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敏敏(2 / 2)

加入书签

        太后一怔,不由道:“皇帝。”刚生产过的产房可去不得。

        她没有说出来,但皇上也明白太后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摇头道:“皇额娘,朕不进门,只是与她隔窗子说句话。”

        不听听声音还是不能放心的。

        苏培盛掀开帘子,皇上就见满目晶莹漫天飞雪。

        乳母在后面跟着,不敢越过皇上走,皇上就回头道:“快些回去,公主还这么小,如何受得住外头寒气。”

        乳母这才健步如飞绕过回廊将公主抱回去——入冬后,永和宫各条步道回廊早都铺了粗布,四角用青石板压得结结实实的,就是防着冬日结霜,避免信嫔娘娘滑倒。

        而皇上则慢慢走过回廊,停在窗下。

        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半晌皇上才隔着窗道:“外面下雪了。”

        东配殿内此时服侍的人,都已经听乳母说起,皇上要隔窗来跟信嫔娘娘说话,早都屏气敛声起来。

        于是皇上声音清晰传到内室。

        姜恒听皇上这么说,就问道:“那皇上站在外面岂不冷?”

        从于嬷嬷起,到外头苏培盛,都叫这两句对话整的不会了:皇上,您这会子不该慰问下刚生下公主的信嫔娘娘吗?而娘娘您不该赶紧表达下生下龙嗣的辛苦和艰难吗?这都是什么对话啊。

        好在这两句奇怪的话后,两人就进入了正轨。

        皇上隔窗安慰了姜恒一会儿,听她气息有些弱,还要努力回话,就道:“朕说你听着就是了,不必非要应答。”又喜悦道:“敏敏很漂亮,很像朕。”

        姜恒惊讶:这刚出生的小姑娘,皇上是怎么看出来很想您的?这是什么滤镜眼睛啊,只能希望敏敏眼神不像您了。

        皇上又嘱咐了她几句好好歇着,让宫人好生看顾后,才又回到了正殿。

        “今日皇额娘也候的累了,儿子送您回去吧。”又对皇后道:“皇后辛苦,也早些回去歇着。”

        太后这心里焦着等了一日,终于盼来了好的结果和孙女,也是有些神倦力乏了:“如今已然入夜了,那就都先回去。明儿皇上下了朝,跟皇后一起来慈宁宫——该商量小公主的洗三了!”

        皇上皇后都应下。

        -

        姜恒原是累的要睡过去,但还是等了一会儿,听说三大神都离开了永和宫,这才让于嬷嬷把孩子抱过来。

        她与于嬷嬷早商量好了。孩子刚出生总要自己喂几天的,现代科学表明,母乳中有不可替代的抗体,能增强孩子体质。尤其是亲娘的初乳。

        姜恒虽没法给于嬷嬷将科学道理,但于嬷嬷不是死守宫规的人,只以为信嫔娘娘头一个孩子心疼,要喂就喂几日吧。而且娘娘体质很好,又是足月,让小公主吃两日母乳也好。

        那种生母喂养的孩子更健壮的偏方传言,于嬷嬷也听过——妃嫔们为了自己的孩子,总是什么偏方都要听一听的。

        这宫里孩子养的精细,从出生起一个皇子公主就有四个乳母四个保嬷嬷看护,更不用提渐渐长大,配上的足额宫女太监了,真是娇贵的很,恨不得路都不用自己走。

        可宫里孩子就好生病,有的妃嫔打听了外头庄户上的事儿,听闻外头妇人养孩子粗糙,更是不用乳母的,就觉得或许村妇自己喂养,所以孩子才健壮。

        这是一重传言,还有的偏方,说是要喝什么鹿奶豹子奶的,真是什么法都有。只喝几天母乳都算不上出格。

        于是姜恒是等着孩子出生半个时辰后,自己喂了一回,这才撑不住睡过去的。

        十二月十七日,终于睡醒的姜恒,把昨夜的事儿都想了起来。又看座钟上也不过才七点多,按说正是冬日晨光熹微的时候,窗外绝不会这么亮。

        “昨儿是下了一夜大雪吗?”亮光是从窗外反射进来的,照的屋子一片亮堂堂,像是她如今的心境。

        “是啊,外头厚厚一层雪呢。”秋雪的气色,简直比腊月里外头挂的红灯笼还红润,姜恒看着她兜不住笑似的面容,不由也笑了:“把敏敏抱来我再瞧瞧吧。”

        孩子满月前,是不会挪到后殿去住的,就住在这东配殿里。

        很快乳母就把孩子抱了过来。

        姜恒极轻极轻戳了戳她的额头,昨儿太忙乱了,竟没来及跟女儿好生打个招呼:“敏敏,你好啊。”

