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1 / 2)

加入书签

本是高高兴兴的一天,可半夜里,永和宫突然急召太医。

        第二日一早,皇贵妃对着两个孩子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什么也没说,用完早膳之后,独自去了永和宫一趟。

        皇贵妃回来以后,还是把他们喊到正殿去了。

        胤祚问牵着自己往前走的哥哥:“皇贵额娘怎么这个时候喊我们过去?哥哥知道为什么吗?”

        “我是人,非神,如何能够未卜先知。”胤禛淡淡的回答。

        “难不成是皇贵额娘又想起哥哥小时候的趣事,想要告诉小六~”想到这里,胤祚的眼睛都开始放光了。

        胤禛都有些无奈了,也不知这小家伙为何如此喜欢听这些。

        “你昨日还没听够么?”

        “怎会够呢?再多都不嫌~”胤禛语气轻快地回答。

        说到这里,俩人便停下了交谈,一起抬脚迈入正殿。

        皇贵妃撑着额角,若有所思,听见他们俩进来的动静,这才挺直了背脊,看了过去。

        “小四,小六,昨夜永和宫急召了太医,本宫方才也亲自去永和宫走了一趟,你们的妹妹有些不大好了,你们兄弟俩快去瞧瞧吧,好好地安慰安慰德妃。”

        以前听宫人们用这样的形容说起过宫里的生重病的奴才,不大好了的意思就是快死了,胤祚下意识看向哥哥,他内心很慌,哥哥就是他的主心骨。

        “多谢皇贵额娘,胤禛这就带着小六去永和宫。”

        出去的时候,胤祚差点儿让门槛给绊倒了,幸好有他哥哥扶着。

        “哥哥,妹妹……怎么会突然就不好了呢?”虽然因为她抢走了额娘的关注而对她有些不满,可胤祚从没想过她会消失。

        胤禛握着他的手紧了紧,生死有命,他是再清楚不过了,刚刚重生的时候,胤禛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什么,可无论他如何干涉,都无法改变既定的命运,该发生的必定会发生,胤祚上一世只活到了六岁,还有三年多的时间,胤禛的脑海中不停地在重复这件事。

        “小六,其实宫里夭折过许多孩子,在大哥前头,还有好几位咱们的兄长皇姐,只是他们都没能活到现在,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好。”胤禛难得跟他说这么多话,只是不想他太难过而已。

        兄弟俩没有再说话,直到走进了永和宫,看见了形容憔悴的德妃。

        胤祚小跑着走了过去,他一把抱住了额娘的腿,仰头望着她,满眼都是担忧。

        “额娘~”连唤她的声音都放的很轻,生怕惊着她,无他,只因额娘如今整个人失魂落魄的,那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摇篮里的妹妹,一眨也不眨的,叫胤祚十分心疼。

        德妃的反应也变慢了,好一会儿才缓缓扭头看向自己身旁的两个儿子,她扯了扯嘴角,尽力露出一个极难看的笑,声音也十分地沙哑,似乎是哭得太多且没有进水的缘故。

        “小四跟小六来了啊,你们快陪妹妹说说话,帮额娘把她喊醒好不好?”

        胤禛转头看了一眼襁褓中呼吸微弱、面色发青的婴孩,抿了抿唇。

        反倒是胤祚,他像往日一样笑着应下了。

        “额娘你放心记,小六这就陪妹妹玩儿。”

        说是这么说,可即便是胤祚也能看得出来妹妹是没法儿起来玩儿的,胤祚只能趴在摇篮边上,小声地跟她说着话,就像上次见到她的时候一样。

        过了一会儿,胤祚明显的察觉到,额娘的情绪比方才他跟哥哥刚进来时好了一些。

        “庆姑姑,我有些渴了~”胤祚方才跟妹妹说了那么多的话,可不是口干舌燥了。

        “六阿哥稍等片刻,奴婢这就给您倒杯水来。”

        庆姑姑端了一杯水上前来,递到胤祚的面前,对他说:“六阿哥请用。”

        胤祚接过那杯水,却没有喝,而是两只手端着,举到了额娘的面前。

        “额娘先喝~”

        德妃看着小儿子那双期盼的眼睛最终还是接了过来,清凉的水滑进嘴里,流过嗓子,缓解了德妃心中的些许焦虑。

        “再来一杯。”胤祚在庆姑姑转身离去之前,赶紧加了一句。

        “是。”庆姑姑看了一眼自家娘娘,似乎松了一口气,转身倒水去了。

        第二杯水,胤祚接过来之后,本想递给哥哥,但哥哥对着他摇了摇头,他便自己喝了。

        德妃见他喝的急,顿时有些后悔,方才不该让他说那么多话的。

        “都怪额娘方才”

        胤祚上前捂住了额娘的嘴,然后又将自己埋进了额娘的怀里。

        “额娘别着急,妹妹一定会好的,额娘还有小六跟哥哥,我们一起陪着额娘~”

