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尾声1(1 / 2)

加入书签

苏三在成都府中,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之后,朝中积压的奏折,在迟迟得不到苏三回程的消息之后,开始源源不断地往成都府送来。

        非是苏三不想回金陵!

        而是赵普在这里与在金陵,苏三并不认为会有多大的区别。

        他拖着不回金陵,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要让所有官员都明白,赵普不是想回去就能回去,也不是诸臣上折请求回去,便可以回去。

        赵普能回到金陵,就只有可能。那就是他苏三的一句话。

        他苏三说可以回,那赵普才可以回!他不同意回,那就不能回,谁说也没有用。

        为了让这个意图能让所有人都清楚地认识到,他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不仅仅是现在,也不仅仅只有赵普回金陵的一件事上要表明意图,这种意图要体现在每一件事情上,要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当然,苏三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虞凤才生产不久,就算是出了月子身体也虚的很,所以能往后拖一点时间,就拖一点时间。

        在成都府呆到第二个月时候,杜兴传来军报,成都两万军已经越过青岭,准备在年内荡平拒不服从圣旨的赵允军。

        最新的军报称,赵允已经重新训练了新兵,兵力已经超过一万,接近两万。

        南地偏远,人员并不多,赵允能拉扯出两万的军队,在几番与京人的争战之后,应该是使出了全部的力量。

        不过,他的两万人,缺少必要训练,没有大军团的作战经验,整体素质与战斗素养,肯定是及不上杜兴军的。

        但是赵允也有赵允的优势。

        他之所以在广南路反,因为那里是他的属地。他一早就为自己设计好了退路,所以他不是只在广南路里设个税官就不管不问的。而是用心在经营的。

        与京人几番大战之后,赵允还能撑过来,并不是萧成的部属不会打仗,而是赵允苦心经营之后的结果。

        有根基与没有根基的情形是有很大区别的。何况广南路多山,多沟壑,并不像中原一带平坦,打起仗来若是不熟地形,是很容易吃亏的。

        基于这些考虑,苏三认为杜兴与赵允这一仗,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打得下来的。虽然杜兴有脑子灵活,鬼点子多,但是,苏三仍然怕杜兴急切。

        打下广南路,打得好只怕也要大半年;打得不好的话,说不定打个两年三年都有可能。

        别看打下京国,赶走原人,从真正打起来,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但打赵允,就有可能是几年。

        对付京人与原人,当时是三国混战,京人刚开始布局就失了一招,不该把能调出来的军队,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全部集中在一起来。而原人也吃了大亏,被京人全国动员之后的四十万军围住了各个出口。

        两国举国之兵的对抗,便宜了定国军,这是大势!

        在这种时机下,打一仗是一仗,没有退路,没有战略转移的空间。京人打到最后,退到深山老林里去的机会都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