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不同的管理方式(2 / 2)

加入书签

而是真心实意。

顾泽的确曾经这样提醒过他。

在他看来,李涛在工作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值得挑剔的。

能力也好,责任心也罢,都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可能是因为家庭,以及之前的经历,造就了他比较严肃的性格。

说话办事谨慎有余,圆润不足。

说白了就是有时候比较严苛以及死板。

这1点在他当组长的时候,是1个很大的优势。

最起码可以很好的管理小组成员,能够让他们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很快的做出成绩。

这从每个月鼎盛集团华安分部,4个小组业绩比拼,李涛小组总是第1就能看得出来,他这种性格的确对工作非常有帮助。

但也只局限在组长层面上了。

等他真正成了店长,站的位置不同,做事的方式自然也需要进行1些改变。

到那个时候,严格的管理肯定是必不可少的,但适当的圆滑也不可或缺。

因为等他成了店长,直接面对的就不是基层业务员了,而是各个小组的组长。

不是所有人都是和他1样的性格,也不是所有人管理小组的方式都和他1样。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1味的严苛,那么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毕竟等他成了店长之后,直接面对的就已经不是基层业务员了,而是各个小组的组长。

面对基层业务员的时候,这么做没有任何问题。

顾泽也是从基层1步步走上来的,他很清楚基层员工对于公司的归属感,大多数都不会太强。

而且如果没有严格的监督,大多数人很容易就会懈怠。

哪怕明知道他努力工作,是为了自身能够拿到更高的工资,也依旧会因为惰性而偷懒摸鱼。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能,这1点谁都不可以免俗。

因此,对于基层员工,自然需要1些规章制度去制约,有人在后面去督促,才能让他们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

但在组长层面就不1样了。

虽然组长是鼎盛集团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但毕竟已经是领导了。

他们在管理各自小组的同时,也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意识的区别对待了。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做事的方法也不1样。

严苛的管理制度可能适用某些人,但也有可能另外1个人做不到像他那样。

有的组长带领团队的时候,喜欢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去约束组员,制定各种各样的奖罚制度,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而有的组长2是喜欢和员工们打成1片,走亲民路线,我这种方式去和他们拉近关系,进而让团队拧成1股绳,共同前进。

可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思路。

远的不说,就说鼎盛集团华安分部这4个小组,各个组长的管理方式就有很明显的差别。

李涛采用了就是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组员的督促也是4个小组中力度最大的。

再加上他本人的确能力足够,结果就是他所在小组业绩1直保持在第1的位置上。

当然,小组所在成员的压力,也是其他小组比不上的。

也幸亏之前分组的时候,顾泽就考虑过这方面的因素,在李涛小组成立之后,特意了解了1下他所在小组组员的性格。

发现也都是那种埋头苦干,1心拿高工资的人,也就没有多问。

谢振这个组长的管理方式是最奇葩的。

直白说,就是没有什么管理方式,完全放任自流,野蛮生长。

也就是这家伙有足够的底气和依仗,才敢这么做,再加上顾泽暗地里观察了1段时间之后,发现他小组成员都比较自觉,这才没有干涉,不然的话绝对不可能任由谢震这么胡来。

毕竟他作为店长,自然要为公司每1个员工负责。

谢振是他安排担任的组长,如果因为这家伙的撒手不管,让他所在小组的成员蒙受1些损失,那就是他的责任了。

幸好最坏的结果没有发生。

谢震这个组长虽然不管事,但组员们争气,业绩反而超过了其他两个小组排名第2。

别说谢震了,包括顾泽这个店长在内,整个华安分部有1个算1个,都对此表示十分诧异。

都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结果。

本来包括李涛在内的其他几个组长,都等着看谢震笑话呢,毕竟作为组长,完全撒手不管,小组业绩怎么可能做得好。

谁能想到,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尤其是另外两个组长,更是无地自容。

他们费尽心思使用了各种手段,甚至连自己的工作都放下了1部分,就是想着把小组业绩做出来,好在顾泽面前露露脸,不辜负他任命他们为组长的这番好意。

可是谁想到,结果出来之后,他们连谢震这个甩手掌柜都比不上。

李涛的能力,他们也都清楚,也知道顾泽有意让他成为下1任店长,输给他两个组长,没有任何不服,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可是输给谢震这么1个吊儿郎当的家伙,就让他们有些接受不了了。

为此,他们好好反思了1下自己的管理方式,下定决心在之后1定要超过谢震小组。

不然的话,这个组长的位置他们都不好意思继续坐下去。

毕竟在他们两个组长带领下,小组业绩反而干不过1群基层业务员,这个结果实在是有些打脸。

哪怕顾泽并没有因此对他们说过任何重话,他们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

而真正让他们无地自容的是,每次谢震在他们面前得意洋洋的调侃时,他们却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话去反驳。

谢震是什么人他们当然也清楚,也知道这家伙平时对工作的事根本不上心。

本来他们在羡慕对方的同时,心里未尝没有1点点鄙夷。

没少在心里面暗自编排他,只不过是投了1个好胎,家里有钱而已,论工作能力根本比不上他们。

甚至没少在心里暗自琢磨,如果他们有谢震这么好的家庭条件,现在的成就绝对远远超过对方。

可惜的是,这种心理优势没有保持多久,就被赤裸裸的现实给打破了。

同为组长,他们所带领的小组业绩比不上谢震小组。

先别管谢震在这个过程中,究竟做了多少贡献,也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就放在那里,谁也没有办法去否认。

比不上就是比不上,解释再多,找再多理由和借口,也没有任何用处。

甚至谁又敢说,会不会正是因为谢震当了甩手转掌柜,彻底的让组员们自由发挥,才能让他们爆发出这样的能量呢?

所以说成王败寇,不管他们之前怎么在心里瞧不上谢震的工作能力,但人家赢了他们,那不管说任何话,再怎么调侃,他们也只能听着。

还是那个道理,输了就要接受立正挨打的结果。

不过谢振得意洋洋的样子也刺痛了其他两位组长,当时没有说什么,但看脸上的表情就知道他们肯定是定了决心。

个个磨刀霍霍的想要大干1场,在下次超过谢震小组,好反过来让他尝尝被人奚落的滋味儿。

而谢震小组的成绩,同样出乎李涛的意料之外。

也让他真正开始反思顾泽交代给他的那些话。

开始思考,等他真正成为店长之后,该怎么管理华安分部。

又想到谢振以及其他两个组长各自的性格,以及他们管理小组的方式,李涛若有所思。

“看来到时候还真的需要因人而异,用不同的态度对待他们了。”

“店长说的对,我到时候已经不再是组长了,想法和观念必须跟着改变,不然的话,管理起来还真有可能出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

不1样的位置,自然需要做出不1样的改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