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意大利:向协约国宣战(1 / 1)

加入书签

除了保加利亚之外,第二个希望战争降临的国家肯定就是意大利了,因为他们发现,这俄国和法国好像都忒菜了,英德加起来不是把他们吊起来锤,而且现在保加利亚也跟同盟国越走越近,战争似乎开始全面倒向同盟国了。

  战前分析的诸多不利到目前为止好像一切都没有发生,说不定意大利可以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好处呢?

  虽然一开始意大利对于这场战争并不在意,但是随着战争越来越倒向同盟国这边,意大利开始转向了,他决定正式加入到同盟国一派,对于法国的领土,意大利不奢求,因为它不想法国惦记上它,虽然这个意大利的龙兴之地就在萨伏伊,现在的王朝也还叫萨伏伊王朝。

  但是意大利的统治集团并不在乎这种蝇头小利,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意大利根本就打不过法国,即使是法国的二线部队都能追着意大利的脑壳爆锤,所以打败法国,收回萨伏伊这件事情本身就不太可能。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因为即使意大利夺回来了,法国也能把意大利揍一顿之后再拿回来,德国可能能帮意大利一次,但是不可能次次都指望北边的老大哥帮忙吧,在德国看来,把法国打怕了,这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无缘无故的跟法国再打一仗根本就没有意义,萨伏伊给法国和给意大利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法国正是因为阿尔萨斯洛林才跟德国对立,所以这个问题在德国看来,即使在战后也是可以谈的,那意大利自然也不敢拿萨伏伊,但是东边的领土就不是不能考虑的了。

  意大利也有一颗扩张的梦想,而德国对巴尔干则没有太多兴趣,这不是个好机会吗?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从塞尔维亚身上瓜分一大块领土下来。

  当然当他们的首相将这件事情报告给德国的时候,德国总参谋部说实话是真的不太想让意大利参与战争,因为意大利的底子太薄弱了,统一的时间到现在也不到三十年,短短三十年之内,民族主义什么的都还没有想明白。

  俾斯麦在普奥战争中被意大利坑了之后那一直对这个小国的看法就不咋地,她分析意大利的局势后得出的结论是,“意大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都与他们的体制脱节,这个新瓶装旧酒组成的王国弄出来的民族主义一点都不民族,他们只知道自己被迫用鲜血服务于国家,但是并不认为自己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相关事务也不感兴趣,让意大利参战,只会重蹈当年的覆辙。”

  而奥古斯特虽然希望整个欧洲都能打的精疲力尽,甚至全世界都被打个半死不活,但是她唯独不希望意大利参战,因为万一法国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攻意大利,那意大利可就倒大霉了,意大利的军队不比俄国强多少,他们同样没有支持战争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意大利民族这个概念才刚刚建立不久,他们的人民其实大多反对战争,但是这部分人民手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票,真正拥有选票的是意大利的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他们是支持战争的,因为战争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地盘,而他们要付出的只是刁民的命而已。

  他们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呼吁政府立刻与德国结盟,参与这场战争,首相克里斯皮再三思索,现在意大利的民族主义已经转向对外扩张了,没有办法,就连政府也被裹挟其中,如果不开战,那等待政府的就是倒台。

  跟一年前的情况截然相反,现在整个意大利都是呼吁开战的,奥古斯特特意派人去意大利观察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意大利对战争的民意很大,几乎所有相关媒体都在不遗余力的呼吁战争,这种情况下,恐怕意大利难以独善其身。

  奥古斯特得知消息后,只能遗憾的说一句,“他们想要战争,我就给他们战争,直到意大利人流干最后一滴血,直到他们发自内心的厌恶战争,在此之前,这场世界大战绝不会停止。”

  德国政府回应了意大利一封官方文件,如果意大利要开战,德国将会给予一切可能的援助,但是仅限于向东边扩张,至于法国的领土,德国不做任何许诺,如果你打的下来就自己想办法,打不下来就别想了。

  至于东边的领土,德国可以许诺战后阿尔巴尼亚可以被意大利吞并,达尔马提亚也可以重新划给意大利,但是前提是意大利的西线不能崩。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克里斯皮也知道在巴尔干扩张意味着什么,数不清的地缘冲突,意大利端的平吗?反正克里斯皮是不这么认为的,不过国内的民意问题也不得不解决,最终意大利决定参与这场战争。

  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公开发表了宣战诏书,“这场战争将重铸意大利民族,我们将与我们的盟友一同前进,夺回那些属于我们的领土,这是场神圣的战争,让我们迎接意大利的重生吧。”

  宣战诏书下达的同时,意大利开始了战争动员,迅速的就将军队扩增到了六十万,就动员能力上讲,意大利还不如保加利亚,此时的保加利亚已经动员了八十万部队了,意大利的人口是保加利亚的六倍,但是真到战时,部队的数量甚至还不如保加利亚。

  在意大利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保加利亚也紧随其后,跟着宣战塞尔维亚,德国也可以尽全力的进攻俄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