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9.鸾凤来仪(3)四合一(1 / 2)

加入书签

鸾凤来仪(3)

        立政殿在新年头一天,    就闹出了这么大的风波。

        据说两拨大臣在大殿上险些大打出手,圣上是雷霆震怒。

        也因此,今儿的朝贺是早早就散了的。

        坤德殿里,皇后端坐在上,    唇角带着笑意。已经有了年岁的脸上,也已经有了风霜之色。太子妃的心思却全在空着的贵妃位子上。今儿贵妃也没有来。

        之前还笑语嫣嫣的皇后,离坐更衣回来,就已不见了笑意。

        看向神游的太子妃,    皱眉问了一句:太孙捎了信儿回来,    怎么不言语一声?

        整个大殿都为之一惊,    神色各异的看向太子妃。

        太子妃愣了一下,忙起身欠身:母后赎罪儿臣知道的也不详尽,不敢贸然禀明母后

        皇后皱眉:你是太子妃,    太孙的生身之母。若你都不尽心,他还能依靠何人?可怜见的,    竟能说出‘宁肯站着生,    不肯跪着死’的话。还不知道在北康受了什么样的折磨

        言语间已有哽咽之意。

        顿时,大殿里就满是抽噎之声。

        边上一宫装少妇忙离坐跪坐在皇后脚边,    母后说的是,太孙的遭遇着实是我们王爷每每想起,不免长吁短叹。总说只要父皇准了,他就带着大军去把太孙给迎回来。先不说君臣名分就只论伦理亲情,    我们这做叔叔婶婶的,    又如何不心疼?更别说母后,    嫡亲的孙子,自是心肝肉儿一般

        皇后的眼圈就红了:是呢!你们不是有些那狠了心肠的

        婆媳俩一坐一站,陪着流泪,大殿里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的,都拿着帕子捂眼睛,好不伤痛的样子。

        太子妃看着跪着的武安王妃上官氏,手里的帕子攥的紧紧的。指甲把手心掐的鲜血直流,她也感觉不到丝毫的疼痛一般,谁家的孩子不是亲的?谁家的爹妈不疼孩子?百日稚子是儿媳这个当母亲的亲手送出去的。儿媳不能抱怨,也不敢抱怨。更不敢心存怨怼。太子殿下总说,父皇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也不是只有太孙一个孙子。这天下万民皆为父皇子民。父皇疼太孙的心,又怎会比母后少?但到底是舍了嫡亲血脉,为的也不过是治下的万千百姓。

        皇后捏着帕子的手瞬间就顿住了。

        陈氏这么说,好似她之前说的狠心之人,是指代圣上一般。

        武安王妃扭脸:皇嫂所言极是,母妃可不正是说那些狠了心肠造谣生事的比起心痛,他们哪里及得上咱们这些血脉至亲

        把太子妃的话又给兜回来了。

        皇后点头:说的很是。她仰起脸来,对着下面那些命妇道:回家去也劝劝家里的夫君儿子,咱们女人家不是要管外面的事就是拉拉家常,说说心里的话这谁家要是出了这事,谁家不急?谁能急过嫡亲祖父母父母?不要稍微有个风吹草动,就吵嚷!皇上是比咱们都更焦心的。

        太子妃跟着众多命妇一起,起身听训,谨领旨!

        今儿朝堂出了这事,皇后也没有多留命妇,这就叫散了。

        太子妃没有一丝要留下来的意思,跟着命妇们一起退了出去。

        等大殿里就剩下皇后和武安王妃婆媳二人了,皇后才将一边的玉瓶抬手拂了下去,这就是陈家的教养!

        对太子妃非常不满的样子。

        武安王妃是皇后的亲侄女,两人为婆媳,也为姑侄。感情上,自是更亲厚一些。

        这会子没有外人,王妃就从边上的丫头手里接了茶,用手试了试茶杯的温度,才递过去:姑妈别气了。皇嫂也不是只如今才这样。当年我们王爷去皇觉寺祈福皇嫂就一直疑心我们王爷是心里藏了奸的,又觉得太孙受苦受难,都是替我们受过。其实母后是一直替我们王爷受过呢!

