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六章 引诱对手犯错误(2 / 2)
而在抗联过于薄弱的老底子,原来的地方组织又过于残破,甚至在相当多的地方还是一空白的情况之下,也无力在短时间之内调配、培养大批的合格地方干部。开辟新区的繁重任务,又使得这些干部基本上没有进修,接受理论教育的时间。
合格的地方干部奇缺,又因为工作繁重,缺乏理论学习。在加上从原来的深山老林走出来,到灯红酒绿、诱惑性极多的大城市,这种巨大的差别。所有的事情交集在一起,引起一些腐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对于杨震来说,这种情况必须得到遏制。现在出问题的虽然大多是在地方,但长期以往不可能不影响到部队。一旦部队也感染到这种风气,整个部队将会毁于一旦。而且不管是地方干部还是部队的干部,这种风气如果刹不住,眼前的局面将会毁于一旦。
哪怕是大杀一批人,也在所不惜。杨震绝对不能容忍眼前的百战方创下的基业,就毁在这些蛀虫的手里面。杀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但是只有杀一批人才能震慑、挽救更多的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个道理杨震还是懂得的。
主席后世搞的群众运动,杨震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他也担心一旦过火,同样将会给根据地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而且群众运动,只能一时有效,却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将这种情况彻底遏制在萌芽之中,除了要健全制度之外,还是需要一个有效而可靠的监督手段。
想了想,杨震没有假手任何人,亲自起草了一封给中央以及东北局的电报。在电报上除了要求中央选派一批得力的地方干部,尤其是县委书记以及组织部长的人选之外。就是建议设立独立于地方党委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在各个地方党委,设置一名任党委常委的,但只对上级纪委负责的专职副书记。这名书记,专门负责本地的反腐败工作。同时建议在根据地已经成规模,并且已经开始稳定的情况之下,对地方干部手中的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
刚刚起草完这份字数长达两千余字的电报,还未等杨震放下手中的笔,郭邴勋手中拿着地图和一些报告走了进来。见到郭邴勋手中拿着的东西,杨震才发现自己这段时间有些过于不务正业了。除了在齐齐哈尔与王光宇商议一下作战计划之外,其余的事情几乎全部丢给了郭邴勋。
即便是从齐齐哈尔回来这段时间,也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作战计划的修改和对各方面情报的综合审议上。而对于必要的战前准备,以及人员和物资调配上,都甩手丢给了李延平、郭邴勋的身上。
将电报交给袁芷若去拍发后,杨震对着郭邴勋道:“老郭,这段时间所有的担子,还有战役的准备工作都压在了你自己的身上,真的辛苦你了。好在我手头上的事情,都已经处理完毕了。”
听到杨震有些愧疚的话,郭邴勋却是面带忧色的摇了摇头道:“一号,工作上的事情倒是无所谓。你做我做,都是一样的。现在我最担忧的我们的外援通道,尤其是外购物资的通道,现在基本上已经全部中断。
“就在昨天,我接到江北方面的通报,由于苏联现在正处于战争形势之下,他们已经无力承担对我们的油料以及其他的原材料供应。从下个月,也就是八月份开始,他们将会全部中断我们除了食盐之外的其他所需各种原料的供应。”
“按照我们目前的储备来看,最迟在明年五月之前,我们所有的油料储备将会全部消耗干净。这还是在我们压低自身使用量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勉强维持到明年五月份。军工部哪里的情况要好一些,除了我们现在已经能自行量产的枪弹发射药以及炸药之外,枪炮用钢的囤积数量,可以支撑到我们的钢厂部分投产。”
“但是最严重的是我们手头的棉花储备数量不足,只能够维持今年冬季部队换装所需。如果苏德战争不能再短时间结束,明年的冬装将会基本上没有着落。而且不仅仅是棉花,其他的物资供应原材料来源也是奇缺。”
“我咨询了一下被俘的日本农业专家,他们告诉我因为温度和日照的原因,我们根据地目前根本就无法种植棉花。甚至整个东北,也并不适合棉花生长。也就是说,在苏联战胜德国之前,我们也就没有其他的渠道进口棉花。除非,我们能占领黄淮平原等国内棉花产地。”
“而且从现在苏德战争的形势发展来看,一溃再溃的苏联人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扭转战局。甚至我们要做好苏联被德国人占领的准备。至于美国人哪里,我很担心那。而且不经过苏联境内,我们也无法直接从美国进口物资。”!-1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