,是普通水稻的十倍之余,你说好不好?”
正史中,番薯传入华夏有几条路线,最出名的就是广东、福建这两条。
引进番薯第一人是广东的陈益,据说万历年间,陈益冒着杀头的危险从安南(今越南)带回薯种,回国后在家乡虎门购置几十亩地种植番薯,成为引进番薯的第一人,现在虎门还有他的墓碑和雕像还有相关介绍。
不过在十二年后,福建商人陈振龙到了吕宋(今菲律宾)做生意,也发现了番薯的亩产量能达到水稻的十余倍,便也冒着杀头的危险,将番薯藤蔓带回国去,后人称他为番薯之父。
为何明朝传入番薯,那怎么没有大面积推广?
事实上,明朝就广东和福建这两个地区普遍种植番薯,其他地区的人甚至一辈子连见过番薯一面都没有,谈何推广?
广东和福建北面都被崇山峻岭包围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番薯向北的推广,就算传播到了,也只有极少部分的有识之士能清楚番薯的价值,比如徐光启在天启年间将番薯引进淞沪一带。
其次,古代农业技术推广太过依赖朝廷和地方官员了,官员和皇帝都不重视番薯自然就推广缓慢了,那时候已经是明末了,大家伙都忙于党派之争,哪有空办事?直到清朝才被皇帝重视而推广。
虽然郑巡检之前就听任俊杰说了这东西高产量,但没想到居然能达到水稻产量的十倍有余?
郑巡检愣愣的说道“大人,真能达到十倍?”
任俊杰看着这群宝贝,连连点头笑道“没错,是可以达十倍有余,不过这东西不能经常吃,吃多了人就会变得瘦弱营养不良”
(据记载,吕宋当时稻米亩产4石,约合今天的570斤左右,而番薯一年种春夏两季,一季亩产能达到近三千斤,两季就是近六千斤了)
郑巡检微微惊讶,疑惑道“既然这样,那这东西也不是那么好嘛”
任俊杰笑着摇摇头,说道“又不是让你天天吃,可以两三天吃一回嘛,若是遇到灾荒年还能应个急,这东西放在地窖中能保存半年之久,寻常百姓家有了它,就相当于有一份保障,还能换着吃,省粮。
但这东西绝不能当军粮,将士们可是要上阵杀敌的,天天吃这个可不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