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保媒拉纤儿,新店面(1 / 2)
一九九零年,老京城已经有各种中介了,最火的是婚姻介绍,然后是职业介绍,当然也少不了房产中介……
这会儿还不叫这名儿,叫拉纤儿的,就是个对缝的小店儿,有的是小卖部,有的就是没事天天串胡同的混混儿。
保媒拉纤儿里的拉纤儿是个挺古老的行当,其实就是房屋中介,早早年间就有了的。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这个行当又被捡了起来,不过成交率有点低,也就是纯属混口饭吃。
到了八十年代末,这一行就有了起色,拿的也不再是成三破二的5%,而是踩低卖高,自己琢磨中了一套房子先压价买(定)下来,然后再去寻摸买家卖个高价。
也不收什么中介费了,就是挣的这个差价。
不过干这个也是靠运气,主要还是这个年头房子少,挂房率太低。楼房他们也攒簇不上,没那个本钱,即使有本钱也排不上号,还需要门路。
缺房子,九零年全国上下哪哪都缺房子,而且这会儿主要还是公租房为主,也没有卖的资格,再说卖了去哪住?
一家几代人住十几二十平米的情况满京城都是。
也正是因为大家都住的是公租房,京城和申城在九零年这会儿最活跃的是换房市场。不能卖,但是可以换,活人还能让尿憋死?
每到礼拜天,文化宫那都是人山人海的,大家举着各种手写的牌子寻找交换对象。申城也是一样。
拉纤儿的混混们也混在这里寻找机会,反正当溜弯了,成了就赚,不成就当热闹看。
前几年,八零年代初中期那阵儿,全国都搞过一段时间的资产返还,一些有明确记录在案的房子被返还给了原主,属于是私人产权,有证。
这些人也正是混混们的目标,只不过有点可遇不可求。
这里还得说一个情况,那就是出国热。九零年这会儿因为对外政策上的放开,京城,申城,广州,成都都兴起了出国热潮。
出国赚钱的发财梦至少影响了两代人。
而在形形色色的出国人群中,私有房主卖房出国的很多。他们被整过,怕了,有了机会就想跑,感觉拿到手里才是真的。
这些拉纤的就是在对这个缝儿,东城西城的老房片儿里天天能见着他们的身影。这会儿东城的房价比西城高,还高不少。
张铁军敢花钱买自家隔壁的楼房,那是因为大家都是本单位的,不怕谁赖账,也有那个信心房管所不会管不会刁难。在京城他可不敢。
四个人在京城玩了三天,看了故宫游了北海,吃了老莫去了香山,张铁军也找了几个拉纤儿的去撺院子,不过也并没有抱什么希望就是了。
他想买那种独立产权的,大一点的,交通各个方面方便一点的……就感觉有点异想天开,自己都感觉不太现实。
小的到是好买,但是买了也没什么意思。
十月三号,四个人坐飞机回了沈阳。再不回来就有点过份了,今天是中秋节。
送走高爱民和苗伟,张铁军和小柳去张冠军公司拿了车,吃了口饭两个人马不傍蹄的回了本市,也没在市里停留直接回了选厂。
小柳在十字路口下了车,张铁军调个头把车开回七号楼。
车库门口已经清理出来了,张铁军下车去打开小门看了看,里面也都打扫过,干干净净的,库门也换成了遥控折叠门,两把钥匙就放在车库里面。
他来回用步量了两趟,算了一下,并排放两台车轻轻松松,就相当歪瑞,只要老爸不是手法实在太潮都没有什么问题。
手法潮也不怕,开始张铁军可以帮忙嘛,来回挪一挪,等开熟了也就好了。
想了想,把车开进车库关好大门,进小屋去给赵卫红打了传呼。今天中秋,他肯定也在本市。
果然,没用上几分钟,赵卫红把电话回过来了。
“卫红哥,我回来了和你说一声儿。”
“从首都(兜)回来了啦?在哪了现在?”
“在家呀,刚到就给你打传呼了。今天中秋嘛,我没在市里停。”
“那你明天过不过来?”
“明天不行,明天我得去厂子。有事儿?”
“这头到是没什么事儿,沈阳那边你最好是能去待几天,现在人到是招差不多了,事儿怎么开头还不是得你去说说?”
“行,我把这边弄一下就过去。”
“你回来了,我让人把车给你送过来吧?在这就摆外面了不是那么回事儿。你有库吧?”
“有,那就送过来吧,正好今天过节给我爸个惊喜。”
“那行,那你就等会儿吧,四十来分钟的事儿。你别走啊,就在这电话边守着。”
“行行,我就等着。”
张铁军看了看时间,这会儿不到一点钟,一点半怎么的车也到了。想想老爸看到车的时候那个表情,哎呀,真不错。
抻了个懒腰,把蒙在床上的床单拿掉用手摸了摸,一点也不潮。真不错。靠着被子躺到床上点了根烟。
刚抽了两口,电话响了起来,张铁军以为是赵卫红,结果接起来是小柳。
“喂?”
“一猜你就是在这儿。”
“呃……那我夸你猜的准?”
“啐。我收拾收拾要去那边儿,和你说一声。”
“回来了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以后时间有的是。噢。”
“我知道,就是有点儿别扭。那谁……那个建筑队的老李,他把钥匙放到房子对面老候家小卖店了,你去拿一下,看看还差什么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