        德妃抱着小儿子,她的眼泪顿时又止不住地往下掉,从前听见后宫的嫔妃背地里嘲笑荣妃生的多没的也多,只是一笑而过,并没有放在心上,如今换做自己,才知道心中到底有多痛。

        她的前两个孩子小四与小六都养的好好的,小六虽然幼时也病过,可到底还是慢慢养好了,女儿昨日半夜里突然发病,现在连药也喂不下去,现在的情况比小六当初更为严重,这是她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孩子,如何能不痛心。

        夏天的衣裳本就单薄,胤祚察觉到了自己背上的湿润,他学着额娘以前安慰自己的动作笨拙地拍着额娘的后背。

        “额娘不哭了,额娘乖~”

        胤禛望着相拥的额娘跟胤祚,又看了看气若游丝的婴孩,蹙起了眉头。

        兄弟俩在永和宫待了整整一日,傍晚才回去。

        用晚膳的时候,皇贵妃询问道:“如何?小格格的情况可有好转?”

        胤祚低下了小脑袋,一旁的胤禛对着皇贵妃轻轻地摇了摇头。

        皇贵妃叹了一口气,她没有生育过,见多了这样的事,有时候也会感到庆幸,不必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若是换做是她,她还真的未必能够扛过去。

        “你们俩就多去永和宫陪陪小格格跟德妃吧。”

        “多谢皇贵额娘。”兄弟俩齐声道谢。

        但很可惜,当天夜里永和宫才出生两个月的小格格夭折了,德妃也跟着病倒了。

        这种情况下,皇贵妃也允许他们兄弟俩每日去永和宫探望。

        德妃骤然失女,心中悲痛难忍,记终日抱着女儿的衣物哭泣不止,哪怕是胤祚也不能让她从那种绝望的情绪中解救出来。

        晚上回到承乾宫,胤祚窝在哥哥的怀里怎么也睡不着,满脑子都是额娘悲伤痛苦的画面,过一会儿就忍不住换一边。

        “睡不着?”胤禛突然出声。

        胤祚有些不好意思地问:“是我吵醒哥哥了吗?”

        “没有,我也睡不着。”

        胤祚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觉得哥哥应该也跟自己一样,于是便转过身来趴着,两只小手撑着自己的小脸看着哥哥,小声地跟他聊着天。

        “哥哥,原来妹妹对额娘来说那么重要,我之前不该觉得她不好,我是额娘的孩子,她也是,额娘疼她是应该的,是我没有做好一个哥哥,我都没有花时间陪她,她就消失了,我再也见不到她了。”

        “胤祚,你不必自责,生死有命,一切都是定数。”

        “哥哥,如果有一天小六也跟妹妹一样,你会难过吗?”胤祚认真地看着他。

        胤禛皱着眉,语气很严肃地说:“不许说这样不吉利的话。”

        “哦~”被凶的胤祚闷闷不乐地躺了回去,略有些赌气地转过身,背对着他闭上了眼睛。

        本来惦记着哥哥什么时候会来安慰自己,没想到过了一会热,竟真的迷迷糊糊睡着了,今日他陪了额娘一整日,也累了。

        “胤祚?睡着了?”胤禛起身,探过身去看了小家伙一眼,确认他确实已经睡着了,又将他搂进自己的怀里。

        过了一会儿,静谧的室内突然响起一道极轻却又极坚定的声音。

        “你不会有事的,绝不会!”

        妹妹夭折之后,胤祚每天早早地就起床,去永和宫陪伴额娘,他本是贪睡的人,却日日都坚持着,胤禛不放心,也日日都陪着他一同过去。

        康熙也到永和宫探望过一次,他比德妃经历更多次这样的伤痛,只能劝她看开些,他们将来还会有孩子的。

        可德妃是孩子的生母,她如何能够轻易放得下,嘴上虽然应着,但心里终究是惦记着的。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胤禛不忍看着胤祚每日都这般辛苦,最终还是忍不住在私下里对额娘说了一番话。

        “额娘,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妹妹是您的孩子,胤祚跟我也是,我们都很担心您,胤祚他已经许久没有好好地睡一觉了,您也多顾念顾念他吧,他还不到三岁,他也需要额娘。”

        两个儿子每日早早的来永和宫陪她说话,逗她开心,又拖到很晚才回去,这些德妃她也都看在眼里,自从听胤禛说完那番话之后,她的情绪慢慢地收敛了回去,起码在两个孩子面前是这样。

        “哥哥,我要怎么样才能够让额娘高兴起来呢?”胤祚心思敏感,他还是察觉到额娘并没有真正放下,他不止一次,瞧见过额娘拿着给妹妹做的小衣裳偷偷一个人黯然神伤。

        “或许等额娘有了下一个妹妹就好了。”胤禛也不是很确定。

        “下一个妹妹?”

        “什么下一个妹妹?”皇贵妃突然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太监抬着好几个箱子。

        “皇贵额娘~”胤祚从椅子上跳了下去,噔噔蹬蹬跑到她面前。

        “你知道要怎么样胤祚才能有下一个妹妹吗?”胤祚期待地看着她,等待她的回答。

        记皇贵妃笑着将他抱了起来,走到榻跟前坐下。

        “小胤祚为何突然关心起这个?”

        “皇贵额娘你先告诉小六嘛~”

        皇贵妃轻咳了一声,一本正经地说:“自然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