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邀约与科普(2 / 2)

加入书签

        “七天?”云深想了想,“在路上就要花掉一天啊……他们送来的角马脚程怎么样?”

        这个问题的答案范天澜比黎洪要清楚得多,他微微低下头,看了云深一会儿,然后才认真地问了一个关键问题:“你会骑马吗?”

        “……”云深呆了呆,他会开悍马,不过显然跟这个是两回事,“不会。”

        还有五六天的时间足够用来准备,现学也未必不行——不过从百忙之中抽时间去学了半小时,手就被缰绳勒破了皮,大腿也被磨出了血丝,范天澜当天晚上检查过他的状况之后,就和其他人一起坚决阻止他继续下去了。

        然后云深去暂时充作仓库存放大批库存商品的帐篷里找了找,在一批气味很难闻的布料中找到了他觉得用得上的东西。对它们作了一些预处理后,他让人将这些布匹搬到宿舍大厅中,请目前表现得对缝纫最有天分的塔山族女性将它们逐条缝制起来。这个请求得到了热烈的回应和认真的执行。

        一周时间就在不知不觉间过去了。

        出发前往撒谢尔部落前,云深完成了几件事。

        首先是水窖——更正一下,应该说是水塔的封顶。

        经过半个多月的建设,在第一批勉强达到使用标准的水泥出窑之后,这座工程难度对人们来说还是很高的建筑终于算是解决了使用上的关键问题。高达十二米,直径约五米的庞然大物看起来十分醒目,如果撒谢尔再次来人,这一次是无论如何都藏不住了。

        不过这项工程的性质相当安全,人们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

        与之配套的是另一个简单工程,砂子,硅藻土和无烟煤这几种滤料照梯级铺垫在几个铺砖然后抹了水泥的水池之中,从河流中引过来的流水一级级通过扎孔的pvc水管淌过几个池子,然后才会流入水塔之下的半封闭水池中。因地制宜的简单净水工程开始规划的时候,有一部分人是有点不解的,河流就在很近的地方,水质看起来也很清澈,而拿来过滤河水的滤料好像还没有流动的水干净。

        为了解决人们的疑惑,也是为了后续的教学开展,云深拿出了显微镜。

        因为纯碱的提炼受到一种原料的限制,导致玻璃还不能按照云深的期望大规模生产,但是要做一些小东西还是比较容易的。云深还没有完全转变自己的思维,他眼中的小作坊不要说相比中洲的其他地区,在那些工坊学徒看来都已经足够效率惊人了。

        在还很稚嫩的中学时代,云深曾经跟同学尝试过一个课题——在尽力不借助现代技术的情况下,重现对人类文明进步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二十个关键发明,列文·虎克的显微镜自然位列其中。在云深他们为如何磨制一块标准透镜而困扰不已的时候,给他们做指导的物理教师大笑着给了他们一本图册,夹着书签的那一页就是列文虎克留下来的显微镜实物图。

        列文·虎克,堪称天才的发明家,虽然第一个发明者不是他,但他亲手制作的显微镜是他最为知名影响力也最大的作品。他留给后人的显微镜镜片放大倍率高大120到270倍,能够观察到一微米大小的生物。而在他之后的两百多年中,不知有多少人向他学习,没日没夜地磨制类似的镜片,却无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如果云深他们老老实实去磨玻璃,结果和那些困扰的工匠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因为这种直径2-4毫米,放大倍率远远高于普通教学用显微镜的镜片,根本不是磨出来的。

        虽然真相说起来令人有些难以面对,不过云深他们还是把这种显微镜做了出来。具体过程是这样的,云深拿了一根玻璃棒,握住两段,在火上烧烤中间的部分,在那段玻璃被烧软之后,把它拉长拉细,然后斜着将它放在火上小心地继续,融化的玻璃汁会向下流动,在末端凝成一滴明亮的玻璃珠。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就是这种玻璃珠。

        即使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云深对这个实验的印象还是非常清晰,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这种显微镜做了出来,装上镜架之后就完成了这个世界上的第一部显微镜。初步完成的作品虽然色差问题比较严重,不过平均150的放大倍率,已经足够人们看清楚河水中生存的诸多杂物。虽说天气已经变冷,原虫之类的微生物还是有的,见识过的大部分人都会对此留下深刻印象。而经过数次澄清和过滤的水看起来确实干净了很多。

        当初云深只说过不准人们饮用生水,没有具体解释过原因,现在无需使用语言,事实证明一切。

        在净水工程开始规划的时候,云深原先只打算建一座水窖就够了,只是后来才为了配合另一个计划而修改成水塔,因为动力一直是个问题。云深能够任意调动数以千计的劳动力,青壮年的人数很不少,但这些热情的人们能够成为工人却做不了工匠,而且云深要做的东西,再熟练的工匠也未必能够完成。

        机械是必然的选择。应对现实需要设计的机床比人工要精确得多,教会人们控制它们比从头开始制造学徒也容易得多。但机械是需要动力的。

        蒸汽机……云深不会现在就妄想这个。河水的动力用来加工木材或者冲压砖坯那是没问题,但要把河水的动力接入工房,数百米的距离让这个设想连考虑的价值都没有。经过第一次寒潮来袭的大风停息之后,云深爬上砖窑的烟囱中段位置,在那里测过了风速。内陆地区就不要指望有沿海水平的风压值,不过一定程度的风力还是可以提供的。云深打算建造一架风车为即将安装在某间工房中的车床提供动力。不过冬季多高压天气,建造风车的话,在某些时候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有些时候又有可能被大风所摧毁,不过云深和技术组的人谈过之后,这些已经习惯接受新事物的人们都认为有比没有好。

        因此水塔和风车连接了起来。但云深的设计并未到此为止,有了一定高度的水塔,自来水工程只要解决了水管问题就没什么困难的了,但那些积蓄在粗壮塔身之中将近两百立方的水,云深并不打算让它们就待在那里算了。

        作者有话要说:我改了一下,希望能过,m(o_  _)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