        皇后闭了闭眼睛,罢了!罢了!都是孽障!都是孽障!她摆摆手,你也回去吧。最近不用进宫了

        母后!武安王妃赶紧跪下:母后您这是儿臣惶恐。

        边上扶着皇后胳膊的老嬷嬷才道:王妃安心,娘娘该礼佛了。这往后的半个月,娘娘要闭关

        武安王妃看着皇后的身影消失,才敢起来。

        伺候的丫头进来接,低声禀报:太子妃娘娘去了宸旭宫了。

        武安王妃低低的‘嗯’了一声,才提着裙摆慢慢的走出去。

        宸旭宫?皇后听了下面的禀报,眼里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就露出一丝了然之色来。她缓缓的跪在蒲团上,本宫这个儿媳妇啊

        老嬷嬷就道:您啊,该擅自保养才是。享享清福,不比什么都强

        清福?皇后摇头,生了三个孽障,哪里还有清福能享?一个两个的都是不叫人省心的。说着,就扭脸,小秋啊,把长宁的信给我翻出来,我再瞧瞧

        如今敢喊老嬷嬷为‘小秋’的,也就老嬷嬷了。

        她在宫里,少有的几个人称呼她为秋嬷嬷,更多的则是称呼她为老嬷嬷。

        主子话了,她从佛龛下面将信找出来:公主殿下想来是心疼太孙

        皇后把信贴在胸口:这孽障,这一走就是十余年。十余年了,狠了心的,之前一封信都没捎回来过,哪怕是个口信。如今为了太孙,倒是想起我这当娘的了

        秋嬷嬷眼睛有些湿润,不敢哭出声:公主殿下终是会明白的

        明白什么!明白什么!皇后呜咽出声:她又能明白什么!变故骤生之下,我又该如何!又能如何!平章病在床榻之上,哪怕贵为太子,可这生死却由着老天来定。皇上要叫我的长宁去和亲,我能说什么?能说不去!?平章长跪勤政殿外是!那时候是事情紧急。可再紧急,也要想着圣心如何得想想皇上见他那样行事会怎么看一味的埋头做事,结果呢?满朝的大臣倒是都说太子是好太子。他这个太子是好了,那倒是衬托的谁不好呢?他这个当儿子的,就差没指着他老子的鼻子骂昏君了!

        秋嬷嬷吓的赶紧道:我的主子啊,您倒是小声些。这要是传出个一句半句的

        皇后冷笑,他还能耐我何?说着,严厉闪过一丝明显的失望,才又看了看手里的信接着刚才的话题道:那时候我是胆颤心惊,怕平章他被他皇上开口就给废了!长宁和亲,不能拦着。得叫皇上把心里的那口气给出了拿长宁换了他那孽障的安康。可到头来了,他怨我只给平泽送个消息说要派质子的事,就不知道跟他说一声。把太孙为质子的事,全怨怪在我这个当母亲的身上。还有长宁这孽障,她就不想想,那个情况下,叫平泽跟去为质子,就剩下我这个老母亲,剩下东宫里那个躺着下不了床的太子,剩下这两府里的孤儿寡母该怎么办!外面的事,我能交给谁去!三个儿女啊,哪个不是心头肉!我们在朝里稳了,她在外面才能稳。这狠心的孽障啊!恨了我这个当娘的十余年啊!不是用的到我这个当娘的,只怕到我死的那天,她都不会捎信回来

        娘娘!秋嬷嬷跪在皇后的身边,抚着她的脊背,娘娘,保重身体啊。公主殿下还得靠着您。太子殿下还得您护着王爷到底是年轻几岁,这几年又太过的顺风顺水,还得您时刻的敲打。您好好的,这宫里您就是主人,殿下们回来,这儿才是家。要不然宸旭宫那位还不定如何呢?娘娘,别管孩子长到多大,这有娘跟没娘还是不一样的。只要娘娘在一天,在世上就多一个真心实意疼殿下们的人

        皇后擦了眼泪,深吸了几口气,把眼泪憋回去,将有点捏皱的信纸重新折叠好,递给秋嬷嬷:长宁的意思,你可看懂了?

