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外贸业务(1 / 2)

加入书签

宋文镜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为了在博大集团一行人面前表现公司的实力。而是他就是如此规划,并且已经付诸于实际行动。

当初收购摩托车厂之际,就曾经考虑过这样的问题。

现在的羚羊公司位于市区边缘地带,随着舒州经济发展的持续,将来这一带必然会不适合作为生产基地。

而且,周边的位置已经扩无可扩,再想增加产能,除非重新设立新厂区,想要在原址上进行,那是完全不可能。

因此,当初谈判之际,宋文镜就跟市政府提出了要求,划拨一块园区的一块土地给羚羊公司,用于以后得厂区搬迁。而原址,宋文镜则是打算数年后,再次打造一个新世纪商业广场。

在宋文镜的带领下,众人到会议室稍作休息之后,即开始进行整个厂区的参观。

“杨先生,这是一号生产车间,目前我们整个厂区一共有三个生产车间,总产能为30万辆/月。而羊城分公司的产能今年已经达到20万辆/月。不仅如此,我们还准备继续扩大羊城分公司的产能,最终要求也是需要达到30万辆/月。”

黄林在前面领队介绍,由于公司的所有设备都去去年刚刚添置,再加上严格管理的因素,因此整个生产车间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

所有的工人都有定制的工作服、工作帽,车间内的某些地方更是做了无尘化处理。

“不错不错,宋先生,我以前也见识过很多的内地的工厂。说实话,能够与你们工厂相媲美的不多。”杨启天饶有兴趣的看着贴在墙壁上操作守则,不由得赞叹道。

事实上,杨启天跟很多的公司很多产品都有合作,能做到如此规模以及在各项操作上严格管理的公司,还真就不多。这让他对宋文镜又有了新的看法。

人不可貌相,如此年轻,能做到如此,确实不是一般人。怪不得陶大愚对宋文镜推崇备至,绝不仅仅是因为私交的因素。

半个小时后,众人又来到了研发中心。

“咦!这是你们新研发的电动车,三个轮子,还有这么大的车厢,他的主要用途是做什么?”杨启天有些好奇的问询道。

黄林赶紧的走上前去介绍道:“这是我们已经上市销售的电动三轮车的升级版,他的主要客户群体是农民、摊贩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城市居民会买回去另做他用。”

杨启天显然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电动三轮车,饶有兴趣的走上前去摸了摸,“我倒是觉得这样电动三轮车,在咱们港岛蛮有市场。咱们港岛的摊贩如果有这样的电动三轮车,将会方便很多。不错不错,到时候这款产品一定要纳入进来。”

事实上,早在去年下半年,三轮电动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摊贩的欢迎。在他们看来,这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般。

而今年,为了满足需求,公司在电力续存方面与先锋能源公司合作,采用了更大的蓄电池,以便让行程能够更持久、载重更多。

而后厢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展,这样一来,能够装载的东西更多。

当然,其售价也不便宜,公司算上所有的成本也要有2800元,而对外的售价则是3800元,经销商拿货价则是3200元,利润空间还算是不错。

由于去年下半年才刚推出,才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所以在成本控制上还没有做到更好。按照研发部技术人员计算,最终的成本是可以控制到2600元以内的,不过需要一定的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