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六十二章(1 / 2)

加入书签

文凤真长睫微垂,  瞳仁神光却紧紧跟在她身上,状似漫不经心,眼底晦暗不明。

        第一回问她是不是想做皇后,她哭着将梅子碎冰吐他脸上。

        第二回春耕时带她出行,  以皇后之礼,  她闷闷不乐一整日。

        最后他说他要纳新后,  她也只是笑了笑,  让他心被猛锤了一下。

        “辽姑娘?”他再次一笑。

        辽袖起初愣了一下,  后来想想,  也不过一切回到原点。

        她望了他一会儿,  忽然开始收棋盘上的棋子。

        一枚一枚,抿在白润的掌心,她的声音不疾不徐,  清糯动听。

        “殿下曾说不择手段也要赢,  若是真能达成目的,别说让你跟陆姑娘成亲,  必要时,  将你五花大绑了送去人榻上,以容色换皇图稳固,也不是不行。”

        辽袖笑了笑,面颊渗出薄红,  生动怡然。

        文凤真坐在她身旁的椅子,玩着棋子,牵起嘴角,开口。

        “若是我再也不会来见你了,  公主会记恨我一辈子吗?”

        辽袖将棋子哗啦啦一下倾倒入棋盒,  干脆利落地说。

        “我会把殿下忘得一干二净,  天下之大,什么样的良人碰不到,再说,殿下并非良人。”

        文凤真愣了一下,微微一笑。

        “公主真无情啊。”

        小雪时令一晃眼。京城过年的气氛浓烈起来。

        今年因着淮王成婚的缘故,更是热闹非凡。

        鹿筑眦临北苑林场,平日冷冷清清,如今为了预备淮王大婚,到处都是工匠脚不沾地。

        文凤真的仪仗已经在外备齐。

        他站在窗前,双手扶上雕栏。

        墨发金冠,大红吉服衬得皮肤胜雪,夜色下露出一截精致的下颌。

        雕栏上坐了一个黑发少年。

        辽槐双手合拢,裤腿随风百无聊赖地晃动,下面是距离十丈高的白玉长阶。

        “之前写信让我装傻的是殿下,如今让我不用装的也是殿下,殿下究竟是什么人。”辽槐问。

        文凤真抚了抚雕栏的金漆,声音极轻。

        “是这个世间此刻最理解你的人。”

        “在那天夜里同样失去了亲人的人。”

        文凤真转过身,指了指自己的脑子。

        “另外,本王要告诉你。”

        “光靠打,没背景没势力,不动脑子,永远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小喽啰。”

        槐哥儿俊脸忽然扯起一笑:“殿下今日这身喜服,红得喜庆,难怪人人都说新郎官是天下最精神的人,殿下实在挑不出毛病

        他拍了拍文凤真的佩剑,歪头:“殿下如果死了,能不能把这把剑给我。”

        文凤真微抬下巴,斥责:“本王好端端的成婚,尽在本王的大婚之日,说这些晦气话!”

        槐哥儿委屈地蹙眉:“那我送送殿下?”

        “姐姐身子不好,现在还在卧寝睡觉,今天早上,我怎么催她她都不起来。”

        文凤真眉心微动:“她又生病了?”

        槐哥儿说:“那倒不是,只是她厌烦得慌,我本来想跟姐姐一块儿去赴约殿下大婚,听说去了好多大将军,都是有头有脸的勇猛人物,摘了赫赫战绩,我也想去,只是我要陪着姐姐。”

        文凤真面色如常:“没什么可看的,你好好陪她。”

        徽雪营的死士等候在外,槐哥儿又走了几步:“我再送送殿下?”

        文凤真无奈道:“你再送,就跟着本王一块儿去了。”

        槐哥儿又问了一声:“殿下,你若是死了,真的不把白也送我?”

        文凤真目光冷静,一把推开他的脑袋:“走了。”

        辽袖的声音响起:“槐哥儿,不要再纠缠殿下!”

        文凤真身形一滞,哪怕没有转头,他也能想象出,她那副苍白的小脸儿,生了清冷淡漠的神情。

        仿佛一切心不在焉。

        文凤真面色如初,挥了挥手,一眼都没有回头看她。

        辽袖在宫中有时可以俯瞰全城,看清远处的鹿筑一点点装灯饰彩。

        朝堂的事千头万绪,理也理不清,她无暇分心去在意旁人的婚事。

        她察觉到一股暗流涌动。

        在皇后的授意下,各方跳梁小丑开始鼓噪。

        文凤真婚事定下来后,所有人蠢蠢欲动,都想拿她这个势单力薄的长公主开刀。

        她摸了摸槐哥儿的脑袋。

        一时间生出不知何种情绪,当她知晓槐哥儿不是傻子时,起初心里惊喜交加,随之而来更加沉重。

        “槐哥儿,你以后可不能有事瞒我了。”

        槐哥儿趴在雕栏上,轻声说。

        “姐姐,宫里保护咱们的禁卫军,至少一百人被渗透了。”

        “方才来了汇报,这伙人趁着文凤真大婚,李湛的军马将近三百人汇聚在养德门外,借机发动宫变,想要夺权。”

        “禁卫军一时难以挡住,如今已经过了东西甬道,往这边来了。”

