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百转千回(2 / 2)
“黄巾军自函谷关出兵,他们难道不需要休整?”
曹操面色有些低沉,疑惑道。
“如此短的时间,许安怎么可能掌控关中……”
曹操脸色难看,前段时间华阴之战的战报传来,众皆哗然。
许安于华阴一战击破董卓军,阵斩了董卓。
五万西凉军土崩瓦解,就已经是令众人侧目。
现在黄巾军又兵出函谷关,进犯洛阳地区。
曹操并没有说完,他看到孙坚的神色,最后还是停下了言语。
吴景、朱治两人都是很早便跟随在孙坚的麾下,曹操也知道吴景和朱治两人在孙坚心中的份量。
此前孙坚派吴景守备洛阳,如今洛阳沦陷,恐怕吴景已经是凶多吉少。
孙坚双手撑靠在案桌之上,继续说道。
“泰山郡传来密信,泰山黄巾似乎在向北迁移,青州兵在陆续进驻泰山、济北两地。”
孙坚的第二句话落入帐内,大帐之中的气氛几乎犹如要凝固了一般。
众人的脸色皆是难看无比。
郭嘉和荀彧两人是主要的谋臣,而曹操、刘备等人都是高级将官,他们清楚如今天下的局势,各地的情况。
而孙坚所说的这两件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场史诗级的灾难。
不需要说明,黄巾军如此行径,如此动作,都代表着一件事。
袁绍已经和黄巾军达成了某项交易,缔结了盟约。
黄巾军的行动就是在配合着袁绍。
刘备心中一紧,他一瞬间便明白了为什么袁绍让他们乔装打扮,暗中返回濮阳。
“袁绍和许安两人合谋,我们必须想办法将部曲安全撤离南岸。”
孙坚将目光投向帐内众人。
他很清楚袁绍和许安两人合谋所能造成的后果。
现在青州兵和黄巾军自泰山、济北和洛阳地区威胁着他们后方的安全。
为的就是要他分兵,而使得东郡正面战场上他们没有足够的军兵。
而一旦没有足够的军兵,那么袁绍便有了可趁之机。
孙坚不相信袁绍没有计划。
如今许安兵进轘辕关,威胁阳城,而泰山郡内袁谭派遣大将岑璧带领青州兵进驻。
泰山郡的南面便是豫州的鲁国,而济北国的西面则是兖州的东郡和东平国。
现在青州已经和冀州练成了一片,原本拦在青州兵东部的屏障已经消失。
袁谭不需要和臧霸攻破徐州,便可以支援东郡的战事。
济北国离东郡并不远,两郡国接壤,这也意味着,如果孙坚必须要防备青州兵进攻他们的东面,加入东郡之战。
敌军自三面包夹而来,三线作战,还没有地利可言。
如此危急的局面,就算是兵仙韩信降世恐怕也没有办法解决。
孙坚的脸色之所以如此难看,正是因为这一局面的转变。
虽然如今前线他们仍然占据着优势,但是孙坚很清楚,袁绍绝对不会让他们这么轻易的脱离战场,撤退到黄河的南岸。
郭嘉和荀彧两人相视一眼,皆是从对方的眼眸之中看到了惊骇。
没有人想到袁绍居然会和黄巾军联盟。
“撤离之事每拖延一分便增添了一分的威胁,绝不能再拖延下去。”
“我已经安排了舟船,还有接应的部曲。”
“汉升。”
孙坚的目光投向了黄忠和曹操。
“你领荆州兵先行撤离,然后率领水师接应。”
“孟德,你领兖州兵殿后,我会领军前往白马接应你们。”
黄忠和曹操两人对于孙坚的安排都没有异议,孙坚领军并没有分什么嫡系、非嫡系,也不像董卓那样分什么亲疏间隔,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也算是做到公正廉明。
而且东郡之战初期全赖荆州兵奋勇和黄忠的计策,这才攻下了延津渡口在黄河的北岸站稳了脚跟。
殿后虽然危险,但是曹操并没有说什么其他的言语。
兵战凶险,若是害怕危险,他也没有必要来当这个兖州刺史。
“公路……”
孙坚看向袁术,有些犹豫。
袁术按着膝盖站起了身来,毛遂自荐道。
“殿后的事交给我,骑兵渡河复杂,我军本来就缺少骑兵,玄德麾下的五千幽州骑绝不能有失。”
孙坚止住了言语,他的目光和袁术的目光碰撞到了一起。
袁术的目光使得孙坚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原本的计划。
会议很快便落下了帷幕,孙坚说定了一些细节的问题,之后众人便起身离开了军帐。
他们也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袁军的探子魑魅神出鬼没,难保得知他们离开了营地,然后袁军趁机发起进攻。
袁术、曹操等人走出了营帐,而郭嘉和荀彧两人却并没有走,他们被孙坚留了下来。
“陈都传来的消息,关中陷落,司徒王允护送弘农王及时离开了长安向南撤离,如今已经通过了武关,抵达了南阳郡。”
孙坚面色复杂,低声说道。
“弘农王……”
荀彧眼神微动,弘农王指的正是刘辩,昔日刘协登基之后,蹇硕便是让刘辩于弘农就国。
如今他们遵奉的是刘协,所以刘辩虽然在长安是天子,但是他们称呼刘辩都是以弘农王称呼。
郭嘉欲言又止,他看向孙坚,感到有些棘手。
“除去王司徒外……”
荀彧斟酌了一下,低声询问道。
“皇甫将军和盖勋两人,长安的三公九卿皆在队伍之中,还有不少长安的民众……”
郭嘉目光微凛,心中百转千回。
王允、皇甫嵩、盖勋还有一众长安朝廷的重臣,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地方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进入陈都朝廷,恐怕不会平静,必然会引起一场变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