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桥梁和绊脚石(2 / 2)

加入书签

  夏想点点头,说道:“崔书记再见。”转身就向外走,刚走到门口,忽然又站住,才想起来叶石生要他传话的事情,懊恼地一拍脑袋,又说,“哎呀,我来的时候在门口遇到了叶书记,他说让我转告您,说是紧急召开临时会议。可是和您一汇报工作,就忘了。”

  崔向脸色微微一变:“什么时候?”

  “遇到叶书记的时候,他说一个小时后。”

  崔向抬手一看手表,眼中闪过一丝怒气,因为从夏想来到办公室到现在,正好过了一个小时。正要发火,又想起其实是他先晾了夏想差不多半个小时,就知道也不能完全怪夏想,就挥挥手,让夏想离开,没再说话。

  夏想从他脸色不善上就看出了他内心的怒气,心道没办法,是你浪费了时间,又不是我。他也知道崔向不会向叶石生说明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他才迟到,这样推卸责任的说词不是一个省委副书记应有的风度。崔向只能吃一个哑巴亏,什么也不解释,只是向大家表示歉意才是最好的做法。

  夏想回到办公室后,不多时就写完了思想汇报。写完之后,他也多少猜到了崔向的用意,知道崔向还是怕自己离开省委,不由暗觉好笑。现在他反而前所未有的强烈地想留在省委,不是为了和崔向一争高下,而为了等待一个时机,等待何副总理视察燕省之后,要看一看叶石生和范睿恒到底要怎么选择,燕省的未来,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局面!

  从本心的角度考虑,夏想自然希望燕省进行结构调整,因为燕省已经落后发达省份太多了。虽然调整起来,必然会触动许多人的利益,也会引发许多利益纠葛,甚至有可能失败,但改革和发展,都是在阵痛中摸索着向前,没有尝试的勇气和前进的决心,怎么会有成功的希望?

  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也可以吸取经验教训,再重新突破,总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他不是掌权者,没有任何可以改变上层决定的影响力,到了省委书记和省长的层次,多数人会求稳大于改革,宁愿在任内没有什么政绩,也不愿意改变现状,惹来一身是非。说不定最后还会黯然收场,在改革初期,不乏在任期内失败的先例,本来有望再进一步的大好前途,最终止步于省级。

  而且燕省人是出了名的保守,燕省的企业竞争力差,高精企业少,包括燕市在内,在棉纺厂破产的阵痛过后,竟然没有一家绵纺厂走出危机,开创思路,转型成为了新型的床上用品厂家,而是任由从棉纺一厂到十厂,几乎厂厂倒闭。

  燕省可是有名的产棉大省,棉纺厂一倒,结果棉花都流入齐省和南方,随后齐省和南方几省的棉织品慢慢地打开市场,畅销全国。

  惨痛的教训数不胜数。

  也不知道叶石生和范睿恒还有没有最后一搏的勇气?夏想对此并不乐观。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情形,他心中笃定,都差不多有了应对之策。

  中午吃饭的时候,夏想本来和杨天客一起到食堂打饭,刚走到食堂,却意外在食堂门口遇到了钱锦松。

  一般来说,省领导也偶而来食堂吃饭,不过很少,因为他们有专门的小食堂。除非哪个领导心血来潮,想体恤一下民情,走到群众中间,树立一下亲民形象,才会来食堂露个面。

  钱锦松好象刚走到食堂门口,亲切回应每一个人的问候,耐心很好。杨天客犹豫一下,还是抢在夏想面前和钱锦松打了招呼。

  夏想没有计较杨天客抢先的失礼之举,就等他打完招呼,才向钱锦松问好。钱锦松对杨天客只是微一点头,却对夏想微微一笑,问道:“小夏,这么巧?正好有事问你,有时间没有?”

  领导有事,没时间也要有时间,夏想就忙说:“有时间,请钱秘书长指示。”

  钱锦松向食堂里面看了一眼,说道:“人太多,不方便说话,到外面坐坐?”

  夏想就伸手将饭盒交给杨天客:“麻烦杨处长替我拿回办公室。”

  杨天客忙不迭答应,一脸羡慕加嫉妒地看着夏想和钱锦松远去,心想夏想也不知道交了什么狗屎运,怎么连钱秘书长也有事找他?看样子,肯定是好事了。

  夏想却不认为钱锦松找他有好事,所以他很坦然地跟着钱锦松来到省委大院外面,一直来到蓝天宾馆,钱锦松才说:“中午了,一起吃顿饭,怎么样?”

  蓝天宾馆的餐厅是省委省政斧的定点餐厅,平常宴会或是聚会,都在蓝天宾馆举行。以钱锦松的级别,可以签单。夏想就恭敬不如从命:“领导说了算。”

  夏想随钱锦松入内,工作人员见是钱秘书长光临,急忙向前迎接。钱锦松微一挥头,说道:“老地方,老规矩。”

  工作人员面带微笑,头前带路。夏想心想,估计工作人员对每一个省委领导的喜好和专用房间都记得一清二楚,不仅仅是省委常委级别的钱锦松,还有一般副省长及其他副省级以上干部,在蓝天宾馆都有免单权。

  夏想随钱锦松通过一条长长的甬道,听着两侧沽沽的流水声,来到一处非常雅致的房间。工作人员打开房门,弯腰请二人入内,就告辞而去。

  宾主落座之后,钱锦松先是打量夏想几眼,笑了:“年轻,真是年轻。当年我和你一样大时,还在万县当副县长,也是踌躇满志。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和昨天一样。人人都留恋年轻,但人人都向往更高的权力,却很少想到,权力越高,就意味着年龄越大。”

  对钱锦松突然生发的感慨,夏想也深有同感:“您说得对,对一人来说,最珍贵的东西往往不知道珍惜,比如时间。时间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公平的,但又不完全公平,有人只争朝夕,有人虚度光阴。”

  钱锦松话题一转:“小夏今年27岁了?”

  “是的。”夏想老实地回答,尽管他知道钱锦松找他肯定有事,但所为何事也懒得去猜,猜不到不如等他主动说出。

  “27岁的处级干部,放在全国也是非常耀眼的升迁速度,照此下去,小夏,你说你会不会在30岁之前升到正厅?”钱锦松冷不防问了一句。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