        辽袖指骨冰凉地搭在玉栏上,她仰头,望着寂寂夜空,漫天星河。

        皇后这是要给她一个乱刀之下的死法。

        从幼时寄人篱下,她便没有自己的家,如惊弓之鸟惶惶度日,委曲求全。

        她只有一个小包袱,带着雪芽从一个家被赶去另一个家。

        后来她爹告诉她,整个皇城就是她的家,她有了监国之权,从此再也没有人能赶走她。

        辽袖忽然开口:“槐哥儿,去调动父皇给我预备的暗卫。”

        哪怕死,她也要死在这儿。

        因为天下之大,她已经无处可去了。

        她抱着弟弟,额头贴额头,此刻在深宫之中,只有姐弟两个相依为命。

        槐哥儿一副视死如归的神情,眼眸冷静,顺手拿了一柄刀。

        “不会放一个人进来!”

        辽袖伸出手指,黝黑夜空中,盏盏摇晃的宫灯,映照出一颗又一颗雪粒子,忽远忽近,随风吹卷过来。

        咦?今年的雪下得这样早。

        雪粒子轻轻飘在她玉白的指尖,眨眼就融化了,丝丝凉意渗透皮肤。

        辽袖笑了笑。

        重活一世,还是难以逃脱的宿命。

        在这样一个寒冷刺骨的雪夜,死在他的大婚前夕吗?

        辽袖不知道。

        东西甬道中,大红吉服的昳丽青年一转身。

        拦截在李湛的三百名士兵前!

        老太监战战兢兢地颤声道:“殿下,您别误了吉时啊!大家都在等您呢。”

        文凤真一招手,四面宫墙搭起箭矢,密密麻麻。

        云针率一批精锐死士早在宫里部署多时,一直隐匿在暗处。

        在赴婚宴前,解决掉一切碍眼的东西。

        哪怕不是未雨绸缪,孤身一人也得站在她面前。

        文凤真长身玉立,斯文明净的脸,隐隐爆出不符合这张脸的杀气,咬牙切齿。

        “狗娘养的王八蛋,李湛的人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别想竖着出去!”

        已经过了成婚的吉时,鹿筑上还是未见文凤真身影。

        宴席已过了一半,停歇了欢声笑语,显然出事了。

        老将军们纷纷起身,望着皇城的方向,眯了眼。

        皇后与宁王对视一眼,眼神阴冷,心中只焦急李湛派去的人到底得手没有。

        这么久还没消息,真是不济事!

        陆稚玉端坐在首座,喜服厚重,腰身已经冷汗淋漓,四肢百骸几乎发麻抽筋,头戴沉甸甸的凤冠,脖颈酸软。

        她一动不动,不改姿势,已经疲乏至极。

        随着时间流逝,更让她心灰意冷。

        众人的窃窃私语,同情的目光,让她感到颜面扫地,伤心至极转为了怨毒。

        殿下他究竟去了哪里!

        一个人忽然惊恐地大叫:“不好!宫里出乱子了!”

        夜色中,远处的宫中灯火乱成一团,宫墙上的死士挽弓搭箭,弓弦绷得紧紧的。

        “咻!”“咻”!“咻!”

        飞溅的箭矢撕扯着每一个士兵的身体。

        伴随着火铳声,猛烈的爆炸中血肉模糊。

        嘈杂的弓弦声,马蹄声,疾呼声炸成一团。滚滚硝烟如同一道暴起火龙。

        受惊的权贵纷纷上去探看。

        良久,从夜色中走过来的不是淮王的仪仗,只有文凤真一个人。

        他孤身前来,冒雪冲寒,脚踩星影。

        这一袭吉服在夜色中愈发稠艳深暗,竟然失了原本的鲜艳颜色,仿佛被血水浸染,愈发衬得他皮肤极白。

        他一步步走来,血液顺着衣摆滴滴答答,蜿蜒一路的触目惊心,绽出品相上佳的芍药。

        他自阴影抬起下颌,漂亮,靡丽,目光敏锐干净。

        用热毛巾擦了擦手掌上的鲜血,扔在一旁,

        文凤真身后空荡荡,只有他一个人。

        他摊开手,颇为歉意地笑了笑:“本王的大喜日子,叔叔伯伯们愣着做什么。”

        他身上一股挥之不散的血腥气,令人皱眉。

        雪与墨发喜服,拉出极大的色差,深刻得让人难以忘记。

        数百盏宫灯辉辉照映下,他垂下眼帘,略微疲懒地扫了一圈。

        陆恩首先站出来,拍着桌子,满脸涨红。

        “凤真,你这是做什么!”

        陆稚玉也起身,携了哭腔:“殿下。”

        文凤真不言不语,高鼻让半张脸彻底陷入阴影,忽略掉脖颈上一星半点儿没擦干的血迹,精致到不出错。

        他明明在笑,却无法让人揣摩出他在想什么。

        “来来,陪你们喝茶。”

        文凤真招呼他们。

        所有人都僵坐在席位,有人一脸阴鸷怒气,有人不明所以,死死盯着他,不言不语,沉默诡异的气氛。

        文凤真在宴席间敬茶,抚过叔伯们的肩膀,明明每一个动作温暖,却极有距离感。

        他若无其事,手里握着一盏茶,扫视了一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