        ==

        时隔一年半后,终于再次看到京城大门,观保再稳重,也是难掩心情激荡——终于,终于到家了啊。

        尤其是他心上还记挂着一事:女儿有孕,算着十二月里就要临产,他生怕自己赶不上洗三礼。

        要不是路上因风雪天气耽搁了些时日,其实他该早七八天回来的。

        此时当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立刻回家去问问夫人,女儿在宫里情形到底如何。到底这一年多的书信往来,都只能说个大概,又恐书信万一出了岔子落于人手,都只能说些套话官话。

        只是观保再归心似箭,也要跟大禹一样,过家门而不入,先直接到宫门口去递折子,看皇上是否召见。

        若是皇上召见,就入内奏对,若是皇上让他先回去,他才能回府。

        观保早于昨日让小厮快马先赶回家去,让家里预备好马车来城门口接他:并非他架子大,而是需要一架马车整理下官服仪容好见驾。

        总督自有规制内的随行护卫。入城门也有单独的通道,很快就进了京城。

        府上的马车也早早候在城门内了。

        “怎么你来接我?年下家中事正多呢。”观保看清马车上跳下来接他的人,不由诧异。

        府里派了来接他的是二管事,极精明干练一个人,观保出门都忍痛没带他,正因觉得家中妻子独立支撑门户辛劳,阿玛年纪也大了,且已是致仕享福的人了,总不好让他老人家为家里内外事儿操心,于是将这最得用的人留下了,只多带了几个养着的门客相公。

        二管事扎扎实实行下礼去,声音里喜气十足:“给老爷道喜!”

        观保内心一跳:难道是……原本这二管事年过不惑还穿的红包似的,观保还以为是过年的缘故,但现在看他这种老成人把嘴咧的找不到北,就知道必不是为了过年。

        果然管事道:“老爷大喜!宫中娘娘大喜!娘娘昨日诞下公主,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母女均安!”

        人都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观保想一定是因为今日雪后寒气太重,才让他觉得眼睛里太热太潮。

        他勉强镇定下来,又清了清喉咙,这才肃了神色对着紫禁城的方向行虚礼:“都是万岁爷的洪福。”

        随后赶紧上了马车收拾起自己来:那皇上今日必是要召见他了。

        -

        养心殿中,皇上亲自写了公主的命帖三幅,分别交给内务府、宗人府和钦天监。

        之后才坐下来批折子。

        昨儿一日,皇上倒是强迫自己批了些折子,但也没敢批什么要紧折子,只将张廷玉等人看过,需要他最后批准的各色繁琐事儿批了下去。

        观保的请安求见折子递上来前,皇上正在回复廉亲王的折子。

        先是表扬了廉亲王做得好,安南计划内政变成功,有利于大清在安南的经营。

        之后就开始问廉亲王要东西了:让他想法把当地的芒果运些进京城。

        昨日凌晨,就在姜恒惊醒还不确定是不是要生的那段时间里,于嬷嬷就跟她聊闲话分散姜恒的紧张,自然问起了方才信嫔娘娘口中念叨的芒果是什么果子。

        姜恒就道:“原是南果房之前送过一种南地的酸果干来,说是闽地督抚送进京的风干芒果干,味道酸甜很入口。我方才梦里梦见了,就忽然想吃这个。不过宫里应当只有果干,没有鲜果,倒也罢了。”

        有没有的,娘娘这生产前想吃,于嬷嬷肯定要去问问。于是等天亮了,于嬷嬷就打发人去大膳房要。

        趁着娘娘还不很疼,先吃点东西。

        果然,大膳房北方的大厨们根本没听过芒果,南边大厨们倒是知道的不少,尤其是安南厨子立刻道:“哎,芒果我们也常吃啊!之前给娘娘做糯米皮卷儿的时候,其实就想放芒果的,可惜贵国京城没有鲜芒果。这东西又不好运送。”

        最后膳房也只做了旁的酸口糕点送了上来。

        永和宫从膳房要东西不得,常青就连忙回了皇上。

        皇上问明是什么果子,就记在了心里。安南有?那不正好了,写信给老八要。要芒果还是其次,更要跟老八说一下,自己新得了一个公主,格外像自己。

        说来这些兄弟里,只有他跟老八如今膝下没有女儿。

        如今宫里发生了这样的喜事,当然要赶紧说给老八听听。

        皇上刚跟老八要完芒果,就听苏培盛来报,观保到京求见。

        “倒是巧!让他进来吧。”

        观保进门请安后,又给皇上道喜。

        所有恭贺皇上的朝臣里,皇上跟观保是正说得上‘同喜’两字的。又见观保这出去近两年,黑瘦了许多,显然是任上备竭其力。而观保也早把任上所有要事再次写了汇总经略,并这一路巡察所经之地官员的详情折子一并当面呈交皇上。

        皇上只看这两本折子的厚度,就知道他路上也没闲着:“好,朕留下细看,你且回府中歇两日,到时来参加公主的洗三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