        秋嬷嬷点头:懂了!殿下的意思,还是希望——和。

        皇后闭了闭眼睛:我以为平泽吵着要战,平章肯定是要和的。却没想到,平章会把梧儿的信函当朝拿出来更是没想到我这个孙儿会是如此有决断的一个人。这一点,倒是跟他老子如出一辙。

        不过从太子妃今儿的样子看,她肯定还是盼着平平安安的先把太孙接回来。这跟公主殿下的目标倒是一致的。秋嬷嬷低声道,看来太子妃是想走宸旭宫的路子

        皇后转着手里的佛珠,那就叫她走。只要能走通,走谁的路子无所谓!她为了她儿子,我为了我闺女。真打起来,长宁如何自处?只要开战了,不管输赢,她都只有死路一条的。当初就知道是这样的结局可如今,我倒是盼着这一天来的晚一些,再晚一些说着,就猛的睁开眼睛,传话下去,武安王府里不管是谁进宫,都不见!至于太子妃那里暗地里护着,只要她能说通宸旭宫就随她去吧

        秋嬷嬷应了一声,慢慢的退了出去。

        慢慢的,佛堂里就只剩下敲打木鱼的声音,一下一下又一下,好似跟以往并没有不同。

        宸旭宫里,太子妃正对着一位一身素雅的宫装美人儿见礼。

        这美人儿只受了半礼:没有外人,不用如此多礼。再说,你我也不是外人。

        太子妃这才直起身,看着脂粉不施,浑身素雅到了极致的女人,没错!很难想象,她就是宠妃华映雪。

        两人分宾主坐下,太子妃才道:今儿来,是给娘娘拜个年说着,就从陈嬷嬷手里接过匣子:这是臣妾的一点心意,请娘娘不要嫌弃。

        看着这个老匣子,华贵妃就叹气:是陈家伯母陪嫁给你的那一对‘雪里红梅’吧?你也真是!刚接到前朝传来的消息,我就想着你肯定会来。果不然,还真就来了。这对镯子,你以前可没少在我面前炫耀,如今却拿出来给我再倒退二十年,你不给我我会从你手里抢,但现在咱们都不是孩子了再说,哪怕你不来找我,我也会想办法找你。也正有事要求到你头上。

        太子妃仰起脸:娘娘有何吩咐?

        听说太孙主战,太子当朝拿出信件,意思也十分明确。但是,他们男儿家,哪里知道女儿家的苦楚。若是真开了战长宁又该如何?华贵妃垂下头,咱们两个,陪了长宁整整八年可这八年的时间如何能作假?说是陪读,可实际上,情同姐妹。是我对不住长宁,也对不住你更对不住

        娘娘!太子妃蹭一下站起来,过去的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再提了!往事已矣既然娘娘也是不希望再起战端生灵涂炭那圣上那里还需娘娘多说几句劝言想来娘娘之前所言的相求之事,也是希望臣妾回去多劝太子

        华贵妃点头:你我打小一处长大,到什么时候,这份默契都在其实,不管朝里的诸位大人如何去吵,最后要看的还是圣意。只要圣意坚决,太子不再坚持主战,战端无论如何是起不了的。

        那就仰仗娘娘了。说着,就起身告辞。

        走的时候,并没有带走装着镯子的匣子。

        大宫女牡丹将匣子捧起来,娘娘,这该如何?

        华贵妃伸手接过来,叹了一口气:你下去吧,不要叫人来打搅。说着,才拿着匣子进了内殿。

        内殿里,榻上躺着个年约半百的老人,头已经半灰半白了,听见脚步声,才睁开眼睛:打了?

        看您说的,如今难得的有个人能来陪我说两句话。她把手里的匣子递过去,您瞧瞧,是太子妃送我的。我替她保管好。等到太孙成亲的时候,我将这东西给太孙妃,您说好不好?

