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96年的收获2(2 / 2)

加入书签

可以这么说,在九十年代做古玩生意的,只要坚持下去,到了2000年之后,基本上都发了大财,固定资产超过亿元的比比皆是。

而“文镜阁”不仅在舒州地区属于老大地位,就是在全国而言,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能做到这份利润,不足为奇。

杜小曼不懂古玩,因此也就没有轻易的发表意见,反倒是对两家建筑公司提出了不少的看法。

96年全年,万邦路桥、百盛建筑,总营收达到了24.6亿元,纯利润则是为7.5亿元。当然,在这其中还包含了威利斯集团的项目。

威利斯集团的项目总金额为6.8亿元,是95年初开始施工,截至到96年5月份才正式完工,因此也就算到了96年的营收之中。

按照这份数据来说,两家建筑公司的业绩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很好。

可杜小曼却认为,在这其中老板宋文镜发挥的作用太多,基本上5000万以上的项目都是宋文镜的个人因素而促成的,其他的公司的中高层在销售层面并没有突出的贡献。

因此,杜小曼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需要给予重视。要充分调动公司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走出去,多跟甲方打交道,争取拿到更多的订单。

同时在奖赏方面,不能吃大锅饭。两家公司赚取的利润是不错,可主要因素是老板。故而,公司给于沈天方、潘玉祥一定的压力。

要不然,两人就真成了完完全全的项目经理,而不是公司的具体负责人。

项目经理只需要对项目施工等负责,而公司负责人则是要考虑更多,尤其是在业绩方面,必须有拿的出手的成绩。

对此,宋文镜很是赞同。

之前的大部分项目,确实都是他宋文镜促成,主要因素自然是高层的关系网基本把持在宋文镜的手中。

可正如杜小曼所说,公司前期发展如此并没有问题,可随着宋文镜旗下的产业越来越多,宋文镜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跟进。

所以,将手中的部分关系网下放到两家公司具体的负责人,同时让他们积极的走出去,这才是公司良性发展的必然经历。

与杜小曼一阵交流之后,宋文镜发现,其实杜小曼更合适的岗位是公司执行总裁,而不是区区一个助理。

除了对市场的前沿把握度不够之外,杜小曼其他各方面的能力甚至是超过他宋文镜的。而所谓的市场前景,宋文镜依靠的,更多的还是先知先觉。

随着旗下的业务越来越多,宋文镜已经有了成立集团公司的想法,只不过还在等一个恰当的时机。

而且杜小曼刚加入公司才几个月,如果现在提拔她,直接凌驾于各个公司负责人之上,也无法服众。

因此,思考来思考去,宋文镜还是觉得这件事以后再说。先继续让杜小曼做自己的助理,慢慢的积累经验,同时聚集威望。等到恰当的时候先提拔为副总,最后看情况,在决定是否让他担任将来的集团公司执行总裁。

“小曼,你帮我拿出具体的章程,等到年后,找个时间,我们单独与沈天方、潘玉祥谈谈,也听听他们的想法。对于薪资的执行标准你可以宽泛一些,在这方面,我从来不会吝啬,只要真正拿出成绩。”

宋文镜意有所指,从现在开始他已经准备渐渐的将杜小曼往那个方向培养。

虽然杜小曼还不知道宋文镜具体的想法,但能够得到老板如此的信任,她还是相当开心的。尤其是相处这么久,她杜小曼自认为算得上是位美女,整天在老板眼前晃悠,可老板从来没有出格的动作,这才是最让她感到轻松的地方。

要知道,在以前的工作单位,那种想要占便宜的,私下暗示的,甚至明话直说的都有不少。

她早就受够了那种整天活在眼里的生活,而如今的工作才是她真正想要的,也是她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