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1章(2 / 2)

加入书签

        “你家兰卿可真是命好,满宫的公主加在一块儿都比不过乐安玉色天香,我这便宜母亲原是想着,在庐江何氏挑一个俊秀郎君给她做驸马,没想到,竟被你捷足先登了去。”

        兰卿是阮氏的儿子,陈郡谢氏这一代最为杰出的子弟,卫国公世子谢璟,外放广陵郡守,也是薛稚青梅竹马的情郎。

        闻及心上人名字,她双颊晕开浅若云霞的红,反被何太后笑着牵住了手:“还害羞什么呢,乐安放心,待你出嫁,母亲和你皇兄一定替你备上一分厚厚的嫁妆。绝不让旁人小瞧了去。”

        “对了,你既回来,就还住在宫里吧,也好陪太皇太后和我说说话。含章殿那边已经收拾出来了,有什么缺的短的和宫人说一声就行了。”

        何太后表现得十分慈爱大方,全然没有当年被逼失宠的怨恨,薛稚一阵受宠若惊,忙起身相谢:“儿多谢母亲。”

        何太后则笑了一下,继续问阮氏:“两个孩子的婚事,有太皇太后出面固然好,可也还是要和陛下说一声才成。他两个到底也是幼年相亲的兄妹,由陛下出面赐婚,更是名正言顺。”

        “皇帝……这些年也一直惦记着乐安。”

        何太后和阮夫人说事的时候,薛稚正低眉看着水泥金砖上春阳自菱花窗间投下的朵朵暗影,唯在闻及“皇帝”二字时,有轻微的出神。

        皇兄……会记挂着她吗?

        分开的这许多年,她都很想念他,可她从前给他写过那样多的信,他却一封也没有回,她便不敢想、不敢念了。

        幼时却不是这样的。她和皇兄很要好。她记得,那时皇兄与太后不得宠,住在漱玉宫里,缺衣短食,她还曾偷偷给他们送过饭。

        可到了她七岁的时候,她生了一场大病,等到病情好转,皇兄已被正式立为太子,两人见面的机会愈发少了,自然也就生疏了。

        正沉思着,珠帘外响起宫人的通报。是天子到了。

        何太后满面掬笑:“正说他呢,可巧就来了。”

        伴随着一众宫人的行礼声,新帝桓羡已经入殿,停在帘外的身影玄衣纁裳,如玉树挺拔:“儿子见过母亲。”

        何太后含笑招呼:“你来得正好,你乐安妹妹和谢家伯母回来了,快来见见吧,你们兄妹俩也有许久没见面了。”

        又唤薛稚:“乐安,还不拜见你皇兄,他可是一直念叨着你呢。”

        她未敢抬眸直视,隔着珠帘,入目不过一团墨中带赤的龙纹。隔着珠帘细碎莹润的光影,模糊得有似云生从龙,扑面而来的威严与压抑。

        薛稚忽而便紧张起来,起身向着那道玉树挺拔的身影一福:“乐安见过皇兄。”

        身前落下个淡淡的“嗯”字,清如玉石。新帝桓羡拂开珠帘走近,拂袖在太后身侧坐下。

        “起来吧。”他道。衣上淡淡的龙涎冷香自薛稚鼻间一晃而过。

        陌生又熟悉的气息,薛稚这时才敢抬眸觑了兄长一眼。

        他头上仍戴着冕旒,十二串白玉旒珠之下,一张脸眉目昳丽,轮廓分明,如刻如画。

        扣得纹丝不乱的冕服以各色丝线绣着十二章纹,庄重典雅,更衬得青年形容俊美,皎皎似明玉。

        然带给人压迫威严之感的则是周身冷淡疏离的气质,有如落入凡尘的清辉明月,令人不可逼视。

        久别重逢,他也并无亲近之色,自顾低头饮茶而已,从始至终也未正眼看过她。

        薛稚有些失望,重和阮氏落了座,殿中一时静悄悄的,阮夫人脸上微有尴尬之色。

        何太后笑着问:“这是怎么了,你妹妹回来了,也不说话。”

        “你们幼时不是玩的很好吗?母亲可记得,那时候你还肯陪着你妹妹玩过家家,她扮新娘,你就扮新郎的。”何太后忍俊不禁,拿帕子掩住了上扬的唇角。

        一句话还未说罢,薛稚脸上已如夏花喷朱般绽开大片大片的红晕。忙起身请罪:“乐安无知,幼时稚语,有污圣听,实乃罪该万死。”

        “还望皇兄宽恕。”

        她伏拜至地,尽管勉力控制,语声中仍是不免落了一丝颤抖。

        幼不经事时的稚语,如今道来难免尴尬,何况皇兄早疏远了她,她真是窘迫得无地自容……

        新帝的目光这才第一次落在这个经年未见的妹妹身上,见她似在害怕,暗如静夜的幽深眼瞳中又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玩味,开口替她解围:“母亲又说这些做什么呢。”

        “童言无忌,幼时不懂事罢了,既已时过境迁,又何必再提,倒惹得乐安不自在。”

        “常氏,你扶公主起来。”他唤何太后身侧立着的女官。

        他态度尚算和蔼,并无不悦之色,薛稚不安地落座,阮夫人瞧出了她的不自在,忙拿话岔开了去。

        二人略坐了一刻钟后,又向何太后请辞。

        何太后原有些话想同儿子说,遂打发了人带她们搬去含章殿。

        新帝深沉澹利的目光却一直落在那远去的少女身上,何太后笑着道:“乐安快要成婚了,卫国公府的那小子,估计不久就当向太皇太后请旨赐婚。”

        “皇帝你呢?乐安和卫国公世子的事,又是怎么想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