        平宣帝只瞧了一眼就收回:你啊!心善这毛病是改不了了。

        他伸手把玩着莹白如雪的一双纤纤玉手:阴伯方那里你不是还欠着人情的吗?回头你打人给他送信去,就说你劝朕了,朕已经有些动摇了。

        华贵妃浑身僵了一下:非得叫我的人去传信吗?我的人你随便指使便是,人可以借给你用,但我自己死都不会去吩咐。说着,就扭了身子,脸朝另外一边,手紧紧的攥着衣摆,眼泪好像随时要掉下来一般。

        你看你看!平宣帝摇她,不愿意就不愿意,怎么还哭了?

        阴家的事你以后不用告知我她蹭一下站起来,你老这样,是想如何?要不,再把我送回阴家算了!

        怎么还真恼了?平宣帝坐起来一把把人拉住,到底是咱们对不起阴家在前

        你还说!华贵妃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万般罪孽都是妾的罪孽。将来下了十八层地狱,该受什么惩罚

        好了!平宣帝抱她,好了,都是我的不是!我是老了,你却还在盛年他附在她的耳边,夜里都有些力不从心了

        华贵妃涨红着一张脸拍打了他一下:胡说什么呢?不过恼完了才又道:您到底要如何?我之前跟太子妃说的,您该是听见了。才不管你们男人家是要战还是要和呢。你们总是有你们的大道理。可长宁她该如何自处?太孙固然是有气节,可是,长宁这些年一直没自己的孩子,待他想来不比亲生子差。可如今,他倒是成全了好名声,却置长宁于何地?

        平宣帝脸上的笑意一点点收起,子肖父!也不出奇!

        华贵妃笑了笑就转移了话题,大年下的,别坏了兴致。今儿想吃什么?叫人去做

        四爷今儿没有出去,反而是留在阴家书房的内室里,美其名曰:。

        其实哪里是,这里是获得消息最好的途径。

        一个上午,一拨人接着一拨人的往府里跑,名义上是拜年,可实际上呢,说的就是眼下的朝局。

        这个说:太师啊,咱们的难处皇上不知道,可您知道。户部如今还欠着外面票号的银子,属下如今是过年都不敢回家,在一处小院落脚呢。家里都被债主围了。

        那个说:圣上只问极乐宫还需多久才能竣工?可这要钱没钱,要物没物的,拿什么盖啊?盖草房呢?

        边上不知道是谁说了一句:那你们也是该得的。也该好好的管管工部下面那些人呢。不知道你们算过账没有。一个好的松木从南边运来,到盖到屋顶上,成本就在三万。这一层的盘剥,过手的就没有干净的。二十两银子够一个小家富足的过上一年,三两银子就够一个小家在一年内不饿肚子的活着。可这光是一根木头就耗费三万。三万啊!够一万户百姓活一年的。

        说来说去,就是没钱。

        但事还不得不办。

        不说迎回太孙的事,清流就会跟闻着腥味的狗似的,死咬着这一点不放。

        迎是得迎的。阴伯方摆摆手,压下下面的吵吵嚷嚷,迎回太孙,本就是身为人臣子的本分

        是!太师您老人家说的对。但这要战,必然是粮草先行。为难的还是咱们。您应该跟内阁的几位大人们谈谈,和,咱还有个缓缓的余地。战,就是累死了,只怕到最后还落了个办事不利的下场。

        这倒是实在话。

        书房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四爷将书放在一边,他们这是想用缓兵之计。和,就得谈。谈,就未必一次能谈好。两地相隔远,光是来往一趟,就得三个月。这中间还有谈判的过程,谈一次耗费上半年那这要是第一谈不成,这一年就晃悠过去了。再加上北边苦寒之地,有四五个月是不放便赶路的。想急你都急不来。今年谈不成,来年才能接着谈。三番五次,五次三番,三五年推脱过去,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有了这个缓冲,谁都能松一口气。

        阴伯方捋着胡子,今儿先散了,明儿老夫先进宫探探圣上的口风。

        这有什么好探的,除此之外,是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的。

        对此,他不再好奇。

        而是从内室的侧门出去,直接就出了府。今儿这到处谈论的都是太孙的事,市井之中未必就没有更多的消息。

        找了一家热闹的茶馆,大年初一,出来的人也不少。有好些都是下人的打扮,该是替主家打听消息的。

        太子主战,这是要置太孙于死地啊!如何下的了这个决心的?

