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三千年后!(1 / 2)

加入书签

时光匆匆、岁月飞逝

转眼间,三千多年就过去了,对于修炼者来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罢了。

对于那些大能强者来说,更是不值一提,他们随便闭个关,几千上万年都不止。

不过对于普通生灵来说,三千年却是很漫长了,没有修炼的普通人生灵,在如今的天地环境下,最多也只能活个两三百载岁月。

这也就使得,很多普通生灵已经遗忘了当初的神魔大战,对于那惊天动地的一战,已经成为了传说。

不过这也仅仅局限于普通生灵,他们以食为天,也不怎么关注,就算关注也没有资格知道更多秘辛。

对于修炼者来说,那神魔大战,却是犹如昨日,那恐怖的一幕幕,还让无数修者历历在目。

那一战,太过惨烈了,可以说生灵涂炭,不知死伤了多少生灵,不计其数。

甚至西,南域都被毁去了一半!

如今三千多年过去,西南域被毁去的那一半疆域,至今都还没有恢复,虽然在天道规则的运转下,渐渐的在复原,不过需要的时间,还是很漫长的。

而三千年前魔族入侵的那一战,被洪荒世界的生灵称为,神魔大战。

无数强者挺身而出,对抗魔族,也使得很多强者名声大作,广为流传,如西方教的菩萨佛陀罗汉,在大战中被人熟知,大战结束后更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如应龙旱魃,飞鸿义和,等等无数强者,被亿万生灵熟知,他们的大名,也名震洪荒大陆。

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位至强者,则被称为洪荒四灵,四灵神兽,被所有生灵熟知。

至于炎黄五帝开辟出来的那个空间世界,里面的人族早就被转移出来了,只留下少部分的还生活在里面。

是他们自愿留下来的,认为那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无忧无虑,远离纷争。

不过,里面还是留下了各种功法传承,并且黄帝等人施展手段,按照华夏中域的模型打造了一番,把里面改天换地,使得里面自成一界,各种设施道法完善,拥有完整的修炼体系,里面生灵死后,同样能被冥界感应,接引转世轮回。

若是有生灵想要离开那里,当修炼到一定的境界以后,就能被接引出来了。

这也就是说,那个空间世界被保留下来了,施展手段后,里面更加的完善了,犹如真实的世界那般。

而那里则是被黄帝等人取名为——凡界!

更是一处历练之地,黄帝等人布置那么多,自然不会这么简单,他们有时候也会安排生灵进入其中历练,体验不同的环境,游历红尘,这样有利于感悟自身,突破境界。

而洪荒大陆上的生灵,自然也知道了那个地方,那是一个奇特之地,有无数强者都降临过那里,不过那里并不适合他们生存,天地灵气太过稀薄了。

至于洪荒生灵,则是称呼那里为,五帝界!因为,那是炎黄五帝开辟出来的世界。

而在这短短三千多载岁月里,也发生了很多大事,如鸿蒙老祖,则是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高高端坐于紫霄宫,终年不曾露面。

洪荒生灵都知道,他成为了天道代言人,也是洪荒大陆的第一强者,无数生灵声称,那是第一圣人。

只不过那等存在,一般没有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不会惊动他现身。

虽然他不曾露面,不过还是被洪荒生灵敬仰,尊崇,特别是修炼者,更是将他当成了一生奋斗的目标,以他为终极目标,希冀有朝一日能达到他的层次。

至于他的七位第子,则是被称为洪荒圣人,仅次于鸿蒙老祖的存在,被无数生灵敬畏,同时也忌讳莫深,不敢得罪。

就算同为远古时期的各路巅峰大能强者,也不敢招惹他们,若是招惹了,恐怕怎么死都不知道。

他们都达到了半神境,那是一个超凡入圣的境界,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只要洪荒天道存在

他们便不会陨落!

可想而知那有多恐怖,他们虽然是大能强者,掌握法则的存在,不过终有老死的一天,到了他们这等层次,能感应到自身的生机,逐渐的被岁月时间一丝丝的剥夺。

若是不能突破,终会命陨!

这也让无数仙帝强者疯狂,曾经联手同去紫霄宫找上鸿蒙老祖,希冀他告知突破之法,或者赠予鸿蒙紫气。

不过被鸿蒙老祖婉拒了,告知他们,这是天意,虽然没有明白的告诉他们,但是也让众人隐隐明白,恐怕只有离开这个世界才能突破。

至于这三千多年里发生的几件大事之一,就是共工和祝融,他们本来就不合,千年前爆发了绝世大战,从南域干到了北域,又从北域打到了西域,最后打到了西北海外的不周山,撞断了天柱,也就是一颗通往天界的传送神柱。

天柱断裂后,使得不周山常年处于困境之中,时而天崩地裂,时而喷发岩浆,时而洪水泛滥……总之弄的妖族不得安宁。

没错,就是妖族!

因为不周山是妖族的大本营,被帝俊和东皇太一主宰着,他二人更是在女娲突破后,借着女娲的威势,成立了妖族古天庭,一时间震动三界。

而妖族古天庭遭逢大变,不周山天柱倒塌,使得妖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天空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常常有虚空乱流席卷而来,或是空间风暴汹涌而出。

后来惊动了正在闭关巩固境界的女娲半神,她无奈,妖族可以说是她的,她才是最高主宰者,自然不忍妖族不得安生。

最后使出半神强者的通天手段,并将远古时期就拥有的神器女娲石崩碎,作为修复天柱之物,以及修复窟窿之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