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重掌大权(1 / 2)

加入书签

“朕回来了。”

秦皇注视着群臣,轻描淡写说了一句。

可就这么短短四个字,在殿中群臣听来,充满了自信和威严,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朕回来了,从此过去种种,烟消云散,天下将翻开新的篇章。

如果说,在看到秦皇那刻,群臣还有人会怀疑,眼前之人会不会是他人假扮,但这句话一出,本能让他们产生一种信服感,下意识就觉得,是真人没错了。

只不过群臣的反应,没有想象的那么激动,除了某些老臣,回想起这些年发生的事,会抑制不住泪流满面以外。

新晋升为朝官的官员们,心绪虽有些激动,却远远达不到热血沸腾的程度。

假若秦皇早出现一段时间,不用太早,只需早在一年前出现,那时天下之乱还没被平定,群臣的表现都要比现在激烈很多。

因为对比之下,他们会觉得,秦皇在时,秦国是何等的风光,威压四海,莫敢不从。

六国余孽,如地沟里的臭虫老鼠,终日惶恐,不敢轻易得见天日。

四方属国,费尽心思敬献王女与奇珍异宝,以保全宗庙。

秦皇“归天”后,四方皆反,举世伐秦,天下至此大乱。

待到秦皇横空出世,力挽狂澜,收拾山河,结束乱世,让天下重归安宁,百姓信服。

秦皇的伟大和重要性,届时会被放大无数倍。

天下称颂,莫过于此。

偏偏不巧的是,已经有个人,把这些事,都做完了。

六国余孽建立的王国,灭了,西域各国,灭了,赵佗的南越国,灭了,北地胡人,也灭了。

只剩下南诏和辽东杨端和,躲进深山老林,苟延残喘。

简单一点,就是秦皇对秦国而言,看上去没那么重要了。

秦皇的出现,除了将一个脑袋不清醒的皇帝,换成英明神武的皇帝以外,好像没什么其他事做的。

对文武百官来说,他们就真的需要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吗?

恐怕不见得,尤其秦皇独断专行,手段激烈,带来的压力,是胡亥不能比的。

若不是秦皇余威震于殊俗,在场的某些人,说不定就敢动歪心思。

群臣的面部表情,肢体小动作,丝毫不差落入秦皇眼里,以他的敏锐程度,如何猜不出群臣的心思?

只不过,秦皇的意志,从不会因为一群臣子的想法而转移。

“传朕旨意,立胡亥为太子,可招募门客幕僚,开衙建府。”

只此一句,就否定了胡亥皇帝的身份,贬为太子。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反应。

秦皇见状,面色一冷:“尔等这是对朕的太子不满吗?连句恭喜的话都没有?”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顿时心下凛然,感觉到一丝杀机悄然绽放。

索性经过几次变故,几次清洗,殿中群臣,对胡亥早就满心失望,忠诚度不高,哪有人出来替他叫屈。

先前只不过顾及门庭变换太快,怕面相太过难看,引起反感。才没有第一时间贴上秦皇。

直到秦皇第二句说出来,群臣立刻转变立场,纷纷向胡亥拱手道喜:“恭喜胡亥公子被立为太子,帝国后继有人。”

胡亥听着秦皇的话语,看着群臣的表现,面色木然,只觉得心不断下坠,身体微冷。

虽然胡亥在心里不断安慰自己,父皇是对的,他才有资格做秦国皇帝,自己才智低下,富贵一生足以。

却又有另外一个声音在胡亥脑海里咆哮:“这是你的,皇位是他传给你的,传下来的东西,怎么能说拿走就拿走呢?”

哪怕心乱如麻,胡亥都没有多余动作,任由秦皇施为。

因为胡亥知道,反抗也好,不满也罢,对铁石心肠、意志坚定的父皇而言,根本无济于事。

群臣的识趣,倒让秦皇省了不少事,免了一番杀鸡儆猴。

对秦皇来说,杀人立威这种事,可有可无,只要人听话就行,没必要刻意做点什么。

“接下来,你们谁来告诉朕,为何长安凋零如斯,百姓为了吃口饭,都得出去抢粮?”

“朕不在的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细细道来,不得遗漏。”

有心思敏捷者,当即横跨几步,站在大殿中间,抢着行礼开口:“臣愿毛遂自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