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致的机关盒子(2 / 2)
眼前这盒子,六个面的雕刻画面,只是街市的场景。
认真的话,能看到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等等。
里面的一些人物,实在是太小,周兴用放大镜才能看出清楚。
尽管如此,在放大镜下,人物还是雕琢得惟妙惟肖。这就非常考究雕工,在以前没有放大镜的情况下,雕琢得如此细致,简直就是奇迹。
哪怕是局部的画面,也让周兴震惊不已。
要知道,清明上河图,哪怕是画在纸面上,也二三十厘米宽,四五米那么长的篇幅。现在,一部分就这么浓缩在这六个面的盒子面上。这种功夫,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绘画能力和雕刻本领相加。
这雕刻,就和原作的画面,几乎是缩小版。
其中一面被打开,里面果然没有东西,空空的。而且,盒子里面的容量很小,估计也就只能装一个乒乓球左右。
“这微雕,太了不起了,也不知道是谁的作品。”周兴感叹。
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微小的一种工艺品,是集中国文化精华的袖珍艺术品,是雕刻技法的一门分支。
它甚至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竹片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雕刻的,其作品要用放大镜或显微镜方能观看到镂刻的内容,故被历代称之为“绝技“。
要知道,施工极小,没有相当高的微观雕刻技艺和书法功底以及熟练运用微雕工具的技能是难以完成的,且刻作时,要屏息静气,神思集中,一丝不苟。
微雕的大师,让他想起不少人,比如王毅,明朝江苏人。
他擅长微雕,能在一寸大小的木上,雕刻精细的宫殿楼阁器皿以及人物鸟兽木石等,无不随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魏子敬《核舟记》中记载了他在长不盈寸的果核上,雕刻“东坡泛舟赤壁故事”。此真迹今虽未见,但此事迹却在民间文物界广为流传。
直播间的铁杆观众替胡哥感到高兴,果然不出他们所料:胡哥看上的东西,都不一般。
虽然还不知道,这值不值钱,可仅凭刚才那机关的表现,以及现在让拍卖行鉴定师周兴感叹的微雕画面,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
“胡兄弟,我们拍卖行五十万回购,怎么样?”想了一会,周兴忍不住开口。
这盒子,要是让他们拍卖行再次拍卖,一百万以上都可能拍出来。
直播间的观众忍不住想笑,自己辛辛苦苦一万元拍出去,现在要花五十倍的代价买回来,这也是奇葩!
但既然拍卖行愿意以五十倍的代价买回来,说明那盒子的价值还在五十万以上。
大家忍不住再一次佩服胡哥,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本事,不存在没有本金就发不了达的情况。
一万元,谁没有?就算没有,借不到吗?或者工作几个月,总能存下来。
这一转手,就是五十倍。第一桶金不就来了吗?然后钱滚钱,富豪都是这么发家的。所以,不是富二代、拆二代什么的不要紧,一定要学点真本领,就不怕被生活所迫。
“这么多主播,我就服胡哥。”
“别拿其他主播和我胡哥比较,都不是一个境界的。”
“唉!我要是有胡哥一半的本事,我也住别墅,娶校花。”
……
赵信鄙视他一眼:“我说老周,你这不是摆明要占便宜嘛!”
周兴听了,略带尴尬,讪讪一笑:“胡兄弟也可以继续放在我们拍卖行拍卖的。”
他有点暗怪自己拍卖行的人做事不认真,当然,也包括他自己,这么简单的机关,他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如果发现了的话,拍卖就不至于差点搞出个流拍出来,最后还是胡杨一万元底价拍下来,才没有丢脸。
“你们算了吧!这盒子,我看着也喜欢,小胡,八十万转给我算了。”赵信开口道。
正好,他可以用来装一些宝石什么的,感觉应该应不错。不仅仅是那些雕刻画面吸引他,刚才那机关的表现,也很惹眼。
胡杨无所谓,点头将盒子递过去:“行呀!赵大哥看上,那就拿去吧!”
得!一万元,转眼就是八十倍,这种事情,估计也就只会发生在胡哥这种极少数人身上。
而且,大家算一下,今天胡哥的收入,再次震惊。尤其是那些刚进来的观众,第一件北宋汝窑挂坠,四千五百多万,第二件永乐甜白釉梅瓶,五千多万,已经一个亿了。
“主播发财了。”
“呵呵!菜鸟们,对胡哥来说,这算什么发财?”
“确实,胡哥本就是大富豪,这点钱不算什么呀!”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