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给过年增加点颜色(2 / 2)

加入书签

“看完顺妃就假装闭门思过,谁都不要见。”

“我会吩咐杜同礼,派锦衣卫去你家大门守着,这样就没人敢登你的门了。”

锦衣卫守门,任谁都会认为他被太上皇给禁足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就没人敢再去找他。

“接下来,没有诏书你就一直在家待着。”

“等到胡美被处刑,你再上书请求为他一家收敛尸身。”

“到那个时候,事情差不多就成定局了,你也不用再躲着了。”

朱柏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这件事情他确实没办法参与,如果胡美犯的是别的罪,哪怕是造反,他都能站出来求情。

朱元璋也不会拿他怎么样,最多训斥几句,然后私下会夸他有孝心。

天下人提起此事,都会竖起大拇指赞一句有孝心。

唯独秽乱宫闱不行,这个事儿他说什么都是错。

求情?会成为笑柄。

不求情?同样会被人看笑话。

假装被禁足,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

没有任何人能指摘他什么。

“好,等会儿我就进宫,你尽快把锦衣卫派过来。”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才问道:

“你说,这次分封会不会有我一个?”

陈景恪果断否决:“你现在分封,自己才华不得施展是其一。”

毕竟分封在南洋,前途受限。

“其二,也会让太上皇和胡顺妃彻底失去和解的可能,我相信胡顺妃也不想带着遗憾离开。”

朱柏不敢置信的道:“我爹和我娘还有和解的可能?”

陈景恪说道:“毕竟几十年的夫妻,还有你这个儿子在,哪有什么解不开的死仇。”

“等陛下的气消了,大家帮忙从中说和,关系就缓和了。”

“恢复她尊号的可能性不大,但让她从冷宫出来,将来安葬皇陵应该没问题。”

“如果你能在交趾干出一些成绩,这个过程会更加的顺利。”

前三十年子凭母贵,后三十年母凭子贵。

他的功劳越大,朱元璋原谅胡顺妃的概率也就越大。

朱柏兴奋的道:“好,我知道了,这个分封不要也罢。”

“我会好好的为朝廷经营交趾,争取早日让我爹和我娘和解。”

陈景恪笑道:“你能如此想再好不过。”

“况且,太子肯定也不希望你这么快封藩,他还想留你帮他打天下呢。”

朱柏的能力毋庸置疑,这些年在交趾干的相当出色。

当初朱?以横扫姿态拿下交趾,又镇守了将近一年,在那里建立了初步的统治。

但交趾环境恶劣,华夏支脉众多。

这些支脉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华夏后裔的身份,对大明多有不服。

朱?离开后,那些山民就时常出来劫掠作乱。

长此以往,交趾很有可能会得而复失。

最可虑的,还是这里变成大明的伤口,持续流血。

然后朱标就将朱柏派过去镇守。

他到了之后,整顿军备、安境保民,亲自率兵剿灭仇视大明的部落。

现在交趾境内,已经没有大型的反大明部落了。

不只是军事方便,民政方面也同样干的很出色。

安顿流民,鼓励农耕,还主动招抚山民……

现在交趾依然时有叛乱,但大环境已经好了太多。

不过这种局面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需要一个可靠又有能力的人继续镇守。

朱柏无疑是最合适的。

无论是从个人感情,还是从现实需要,陈景恪都不希望朱柏离开。

朱雄英也是同样的想法。

而且他们对朱柏有着更高的期望,那就是帮助朝廷平定整个中南半岛。

这里是陈景恪规划的粮仓,是帮助大明熬过小冰河期的关键所在。

对于朱柏个人来说,平定中南半岛的功绩,也足够他在史书上单开一页了。

相比起来,分封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反正作为亲王,封国是少不了的。

就是早晚而已,没必要急于一时。

他自己其实也不想走,之所以问分封的事情,不过是想尽快将胡顺妃接走,毕竟冷宫的日子不好过。

现在有了陈景恪的这一番谋划,他顿时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好好在交趾干,帮助父母和解,同时还能完成个人对功业的追求。

何乐而不为呢。

因为宫里有事儿,朱柏也不方便在这里多待,两人又聊了几句,他就起身离开了。

之后如陈景恪计划的那般,他先是去拜见了朱标,然后见了朱元璋和马娘娘。

最开始他提出要去见母亲,被老朱给拒绝了。

然后他跪在地上哭的涕泗横流。

老朱被哭的受不了了,就赶苍蝇一般同意了他的请求。

他走了之后,老朱立马就露出一副很欣慰的样子,老十二是个孝顺的孩子啊。

不过等朱柏探视过胡顺妃,老朱又陡然变脸,下令斥责了他,并责令在家中禁足。

未经允许不得外出,不得与外人有任何接触。

如果没有去见过陈景恪,朱柏肯定以为自家父亲在生自己的气。

但现在他却明白,这是老朱在保护他,让他置身事外。

心中别提多感动了。

再说群臣,朱柏回京他们可是一直盯着的,都在等着看他的反应。

很多人甚至已经准备好,如果情况不对就将他也拖下水。

然而事情的变化出乎他们的意料。

湘王刚进宫就被禁足了,大门外有足足一个小队的锦衣卫看守。

这让他们失望不已。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老朱这是在保护自己的儿子。

只以为朱柏说了什么话,惹的朱元璋不开心才会如此。

通过这件事,也再次让他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但紧接着,又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夜不能寐的事情。

老朱下旨,命徐达、汤和、冯胜等人接管了禁军。

同时还命晋王朱?、燕王朱棣,暂缓边境攻势,将主力抽调回关内。

这意味着什么再明显不过。

上次这么大动干戈,还是胡惟庸案。

也就是说,太上皇准备大开杀戒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