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博学格物司(2 / 2)
在棉花种植较多的地区,有个女子改进了纺织棉纱所用的纺车,处理相同棉花所用的时间减少了三成。
还有发明新式印染方法的、改进火炉的、发明书本新型装订方法的……很多都只是发明者一时的奇思妙想,可能微不足道,可能不被人理解接受,但确实十分好用。
这些发明只有极小数能够传播出去,有些只在发明者家乡小范围流传,有些甚至只有发明者自用,时间长了就淹没在时间洪流时,悄无声息,仿佛从未存在过。
让宣平最震惊的是改进水车的那位,按说当地出了这种十分有价值、可能会改变农业灌溉方式的发明应当由当地地方官发掘上报。
朝廷相关部门会派人来验证,一经确认,发明者和地方官都会有奖赏,地方官治下出了这等功绩甚至有机会直接升职,朝廷对此是有制度的。
这看起来很好,但不幸的是,能借此项制度受赏的人很少,赏赐条件比较苛刻,立朝以来也不过十几例受赏的,所以很少有地方官专门注意发明改造的事,一般只有新东西闹出了巨大的风头后才会顺手上个折子。
而发明这新型水车的木匠将此当作了立身安命的手艺,从不外传也不收徒,要想拥有这种水车,只能找他订做,凭他一人又能做多少,并不能广泛应用传播开来,也没能引起官府的注意。
这木匠凭此项手艺挣下了一份家业,几年后那木匠意外去世,这新水车的制造方法就此失传,只留下了十几座水车在附近乡村使用了近十年。
“水车在南方丘陵、山坡地区广泛使用,若这种不需人力驱动的水车能大面积推广开来,对当地的农业会有多少帮助?可惜就随着那木匠的去世成了泡影。
如今还能使用的水车只剩下了几座,方瑜出高价买了下来,打算拆解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复制,若能就造福万民,若是不能他只怕要抱憾终身了。”宣平说道,方瑜是研究农具发的家,对这种农业相关的尤为关注。
“这确实是个问题,发明者为了闷声发大财选择秘而不宣,地方官无论是本身不关心还是事情太多顾不上,最终都造成了成果的流失。”皇帝也有些遗憾,还是那句话,农业是立国之本,有望促进农业发展的都是大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让人看到利益的事才有希望发展。从前朝廷对此事没有足够重视和宣传,许多百姓根本不知道发明创造是能立功受赏的。
若是有朝廷设立的专门部门负责奖赏,有机会名利双收,相信天下有许多木匠这样的人会主动将手艺、配方上交朝廷。”宣平说道,“此事一定要尽快办成。”
皇帝点点头,“今日下午就召集众人来商议此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