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东征(1 / 2)
大明历二年(195年),五月十二日。
长安城内的气氛变得压抑了许多。
许安并没有隐瞒战争即将到来的消息。
长安城中的百姓都知道明军即将出征。
长安大街还有一些主要的街道都已经被征用,武卒营和锐士营已经开始集结,只等后勤的部队准备完毕,他们随时便可以出征。
大军出征,所需要准备的事务繁多, 并非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全部准备完成的。
应天府之中,三府六部的官员全都已经忙碌了起来,在应天府之中所有人都是行色匆匆。
工部和户部两部的官员更是繁忙,沿途道路的修缮和完好,后勤补给,马车武备, 兵甲战马,粮草军资都是需要两部的官员来安排。
就在长安城的东郊, 一支数目庞大的后勤车队已经集结, 后勤车队的车辆之中除去了四轮马车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独轮车,虽然因为占据了漠南的原因,明国的国内并不再太过于缺吗牲畜,但是人力还是现阶段主要的运输手段。
不仅在长安城郊后勤部队开始忙碌起来,带着命令的快马早已经飞往了并州和益州,冀州的战事需要工部和户部两部的官员的准备后勤,幽州和益州两州的后勤也在工部和户部两部的官员的任务之中。
虽说军区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军区的作用是设置用来防守,军区兵备道能够调动的物资和军备只够打一场时间持续并不太久的战事,一地的军区并没有足够的战备物资来进行一场大规模战役,必须要中央统筹。
刘辟作为监国,代理执政,本来是要前往永宁阁办公,但是刘辟最后还是将办公地点搬到了永和阁内。
内阁作为一个只提供建议的机构,平时其实工作并不繁忙。
但是刘辟在入主永和阁之后, 三府六部的官员也都前往永和阁来禀报公务, 反而是繁忙了许多。
大军调动并非是一朝一夕之时,工作的交接也并非是一时半刻便可以解决。
许安是中午前往的永和阁中去指导刘辟办公,直到下午黄昏之时才走出了永和阁中。
太过的公务需要处理,也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尤其是在这个紧急的时刻。
中军府的府令贾诩在凉州,作为中书府府令的许攸也已经在长安城的外城去召集军队,调遣武备。
也就说刘辟需要直领中军府和中书府,同时兼顾六部,对于刘辟来说,这是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
许安刚踏出永和阁的阁门,迎面便看到一名身穿着正红色鹰狼服的鹰狼卫千户。
“魏郡急报。”
见到许安,那鹰狼卫的千户当即停住了脚步,双手将手中的信件递向了许安,他前往永和阁的目的就是为了递送这一封重要情报。
“魏郡?”
许安取过了信件,脸色微变。
如他所料的一样,这正是中原战场上最新的消息,看上面的日期,是发生在五月五日的事情, 也就是六天之前。
许安快速的扫过手中的信件,脸色慢慢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这一次的消息比之上一次的消息更为详尽。
进入内黄城的汉军并非是汉军的主力, 那些军队只是汉军的先锋部队。
汉军的前锋渡河之后,兵分为两路,一路继续向着北方千金,另一路则是将黎阳还有其附近的主要渡口都占据,继续向着东面进攻攻取黄河北岸东郡的渡口。
汉军的后续部队现在正在紧锣密鼓的渡河之中。
汉军的主力具体还需要多久的时间渡过黄河并不清楚,只能估算出一个大概的时间。
最快的情况,汉军应当能在五天之内完成渡河,也就是说,在许安现在收到信息的时候,汉军的主力很可能已经是渡过了黄河,正向着内黄城前进。
不得不说,汉军的先锋选在内黄城是一个聪明之举。
内黄城倚靠黄泽而建,虽然地势平坦,但是因为有了黄泽,所以魏军难以在河边列阵,只能从北面和东面进攻内黄城,这個钉子算是被真正的扎在了魏庭心腹之地之中。
许安继续向下看去,脸色稍微缓和一些。
袁绍这个时侯总算是展露出一丝王霸之气,他并没有龟缩在邺城被动防守,而是亲率大军出征,整个冀州、河内所有能够调动的军兵都几乎被其调动了起来。
内黄城以东的繁阳城和阴安城尚在魏军的手中,袁绍派遣骑军先行一步赶往了繁阳城和阴安城,击退了汉军的进攻部队,小胜了一阵,也算是回复了一些士气。
而后袁绍亲领大军屯兵于繁阳城,分兵守卫阴安,以阴安城掩护右翼,同时让韩猛领军,猛攻内黄城,分遣乌桓骑掩护攻城部队,同时派出了骑军袭扰东郡和魏郡正在集结的汉军部队。
袁绍的意思,似乎是要和孙坚繁阳城决战。
许安将手中的信件递给了跟在他身后的许攸。
“先回永宁阁。”
袁绍没有在邺城坐以待毙,这一步走的还算是聪明。
汉军有那种巨大的投石车,邺城的城墙虽然坚固,但是还真不一定能够挡住那种投石车的抛射。
而且一国首都被围困,那么造成的影响简直是毁灭性的。
袁绍现在应当还能压制住冀州的一众豪强,但是从现在袁绍的安排可以看出,麴义确实是难以控制了,否则现在麴义应当在来援的路上,而并非是仍旧按兵不动。
袁绍的命令很可能已经到了青州,但是麴义估计以青州汉军准备渡河进攻为由,在拖延时间。
一切都和枢密院参谋司中一众参谋的推演并没有太多的偏差。
那些因伤退役的将校没有办法在战场之上搏杀,但是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一件事,他们在战阵搏杀留下的经验并不是没有用的知识。
许攸看着信件之上的内容,也是想起了参谋司,他原本对于许安成立的参谋司还有些怀疑,但是当他看到参谋司中的推演和汉魏两军的行动大致吻合之时,不由的怔了一下,不过之后还是很快马上恢复了神智。
许攸抬起头,将信件收到了袖中,跟上了许安的步伐,向着永宁阁走去。
看着身前许安的背影,他原本心中还残存着一些怀疑,但是他现在心中的怀疑全都荡然无存。
那些学校的建立,将会彻底的改变天下,现在一切都让他陌生,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世界。
豪强世家不再高高在上,他们引以为豪的家学也不再先进。
那些他们以为的愚昧无知的小民其实并不愚昧,很多世家豪强出身的学生却是比不过那些出身于乡野阡陌之中的学生。
昔日的张良能够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而如今的枢密院在一定程度伤,却也能够达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地步……
上下数千年,只有张良一人,但是枢密院的参谋司之中却能一直维持。
为官为吏不再只是世家豪强的特权,升斗小民亦能通过勤学苦读改变自身的命运。
工坊、学院、医院等等学校的建立,许安用强力的手段将那些只存储于世家豪强之中的家学暴露在了众人之前,使得知识不再被掌握少数人的手中。
军队之中早有改革,原来每一名将校都有自己训练军队的办法,因此站立有强有弱,因为带兵将领的不同,风格也大不相同。
但是许安将所有的关于军事的理论学问都搜集了起来,将其汇总整编,并推成出新。
现在明军之中各军各部都是用同一种训练的办法训练而出,上到将校,下到军卒,基本都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基层军官都得到了相应的培训。
许攸凝望着许安的背影,许安的身份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谜,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出身于哪里,唯一能够确认的他或许是冀州人,然而这也只是因为他是在冀州加入了黄巾军之中的。
或许他真是黄天的化身……
谷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