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未来的保留地政策(2 / 2)
“呯!”
一个身影冲到任兴忠身边蹲下举枪,只是一秒钟后,已经冲到距离任兴忠只有十多米远的摩和克少年的胸口就被打穿,后背还炸出一团血肉,幼嫩的残破身体在子弹的动能扯动下连退几步,然后瘫倒在地。
“二等兵,你要瞄准多久?为什么不开枪?!你个白痴,你打算成为排里第一个倒霉蛋吗?!”
欧裔中士冷着脸一拉枪机,滚烫的空弹壳差点跳到了任兴忠身上,不过此时的任兴忠还傻傻地站着,保持着举枪瞄准的动作。
准星里已经没有了摩和克少年的身体,而地上多了具失去生气的小号尸体。任兴忠慢慢垂下枪口,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唇还在微微颤抖。
缓缓转身,环视着四周,少数完好的摩和克人的房屋正在被一群群华美陆军士兵用手榴弹摧毁炸塌,提醒同伴注意避让的话语和集束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混为一体。废墟里、空地上、河水边、树林旁、山坡下,到处尸体横陈、鲜血四溢……
……
军方在遥远的白马河谷西部又一次轻松肃清掉易洛魁印第安联盟的某座村落的时候,首都曼城市国立医院的妇产科高级病房里,正午时分再次挤满了前来看望产妇和新生儿的德拉瓦裔女子。
“娜答,孩子很壮,以后一定是位勇敢的猎手。”上了年纪的德拉瓦妇女完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仪式后,小心地将新生儿送回娜答的怀里,微笑填满了脸上的每条皱纹缝隙。
“嘻嘻,我们早就不需要猎手了,如果孩子将来愿意的话,我觉得他应该做一名学者。”娜答亲吻着小儿子皱巴巴的脸,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身为“民政部殷裔事务司长”的娜答,如今已经30岁了,不过长期滋润的富贵生活和精心保养,让她看起来远比身旁那些年龄更小的德拉瓦妇女年轻得多,依稀还保留着几丝当初的天真德拉瓦少女的外表。
包括怀里刚刚才产下不久的男婴在内,十多年来娜答陆续给丈夫李想生下了两男两女。长子李殷林已经13岁了,正在就读国立中学,两个女儿李殷霞和李殷雪还是小学生,这第四个男孩子就等着丈夫赶来取名。
要说这个家庭如今还有什么遗憾,那就是几年前,两位家庭长辈终于安然过世。娜答的母亲在过世前是少数几个依然还坚持维护最后那座小小村落的巫师,而父亲肯拉顿则获得了华美国会给予的国葬待遇,以纪念这位为德拉瓦人归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印第安老人。李想夫妇二人,也从形式上成为了长岛一带德拉瓦人的新一代领头人。
“不好意思,会议太长,来晚了!”
房门开了,李想带着一头大汗出现在众人面前,腋下还夹着一个公文包,看样子才刚刚结束了一场重要的会议。
也许是感觉到父亲的到来,更可能是感觉到了饥饿,男婴发出了清亮而健康的哇哇大哭声,房间里的妇女们都笑了起来,纷纷退出了房间,只留下两口子。
“是男孩子,老公。”娜答笑嘻嘻地解开纽扣,将饱满的胸部碰上了婴儿的嘴。在条件反射之下,婴儿迅速找到了解决饥饿的正确方法,嘟着嘴猛吸起来。
“呵呵,路上我想好了,是男孩的话,就叫李殷华。”当上四个孩子爹的李想,已经没有当初那种欣喜若狂的表情,反而是极为温柔地将妻子和孩子都搂在了怀里。
“嗯?你不开心?”十分熟悉丈夫的娜答,迅速从丈夫的表情中觉察到一丝不正常,然后疑惑地扭过头看着李想的双眼。
妻子的敏锐观察力让李想有点愕然,不过几秒钟后,他还是从公文包里取出了一份文件:“今天上午的国会会议,在讨论今后设立‘殷裔保留地’的法律,争论比较大。”
“保留地?什么意思?”娜答一奇,总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和自己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是说,依然坚持不入籍的‘殷人后裔’必须在国家法律指定的地区生活,国家会继续尊重并保护他们的生活习俗,但他们不能像以往那样随便选择搬迁居住地了……”
看着妻子疑惑的目光,李想艰难地做出了解释。
孩子似乎被奶水呛到了,发出了刺耳的沙哑咳嗽与哭泣声,但此时的娜答没有了以往那种熟练的处理动作,只是呆呆地看着丈夫手中的白色纸张……
……
几年来对易洛魁印第安联盟的持续胜利已经不值一提,位于白马河谷地区西部的伊利人已经和华美国有了初步接触,他们将成为华美扶持的第一家说易洛魁语的北美印第安人,在未来,或许休伦联盟也会加入到这个新的北方印第安依附体系。而在之前,包括德拉瓦人、莫希干人、佩科特人、那拿根塞人等部族在内,选择依附或归化入籍的都是阿尔岗昆语的印第安部族。
