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还个人情2(2 / 2)

加入书签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人称板桥先生。乃是苏省兴化人,祖籍舒州,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尤以画竹、兰、石而闻名于世。为“扬州八怪”代表性人物。

此幅画,用笔潇洒俊秀、竹叶多而不乱、竹枝少而不疏,且浓淡疏密墨色酣畅淋漓,充满了清雅与空灵之美。确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两样古玩摆放于店内中心位置,算是作为此店的镇店之宝,供人参观。

而宋文镜知道,这般规模的店铺,怎么可能就这两样古玩呢。要说镇店之宝,如果是那些小店或者中等规模的店铺,有此两物作为镇店之用,倒也说得过去。可“澜山雅苑”作为京城最大的古玩店,就这,好像有些名不符实啊!

很显然,对方是有些藏拙了,肯定有一些宝贝并没有拿出来展览。

对此,宋文镜倒是表示理解。他也不奢望顾谨言会将自家真正的宝贝给他一观,毕竟二人今天也就算是第二次见面,谈不上都熟。如果不是叶俊的缘故,说不定他宋文镜还真就有点高攀不上。

就像宋文镜自己那样,他也不会将“成化斗彩鸡缸杯”、“霁蓝釉白龙纹梅瓶”、唐寅的《庐山观瀑图》等宝贝,拿出来给一般的人观摩一样。

关系不到那种程度,自然也就没有资格去欣赏那些。

“怎么样?宋先生还有哪个是入得了你法眼的?”

一圈逛了下来,包括二楼的家具区都去看了一遍,二人重新回到了茶室。而顾谨言也有些调侃的问道。

他发现这位年轻人,眼光不仅独到,而且对于一般古玩的兴趣并不是在意。这说明了,对方见识广泛,说不定自身就有收藏到珍稀之物,要不然不会如此的淡定。

“顾小姐客气了,贵店确实精品颇多,琳琅满目的,我都看花了眼。”宋文镜特意的吹捧了两句。

顾谨言感觉到对方的吹捧,以及言不由衷。而正如宋文镜所料,“澜山雅苑”当然不可能就这点古玩,尤其是珍稀古玩。

只不过,确实不宜都放出来给人参观。有些古玩并不是一般之人能够买得起的,拿出来根本就没有必要。只有在一定的场合,或者特殊的人群,才有可能见识到他们家真正的收藏。

而那些,也是他们家老爷子数十年的珍藏,自然不会随意的出售。除非对方出一个让人难以回绝的高价,或者以物易物,拿出同等价值的珍稀之物出来。

“宋先生,我看你对那康熙的双耳瓶以及郑板桥的《修竹新篁图》好像很感兴趣,要不宋先生挑选一件?”

宋文镜当然有此意思,不仅仅是有意思,如果可能的话,他是希望将这两件都拿下。

可人家已经说的很明白,让她挑选一件。如果得陇望蜀的话,就显得有些恃宠而骄了。

当然,顾谨言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打算送一件给他。

可宋文镜同样没有打算收下,他的想法是自己花钱买下来。何必非得接受别人如此贵重的礼物呢。

现在的他又不缺这点钱,收了别人的礼物,对方是觉得还了自己人情了,可他却觉得自己好像倒欠下一份人情了一样。

“顾小姐,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十五万元买下那幅郑板桥的《修竹新篁图》,不知能不能割爱?”

十五万元,是店里的标价,其真实价格,肯定不会如此。宋文镜只不过这么一说,他清楚,顾谨言即使知道他想花钱买下,而不是免费收下,那么自然会在价格上做出让步。

果然,顾谨言微微一愣,但也很快的回过神来。她已经清楚了宋文镜的意思。

“宋先生,既然如此,那我就转让给你。不过十五万太贵了,这样吧,两万元,你拿走。如何?”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幅郑板桥的精品之作,其价值大约在五万——六万左右。而顾谨言报价两万,却又显得有些偏低。说白了还是想还个人情。

可宋文镜却又不愿意接受,于是只能自己提议四万元成交。在他自己看来,这份人情也就值这么点,多了没有意义。

最终顾谨言还是没有能够拗得过宋文镜,于是也就答应了他的要求。

这在古玩界倒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卖方拼命的压价,而买方却是用力的抬价,最终双方以四万元成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