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渔利之时(求追读)(1 / 2)

加入书签

滕胄选择出仕刘磐,至于滕耽,推说身体刚刚好转,还需要一段时间静养。

    具体要静养多久,不知道!

    可能十天半个月,也有可能等到袁术夺取江南,或者刘磐割据江南……

    滕胄以文书著称,被任命为军中长史。

    向朗调任丹阳郡丞,协助魏平处理政务。

    实际是累积经验,五年六年后魏平乞骸骨,向朗也差不多能胜任太守一职。

    刘磐可不会因为向朗未来的成就不一般,就无脑提拔他。

    不管一个人天赋多好,经验和见识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可以适当提拔,却不适合揠苗助长。

    滕胄第一天上任,就为刘磐推荐他的好友,秣陵人陶基。

    这又是刘磐没听过名字的,既然是滕胄推荐,就专门询问他擅长什么,并且简单考校几个问题。

    文书写作,陶基比不上滕胄,可要论治政,又高于滕胄,于是推荐到诸葛玄那边,作为佐官。

    毕竟是丹阳出身,也不可能留在这里出仕。

    倒是想起来,那陶谦似乎也是丹阳出身。

    这样算起来,这陶基怕还是陶谦的族亲。

    结果没几天,滕耽主动过来道谢。

    经历过生死,他也没什么顾虑,选择投效刘磐。

    滕耽同样擅长文书,不过年纪阅历更丰厚,被任命为柴桑令。

    原本的县令被推荐到刘表那,用不用刘磐就不管了。

    “将军为何到处寻找魏某,可是某曾经在哪里得罪将军?”魏延到底是过来了,被诸葛玄满城找,自然很轻松就被找到。

    最开始是刘表到处找,在乡党那里收到消息后,魏延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情。

    后来仔细打听,才知道刘磐在找自己,却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和刘磐有什么纠葛?

    索性主动过去南昌,结果得知刘磐已经出兵丹阳,还没动身,诸葛玄又满城找找。

    想着也不那么麻烦,主动现身,这不被送了过来。

    “听说义阳魏延魏文长有勇有谋,乃将才,特别派人去寻找。怕被一些人截胡,所以没有明说。”刘磐上前道歉,“却是不想文长误会,还请见谅!”

    原来刘磐满世界找自己,居然是要辟召自己?

    只是他到底顾虑谁,以至于不敢明着辟召?

    “文长有所不知,荆州蔡瑁与我有隙,这不宁可在豫章待着,都不愿意回去述职。若本将说要辟召文长,怕对方会先一步辟召。奈何蔡瑁不会用人,文长在他麾下,怕是要遭冷落。”刘磐见魏延还是疑惑,出面解释。

    魏延可不知道这些,魏家并非将门,藏书也没几本,更进不得世家门阀的圈子。

    自然的,也不知道这圈子里面的龌龊。

    索性也不管,就说刘磐辟召自己这事,心里倒是有些激动。

    尤其那么大张旗鼓的寻找,在荆州世家圈子里面,魏延都算小有名气。

    这年头最难得的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名气。

    通信不发达,要扬名除非做过什么轰动的事情,要么拜入名师门下,或请名士到处宣扬。

    别说古代这样,现代要出名基本也是这操作……

    问题现代有才学,那考编也能出人头地。

    在古代有才学没名气,举孝廉都成问题。

    魏延还年轻,十几岁的年纪,不过未尝不想建功立业。

    刘磐如此看重自己,就那少年心性,自然是义无反顾。

    “承蒙将军看中,某愿效犬马之劳!”魏延当即应承下来。

    只是魏延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还年轻,十几岁的年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