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事了与安置【3】(2 / 2)

加入书签

    杨县尉去府军,说了姜大郎怀疑皮面巾人可能是细作的事情后,府军与知府就派了两拨人马来查。

    高百户道:“康县令,疑有细作的事情不可疏忽,我们今日就得去芬芳院查探一番,请康县令做好安排。”

    “这是自然。”康县令不敢耽误,给了他们一堆文书,以方便他们做事儿;又给了一批人手。

    杨县尉就领着高苗二人走了。

    赵班头跟罗师爷去审问方家人、李宽子他们。

    都是被用过刑的,已经被打怕了,是问什么说什么,说的跟县衙给的供词一致,没有任何新鲜之处。

    罗师爷很高兴……这案子府衙已经判了,如果再审出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那府衙又得再忙活一番,太累人!

    且这案子说来丢脸,最好是赶紧结束,否则县府两衙门的面子都不好看……毕竟县府两衙门在此案上,皆有疏忽未察之责。

    ……

    罗师爷跟赵班头他们在县城呆了三天,确定县衙没断错案子后,决定于翌日一早,押犯人们回府城复命。

    临走前,罗师爷转告了康县令一番:“康县令,府衙的意思是,向南镇的里长村长们,该放的就放回去吧。这治理乡下,还得靠他们。且关押太久,要是他们的村子闹起来,又是麻烦事儿。”

    “成。”康县令答应了。

    但李村长,以及管着李家村的柳里长没被释放,他们因着疏漏与包庇之罪,被押往府城。

    不过,衙门怕村民闹事,所以没连坐李家村的村民与柳里长一族。

    而可笑的是,因着柳氏一族在向南镇乡下有些能耐,能压得住几村的村民,所以新里长还是要从柳氏一族里选。

    没办法,乡下就这样,最讲宗族情分。

    当天一早,王母也带着陶姑娘的棺木、以及几十个芬芳院的姑娘们,辞别黄白二人,准备回府城安葬陶姑娘。

    王母还留下一车厚礼,对黄阳隆与小白道:“本该登门道谢,奈何有丧在身,不好登门,只能劳烦两位恩公把谢礼送去秦姜两家。”

    又带着王二郎,给他们行了一礼:“多谢诸位搭救喜姐儿。”

    黄阳隆摆摆手,道:“无需多谢,惩恶扬善,乃是我们应做之事儿!”

    别管,反正他现在觉得自己满身正气,就想行侠仗义。

    小白看着王母花白的头发,劝道:“夫人要想开点……陶姑娘临死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您,她想您安度晚年。”

    王母听罢,又落了泪,很快笑道:“恩公放心,我还有个二儿子,他品行不错,我晚年有靠,会活得很好。”

    这话,也是说给陶姑娘听的。

    周班头则是对芬芳院的姑娘们喊话:“你们到府城后,要老实跟王田氏过日子,听王田氏安排教导,如果敢做出格之事儿,府衙会立刻派人把你们卖去牙行做奴才!”

    姑娘们吓得纷纷点头,保证道:“大人放心,我们好不容易才脱离苦海,定会好好做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