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许家(1 / 2)
在普通人眼里,开银庄应该是一个亏钱的买卖。
存银子的人,可以拿到等额面值的银票;而拿银票来兑银子的人,也可以兑出票面等额的现银。既然是平进平出,没有差价,那银庄凭什么赚钱?
何况,银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支付保管银两的费用,房屋店铺的费用,请人工的费用。甚至还要花大力气,把银子在各府各路的分号中,倒腾来倒腾去。
这些都不说,就光是银子在银库里的自然损耗,那都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赚钱?亏得裤子都没有得穿吧,又从哪里能赚出钱来呢?
只是,十多年过去了,大通银庄不仅没有关张,反而越做越稳当了。平民们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因此也就不再去想了。反正他们只需要知道,拿着银票可以从银庄里取出现银,便足够了。
事实上,大通银庄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也不可能让银子在库房里发霉!这么一大笔钱,若是不用出去,赚些利钱进来,只怕以许家为首的几大世家,睡觉都睡不着了。
因此,大通银庄只是留下了部份的现银维持着日常的流水。绝大部份的银子,都用来囤集土地,囤积物品。十几年来,大通银庄帐面上结余的两千多万两现银,大部份都被银庄用来了兼并土地,积攒物资。土地每年都会给银庄带来稳定的回报,囤积的物品也通过低进高出原则,给银庄带来可观的收入。
这些收入反哺进银庄中,不仅足够支付所有的费用,而且还为几大世家,提供着丰厚的回报。十几年中,这样的回报已经从最初的几千两几万两,变成了现在至少每年几十万,上百万两的稳定岁入。
几大世家渐渐尝到了开办银庄的巨大甜头。为了能更快,更多地得到巨大回报,大通银庄一方面增多分号的开办,尽可能多地吸进银两;另一方面不可必避地虚开银票,用来大规模的圈地和进行各种能赚钱买卖的尝试。
由于银庄的财势太大,在买卖的竞争中,简直是无往不利!很多时候,只要银庄一出手,便可以垄断某一项买卖的全部交易,随后银庄便可以坐地起价,大赚特赚。
银庄正是这样,靠着从别人家借来的母鸡,一刻不停地生着自己的蛋!这真是一桩无本的大买卖,而且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家的母鸡借给银庄,让银庄大发其财。
最终,大通银庄会成为一只巨大的噬金怪兽,把爪牙伸进每一个可以赚上一笔的行业中去。而大通银庄的东家们,则会躺在金山银山上呵呵大笑。
其中笑的最开心的,自然便是银庄最大的东家,金陵城的许家!
许家是封朝的世家!家族中人丁兴旺,每代都有人在朝为官,在封朝的影响力,自是不俗。不可否认的是,大通银庄在创立之初,起步还是很艰难的,面对平民百姓的不信任,以许家为首的那些东家们,还是费了许多力气的。如今,大能银庄能有了这个势头,靠得是十几年扎扎实实的经营。
只是在苏三看来,大通银庄注定是个短命的产物!
眼前的风光,只是暂时的,外部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大通银庄再发展下去了。如果连封朝都面临着生死存亡,那依附在封朝躯体上的大通银庄,那也只能是风中残烛。
这不是大通银庄的错!而是大封朝并没有保护大通银庄平稳发展的实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破巢之下,岂有完卵?乱世之中,谁还会把不值一文的银票拿在手里呢?
而许家的家主,东府里的侍郎大人,许文臣,却没有这样的觉悟!
许文臣算不上是个真正的商人,也并没有商人那么敏锐的目光!他能做侍郎,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才能,而是他代表的那个利益团体,需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替他们发出声音。
许文臣既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那他在继承了家业,继承了家族为官的传统之后,自然也就没有要改变,要创新的思想。在他眼里,稳定压倒一切!按部就班地维持着现在良好的形势,便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许文臣的许多决定,难免保守。
正是这么一个保守的,一心求稳的人,主掌着许家的命运,主掌着大通银庄的命运!
其实求稳保守,无可厚非!若是封朝一直能平稳地发展下去,谁也不能把许家怎么样,谁也无法对大通银庄说什么。可是世道多变,许文臣碰到这么个时节,也只能是说一句:时也,命也了。
“老爷!三老爷和银庄的分掌柜们进来了!”许府的管家王崇对着刚下朝回来的许文臣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