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归国(2 / 2)

加入书签

        东方的商品和工农业原料重要吗?从某个程度上讲,确实某些种类具备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但整个国家的工农业发展又并不依赖于某些特定的原料。而针对人口众多的欧洲市场,华美商品的受欢迎程度不会比东方奢侈品差,所以就目前的需求来看,万里迢迢前往东方进行贸易倒卖显得十分鸡肋。

        大致摸清了远东各类主要商品原料市场行情的中远国际贸易集团的副总裁杨小华,已经就这个问题给自家的贸易集团写出了非常详细的分析报告,然后又从各种关系渠道流到了其他贸易企业的掌舵人手里。

        很显然,在超越17世纪全世界普遍商贸水准的华美国,已经把欧洲当做了“经济殖民地”,从原料到市场来看,从纯粹的商业利润角度来讲,通过东方航行进行亚欧贸易并不是想象中的天堂之路。

        大西洋两岸的贸易还有巨大的潜力可挖,中南美、非洲的原料供应渠道和市场还在拓展,而在国内远洋商业运力还未打破瓶颈的当下,东方布局若要展开,当中重要的商业利益和成本环节就是个始终无法绕开的死结。

        只有参照欧洲的地中海和波罗的海贸易区,利用东南亚贸易圈独特的地理优势,建立“落地生根式”的环东南亚商业区,大概才是唯一能够实现“有效利润”的方法。但其实无论是国营集团,还是大多数的私营企业,都不大可能在现阶段把自己宝贵的资源远远地投送到东方去。

        但能在家门口的大西洋赚同样的钱,在本土住得轻松滋润,又凭什么要去东方累死累活呢?这是远征舰队归国后一段时间里,从国会到政府、再到普通企业和商人们,内心都在自问的一个问题。

        ……

        其实不光是东方远征行动的总结,1629年末国内各行各业的总结和新年度规划都在进行中。

        按照北美本土战略布局规划,宋河中游的波特市及西北摩和克河谷入口的江口镇,总人口加在一起终于突破了10000人,再加之陆军近半数的兵力驻扎,已经牢牢地建立起宋州北方的战略支撑点,向西面的摩和克河谷逐渐拓展深入成为重点。遥望肥硕的五大湖方向,总能让穿越众们内心泛起一丝难以抑制的野心。

        此外,民政部几个月前,在对泽西镇以西的帕萨伊克河西岸组织的一次德拉瓦族印第安人口分布调查中,意外地在纽瓦克一带的森林沼泽地里发现了铁矿。几年来一直在宋河下游两岸附近苦苦寻找更便利的矿产资源,却在眼皮子底下漏掉了如此一个储量丰富的铁矿,包括前国土资源部长安邵清在内,都对这个发现大吃一惊。据说这个“奇耻大辱”就是导致文青安邵清放弃国土资源部长一职,专心投入教育事业的诱因所在。

        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安邵清,毕竟手头的相关资料是那么有限,历史上纽瓦克的民众也是无意中在19世纪初一次拓荒时才发现了这片铁矿。

        如今全国的冶铁业,已经形成了两大中心,曼城市的外岛工业区,以及海州青城市北方的北苑镇。全国钢铁总产量在1629年达到了11万吨,其中粗钢产量首次超过2万吨。数字看起来引以为傲,已经远远凌驾这个世界的历史。但从1624年的7万吨增加到1629年的11万吨,增长幅度却并非大家想象得那样给力。

        这里面的重要因素,除了矿区规模和熟练矿工问题,还有就是铁矿分布太过零散。从西点镇和榆树镇、甚至是弗吉尼亚和古巴运来的铁矿石,构成了曼城市外岛工业区的冶金原料输入。钢铁成本难以下降不说,原料输入总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周期性短缺。原料输入问题导致的整体冶铁效率的不高,也是国内钢铁业一直难以大规模扩张的核心问题。

        如今纽瓦克地区发现了近在咫尺的露天铁矿,含铁品位平均在45以上,初步估算的储量就足够支持未来几十年的开采作业,那建立一个更具规模化的“钢铁联合体”就成为了目前国家工业大发展的核心项目。

        按照政府内阁的规划,海州的北苑镇,由于附近铁煤矿产开采条件优越且齐全,可独立成为一个冶铁中心进行重点投资,将引入已经在西点镇矿区通过试运营的一系列蒸汽动力矿场设备,钢铁年产量争取在四年后达到5万吨规模;依托沿海和内河河运,将西点镇、榆树镇、以及未来在纽瓦克建立的矿业小镇的铁矿集中输送到曼城市外岛工业区,加上宋河中下游的煤矿输送,建立钢铁联合中心,争取在四年后达到年产15万吨的产量;而海外的各类矿石输入,则就近落户到未来的滨州城镇进行集中冶炼加工,发展滨州的冶金工业。

        如此大手笔的产业调整,当然只能国家牵头进行组织,国内第一大行业巨无霸的国营能源矿业集团成为了最大的承包商。而由于“蒸汽轮机技术专利事件”中遭人诟病的私营冶金巨头北方工业公司,则在科工委受到了不小的“刁难”,仅仅拿到了滨州的产业项目。

        同时,造船业也进入了规模化扩张的进程。科工委已经提交了一份建议,希望国资委投资建立“国营船舶重工集团”。但在国营和私营两分天下的华美,要新增一家国营的造船企业其实并不在钱的问题上,而是技术人才。

        北洋船舶公司几乎垄断了绝大多数的造船高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就算是“国私合资”性质的海州青城造船公司,那也是游启和石益格派出的技术工程人员为核心,并在过去两年里为对方培养了不少的技术熟练工。目前在建的花级机帆护卫舰,最后一艘矢车菊号就在青城造船公司的船台上。

        由科工委发起、国会推动、国资委收购海州青城造船公司的股份,建立国营船舶重工集团的初步意向已经半公开化。看来以包子图等国会“国有派”上台后掀起的一股“国进民退”的风潮,正在迫不及待地向曾经被私营资本垄断的优势行业渗透。

        最终北洋船舶公司能否顶住各方面的游说出售海州青城造船公司的股份,还未可知,但这已经足以引起了国内私营资本的极大警惕。R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