        死了这个,还有那个。太孙嘛,这个儿子能当,那个儿子也能当。谁当不是当,对不对?

        也是!说起来临安郡王才是长子。

        这话犯忌讳,都闭嘴吧。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就是太子妃,未尝就没有心理准备。听说了吗?东宫养着陈家的姑娘,如珠如宝陈家也是大户人家,陈老大人为三公之一,家里的孙女养不起吗?为啥养在东宫?还不是留着给临安郡王的!

        要这么说,还真是要不然,没道理嘛。

        四爷的眉头微微一挑,觉得这东宫的事,还真是有些意思了。

        他起身,从店里直接包了几斤点心,起身往东宫去。

        东宫不是建在皇宫里的,是距离皇宫两里之外的单独的宫殿群。太子是单独建府的。

        去太子宫,未必一定得拜见太子。这回,他直接去侧门,叫跟着的小幺儿去侧门禀报:就说给洛神医拜年,给行个方便。说着,给递了几个金豆子过去。

        钱财开路,找的又是洛神医,很快的就被引进去了。

        洛神医没想到竟是阴家的孩子,你怎么来了?

        救命之恩,不敢忘。四爷将点心递给洛神医,一点心意。

        谁在乎一点点心?

        不过是看中这一片赤诚罢了。

        不用问都知道,来这里是他自己的意思。要是家里的安排,不会只叫带几包点心了事。

        把人叫进来坐了,先说了几句闲话。大致都是些三句不离本行,嘱咐病人该要注意的事。随后,洛神医就说起阴成之:你父亲,也着实不容易了。他乃谦谦君子

        正说着话呢,外面就有说话之声。

        洛神医示意四爷稍等:去去就来。

        在里面还恍惚能听到外面有个年纪不大的姑娘的声音:我们郡主叫问神医,表小姐的身体对饮食有没有什么禁忌。如今太子妃娘娘忙,把主持中馈的事,都交给我们郡主了。郡主也是战战兢兢就怕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

        四爷皱眉,太子妃把中馈不可能交给庶女,那这话里的郡主,只能是永安郡主,也就是林玉桐了。可这林玉桐要是桐桐,来了都几个月了,身边的丫头说话怎么还是这个腔调。炫耀主持中馈的事,还不分对象和场合。这样的丫头搁在院子里洒扫没问题,出门办事万万是不会用的。

        远在北康说话语气像极了桐桐的太孙名叫林玉桐但只看用人就不是桐桐风格的永安郡主还有那个据说是太子妃为了跟庶子加深关系而准备下的亲侄女陈家的小|姐。

        怎么就感觉这么别扭呢。

        因洛神医有事,他没有多呆。就告辞出来了。洛神医叫身边伺候的将他往出送。出府的路上,又听见刚才说话的那个丫头的声音,这客院住的到底是什么人?不说清楚叫我们郡主按什么规格准备嘛商人?啥商人?商人还用费心的伺候?太孙的人哦!那我知道了这两天我肯定叫人伺候的舒舒服服的

        四爷朝客院的方向看了一眼,吩咐身边的小幺:叫人盯着东宫客院出来的客人,爷等着见

        所以,石万斗怎么也没有想到,出了东宫以后,第一个拦住自己的人,会是太师府的人。更没想到,会是阴家的小孙子。

        小公子。他行礼之后才笑:没想到是您。

        四爷指了指椅子:你从北康回来?

        石万斗以为这家的孩子是被大人授意的,他太知道什么人能得罪,什么人得罪不起了。于是点头:是!刚从北康回来。

        见到太孙了?四爷好像是好奇一般,随意的问了一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