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顾衡:我本将心向明月(2 / 2)

加入书签

父亲是太子太傅,景帝登基后便封他为阁老兼任丞相之职,景帝对顾家可谓是全心全意信任。父亲也是忠心耿耿。

站在百姓的角度来说,景帝会是个庸庸碌碌的皇帝,但站在顾家的利益上来说,只要不出格,顾家只会越来越繁盛。

所以,我完全可以不冒这个险。

她早有准备,丝毫不慌乱,笑盈盈的说,“无用的帝王最容易产生奸臣,没有永远的安稳,不思进则只能退。”

我不置可否,只有变化才是永恒,有朝一日傅戎也会变,顾家的处境未必会比现在更好。

“景帝遇事温吞保守,过于死板,只怕顾尚书的想法再过几十年也无法施展。”她眼睛亮亮的,和三年前判若两人,“王爷说,若想真正富民,必要开海市,修运河。”

为官者,都有为民请愿的想法,除去顾氏一族的权衡,我也有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修运河,开海市,打破士农工商的压制,鼓励百姓行商。另外也打破是田就种稻谷的传统,推行因地制宜,当地种什么丰收便只种什么。

我和父亲提过这个想法,还没说完父亲就打断了,他和景帝都是求稳保守的,他们拒绝推翻几百年累积下来的传统。

“王爷见江南洪涝,百姓亟需赈救,官府却依旧迂腐固执。十分心疼,若能赐福百姓他愿意去走前人未走之路。”她很是诚恳,“王爷有造福万民的心,也愿意拿十足的诚意求贤能之士。”

其实她说全对,这些年来我一直藏拙,大多数人逢迎我,是因为我的家族,我的策略他们也是点头,但是掩饰不住笑意。

“你觉得我的策略当真可行?”

“顾尚书何必谦虚,王爷常说你是天生的相材,只是未逢明主。”

她说话时,一双杏眸总是那样诚恳的盯着你,语气温和叫你忍不住去信任。

我不由拿她三年前的模样对比,她身上早已没有小姑娘的怯懦和狼狈,取而代之的是雨过天晴,万里晴空。

“王妃入京可回过苏家?”我随意找了个话题,窗外湖光粼粼,莫名有了闲聊的欲望。

“没有。”她很坦承,而后又补充道,“他们早将我从族谱除名,说苏府没有做逆贼的女儿。”

我没有从她脸上找到愤懑或者是难过,她很平静的说,“我向来亲缘浅薄,他日我若是败了他们也不用难做,我若是胜了便求王爷留他们一命,送他们回故土安享晚年吧。也算是报答了他们的养育之恩。”

没有自怨自艾,坦然接受,很是洒脱通透。

“不觉得遗憾吗?”受父母恩却少了那么点缘分,不觉得难过和委屈吗?

她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年少也有诸多不平,现在有一人敬重我爱护我,他填满了那些沟壑,便不在觉得遗憾,我心安处是故乡。”

我听说过,七王爷对她很好,年少夫妻,患难与共,一瞬间我竟然有些羡慕。

官场沉浮,如履薄冰,若某日,我头顶的乌纱帽掉了,可也会有这样一个女子不离不弃的跟身旁?

心动大概就是从那个假设开始的,趁着合作的往来,我忍不住偷偷留意她的消息。

她喜欢跟着小兵游览山考察地势,她马术学了没几年但是骑起来很是飒爽,为了方便她穿着男装,华彩风流丝毫不输男子,营中的小兵对她很是敬佩。

当听到每次七皇子归营她都会提前半个时辰在外面等候盼望时,我独坐在书房中,生出了一丝落寞。

关于她的消息我没有让人刻意去搜集,不止那里听的,七零八落听过就记得,片段积攒的多了也能连起一二。

回想起来,心中虽有波澜,我却并没太在意。直到听闻她被俘,长随惊叫,“公子怎么了?脸色白的吓人!”

我立马给傅戎写了信,等送出半日才想起来,我叫的是顾家的人,信上还盖了我的私章。

二十年来,第一次行事如此漏洞百出。我问母亲,“为什么会为了一个人方寸大乱?”母亲说;“关心则乱。”

可是我为什么会关心呢?大概是我和她是一条船上的人,我和她结盟,她若是出事如何实现推新政。我不敢多思,胡乱的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

傅戎赶回来,景帝以苏折桑要挟傅戎退兵,傅戎犹豫了。苏折桑却大喊,“王爷不必管我,进兵攻城,机不可失!”

我也在城墙之上,站在父亲身后,傅戎拧着眉头陷入了两难之地,身后数万大军与一个女子,这个天平本身就是倾斜的。傅戎只差这一城,胜利就在眼前,怎么可能退步?

我看着那个视死如归的背影,她被捆着,也只有细细的一条,瘦的厉害,内心不敢接受她就这要赴死,在苦尽甘来的前一刻。

在僵持的时间里,我背着父亲进宫找了景帝。郢合早就回天乏术,众人虽不承认,却心知肚明。

我弄醒了重伤昏迷的景帝,把他带到城门口,他说:“开城门——”

父亲死死的盯着我,一箭射过来。

我背着父,扶持傅戎上位。

城门大开时,父亲没有降,而是带着那些愚忠的臣子,挡在了景帝身前,苍老的声音大喊:“清扫逆贼,誓死不降!”

那个固执的身躯终究没拦住汹涌而入的千军万马,他和郢合一起湮灭,死在大晋王朝的马蹄下。

父亲很早就告诉我:“皇城脚下尸骨累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他最终也成为了其中一具,洛阳顾氏祠堂中又多位碧血丹心的阁老。

父亲那箭偏了,射穿了手臂没有射穿心脏。

我知道,他不怨我扶持傅戎,我和他政见不同。

但是他恨我劝景帝投降,一代君主可以死却不能受此侮辱。

大约在很久之前,我问父亲说,“若是我与父亲政见不同,父亲会生气吗?”

父亲说,“为臣者,效忠君主为民请愿没有对错之分。七王爷确实比景帝更有魄力。但誓死效忠景帝,这是我的夙愿。”

“若他日风云变,只要你保护好洛阳顾氏,对的起先祖的托付,我不会怪你的。只是你也不要劝我回头,我也有我的追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