今天的国会会议议题,就是如何处理这两大语系印第安人成百上千年的互为死敌的局面。顺带着,类似泽西镇西部、长岛东区东部的那些仅仅选择依附、而不愿意归化入籍的印第人村落,是否应该继续自由存在的问题也放到了台面上。
随着无法阻挡的生活接触与渗透融合,即便宋州和海州的印第安人还存在着大量的顽固者,但在十几年内正式归化入籍的印第安人总数也超过了12000人,并以每年几百人的速度缓慢繁衍递增,其中德拉瓦裔的国民人数就超过了8000人,占了六成以上。尤其是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德拉瓦青少年,单从外表装扮上看,已经和当地的华裔国民没有了太大区别。而在所有印第安裔国民之中,新一代的华印、欧印混血儿比例也超过了15。
目前完成归化身份安置的印第安裔国民依照某种潜规则就近分散安置在各地城镇,但还有更多的其他印第安依附部族还以原始的村落模式依附在各个城镇郊区附近。
其中长岛东区东郊的德拉瓦村落,西点镇附近的佩科特人、拿那根塞人村落,银谷镇附近的莫希干人、尼普穆克人村落,波特市附近的莫希干人、波当克人村落;青城市周边的万帕诺亚格人、马萨诸塞人村落……林林总总加起来,还以独立身份依附在华美国境内、但又不愿意归化入籍的印第安部族人口至少超过三万人。
他们虽然以雇工身份为这个国家提供了廉价的初级劳力,但这样的“独立身份”显然又是一种“并不安分”的姿态。历史上因为某些小事而翻脸不认人的印第安战争可都是血淋淋的事实,虽然许多时候外来殖民者本身也不是很干净,但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印第安人那错综复杂的部族间关系,导致外来殖民者对任何一家印第安部族表露出友好,就必然会被其他印第安部族视为敌人。
就算依靠“佩科特战争”和两次“易洛魁战争”的强大威慑力,将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对待本地印第安人的关系原则展示出去,并以直接介入的方式拢起了不同部族,但这种关系原则却并非属于本地印第安人能够心甘情愿接受的。历史上无论是英格兰人还是法国人,都为他们曾经的“苦口婆心”付出了血的代价。
第二次易洛魁战争结束之后的数年里,“印第安保留地政策”多次在国会上提起,其涉及范围甚至连关系最亲密的德拉瓦人都包括了进去。因为宋河中下游东西两岸不愿意归化的德拉瓦部族人口依然有数千人之多。尤其在长岛新区东郊和泽西市西部一带,就算有李想的老丈人一家在做表率,但至今还有十几个德拉瓦村落在固执中继续独立存在着。
根据“印第安保留地政策”的设定内容,凡是不愿意接受国家归化教育的印第安部族,国家可以尊重他们的部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但必须在国家指定的区域生活,并不得占有除保留地之外的任何土地。
按照这种思路,历史上的纽约市所属的长岛、曼哈顿岛、史坦顿岛,这片属于中华美利坚共和国“完全购买”的领土上的德拉瓦部族村落,就必须搬迁到特别划定的区域居住。
这种提案一出来,立即就遭到了包括李想在内的亲印第安派的强烈反对。在如今国家实力还并非独霸北美东海岸的时期,就出台如此强硬的印第安人管理政策,必然会引起已经归附在国家四周的印第安部族的极大敌意,甚至还有可能引发已经完成归化教育、融入国家内部生活的部分印第安裔国民的不满。
但提案的发起者也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是今年的移民安置工程和城镇周边土地开发,开始受到城镇四周印第安依附部族村落的限制。例如长岛东区的东部,由于那几百个居住在德拉瓦社区的固执者的存在,导致市区调整拓展的相关建设工作没法进行,而对方还在更东边的小河流域占据了当地最肥沃的一大片农用土地。
穿越众里,亲印第安派基本上以少数女性,以及娶了印第安女性的若干穿越众男性为主,人数也就十来个,能进入国会或政府的更少,使得反对的声音相比赞同的声音弱了许多。在公民政治还是个不靠谱的时候,只要国会参议院能通过提案审核,那基本就是铁板钉钉的政策。
在李想等人一再告诫之下,最终让参议院否决了众议院的“印第安保留地政策”的正式提案。但作为折中的过渡政策,“德拉瓦印第安人依附村落政策性迁徙保护安置”的尝试性方案得到了参议院的认同。
根据初步意向,所有在国土范围内的德拉瓦印第安村落将被政府陆续取缔,那数千号不愿意归化入籍的德拉瓦人将被“劝导”,整体搬迁安置到曼城湾南岸、后世的新泽西半岛北部一带。在那里有几处很早就被荒废掉的德拉瓦人印第安村落旧址,周边将划出至少2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德拉瓦族保护区”,时间就大致定在了未来几年。
面对国会的强势,李想也只能表示叹息,并不得不主动担任该方案的执行人,因为除了他,国家里还没有其他人能够说服那些还没有归化的德拉瓦人。R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