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林启拉偏架(2 / 2)
待林启吃完后,皇帝才问道:“爱卿,你对今日朝堂上所争论一事有什么看法?”
“陛下,无论是主战还是主和,双方都有道理,陛下英明,自有圣断。”林启还是一副两不相帮的模样。
皇帝无奈地笑笑:“你啊,什么都说听朕的,谁都不帮,可朕也就是个普通人,也有迷茫拿不准的时候,朕就想听听你的意见。”
林启扫了坐在皇帝那边的安王,似乎有些犹豫,皇帝说道:“你但说无妨,不用管他,我们长辈议事,没有他这个当儿子当女婿的插嘴的份儿,只当他不存在就是了。”皇帝心中鄙夷,你在朝堂上一言不发,不就是赞同他吗,还装模作样怕他听到。
林启不再推辞:“陛下,那臣就斗胆说两句。
臣认为太子殿下所言不错,近几年我朝天灾不断,国库空虚,如今天灾结束,正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不宜发生战争,且臣也相信,如今政权不稳的摩德求和也必是出自真心。但臣并不赞成议和。
为君者一言一行都有史书记录,事非功过都由后人评说。
前朝武宗时多年战乱导致经济凋敝,故文宗登基后采用与民生息的政策,与周边诸国维持和平,以避免损耗国力。文宗后期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不可不说他治国有方。可他被人牢记的却是登基之初割让了两座城池给西凉国,以至被后世唾骂为昏君。
而英宗时亲小人远贤臣,以至于国力逐渐衰退,可他御驾亲征夺回了被其父文宗割让的城池,世人就称他为明君,功勋卓著。
战争确实劳民伤财,但国土也不可拱手相让,太子万般劝陛下割让国土,可一旦载入史书,这骂名却是要陛下背负的。”林启诚恳地说道,满心都是为皇帝打算。
皇帝听得怒火中烧,前朝史书他也读过,只是从前没联想过,如今被林启提醒也想起来了:因为两座城池,做父皇的治国有方却成了昏君,昏庸的儿子反倒成了明君,与如今的状态多么相似,太子是不是也想成为英宗呢?再联想到太子说弑父夺位的摩德小节有失,大义不亏,对太子的印象更差了。
林启悄悄看看皇帝脸色,心中有数了,于是继续说道:“若这三州真的要丢,也不该如此轻易,臣调查过,西戎等国的国库收入有三成用于军中,北胡更是达到了四成,而我国不足二成,连年作战的镇北军军费不足一成,可仍然与北胡抗争多年。
既如此,不如给安王殿下一年的时间,全力支持他收复失地,如今北胡困于内忧,对我朝而言正是好时机。
若能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陛下做成了几代先帝都没完成的事业,必在史书留下圣名;若是输了,陛下已是尽力而为,史书工笔也无从诟病。”林启贴心地给女婿多争取了半年,确保他能百分百收复失地。
皇帝听得连连点头,“这朝中真心为朕着想的,只有爱卿了。”
安王在一边悄悄看着,只剩佩服了,难怪岳父大人能成为宣朝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呢!也有些理解林家家训的意义了,林家历代都坚持保皇不动摇,拉个偏架都是为陛下着想的架势,哪个皇帝会不信任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