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第151章 争权(求追)(1 / 2)

加入书签

第151章  争权(求追)

    南郑。

    一将引数骑,自北面匆匆而行,正是汉中太守、镇远将军魏延。

    北门口。

    魏延的长子魏昌,策马静候。

    见到魏延归来,魏昌连忙策马迎上。

    魏延面容冷毅:“可有探得,如今都有谁在争北伐主帅?”

    原本魏延在督巡汉中各驿道的粮仓修筑,骤闻刘备要在南郑登台拜将挑选北伐主帅,魏延顿时呆不住了。

    昔日刘备在委任魏延为汉中太守时,曾问魏延有何想法。

    魏延豪言“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虽然上回刘备让魏延在汉中通往长安的驿道上修筑粮仓,是作为疑兵来麻痹曹操的,但魏延并未将修筑粮仓的事敷衍应付,而是认认真真的在修筑粮仓。

    更是招来了大量的汉中本地人询问地理地质气候变化,确保修筑的粮仓不会因为不可抗力因素而出现纰漏。

    魏延出身低微,本只是义阳耕田为生的民户,曾因暴揍不法豪强的子侄而被迫去山中当猎户。

    因为仰慕刘备名声而与同乡人刘邕、傅肜、郝普等人拖家带口,托身于刘备。

    刘备见魏延果敢有勇力,行事又有忠义,仿佛看到了青年版的关羽,心中颇为喜爱。

    又见魏延性格过于偏激,遂替魏延取字文长,以此来勉励魏延多读书,增长见识,以文养性。

    而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初率部曲随刘备入蜀,就屡立战功,升任牙门将军。

    汉中之战后,刘备又提拔魏延为汉中都督,称王后更是以魏延为汉中太守,官职也从牙门将提拔为镇远将军。

    不仅全军哗然,甚至连张飞都不能理解刘备为什么会对魏延如此器重和信任!

    魏延性格高傲,性情也极为恶劣,仿佛一柄随时都出鞘的利刃,谁碰就砍谁。

    同乡人郝普曾劝魏延不要总是对周围人抱有恶意,要多结交朋友,朋友多了路才好走。

    魏延却是反驳郝普:没必要去进行无用的结交,倘若一时不察,错误的结交了心思不良的朋友,又因此误了左将军大事,我等万死难恕其罪。

    后来郝普被好友邓玄之出卖,中了吕蒙的诡计开城投降,魏延就更厌恶跟周边人结交了。

    魏延更是常对长子魏昌道:大王待我父子恩重如山,我父子就应该只忠于大王;与其耗费钱粮精力去结交那群营营之辈,不如善养士卒,为大王打造能陷阵先登的精锐之士。

    刘备听闻后,更欣赏魏延的品行。

    敢战敢打又忠心,这样的骁将哪个主君会不喜欢?

    魏昌不敢怠慢,连忙道:“后将军,右将军和左将军,都在争这北伐的主帅。”

    “孩儿还打探到,法尚书被贬去越嶲后,大王就将尚书令一职搁置了,依旧由军师将军府暂掌尚书令相关的事务。”

    “奇怪的是,诸葛军师又将军师将军府的公文全部给了长子诸葛乔批阅,诸葛军师每天都抱着兵书战策在研究,尚书刘巴、杨仪等人,对此颇有微词。”

    “成都有人猜测,诸葛军师也可能会竞争北伐主帅。”

    魏延轻哼:“马超有勇而无仁,背父叛君,虐杀州将,又戮其亲眷;虽然能得羌胡心,却被州人厌恶。”

    “大王素以仁义行事,故而受士民爱戴;昔日在荆州时,我等也是因为大王的仁义才会托身于大王。”

    “大王要定秦川,兵锋虽为主,但必会以仁义为辅,若用马超为北伐主帅,雍凉士民皆会畏而死战。”

    “北伐大事,涉及军务繁多,后将军年老体衰,如何能有这精力?”

    “右将军骁勇善战又久随大王,论威望论军职,若大王允许右将军来争这北伐主帅,我未必能争得过。”

    “至于诸葛军师,若诸葛军师要当这北伐主帅,我情愿为先锋。”

    魏昌疑道:“诸葛军师虽然懂军谋,但从未统兵,若让一介文人统兵,岂不是视三军安危为儿戏?”

    魏延斥道:“不可妄言!昌儿你要记住,倘若诸葛军师要当这北伐主帅,那必定是大王授意。”

    “我若不支持诸葛军师,那就是不支持大王,大王又岂会视三军安危为儿戏?”

    “不用多疑,让将士们都打起精神来,不要让大王看到我等惫懒了军务。”

    “谁要敢延误了军务犯了军规,严惩不贷。”

    “若大王以我为北伐主帅,我必为大王取关中;若大王不以我为北伐主帅,我也不能被大王委任的北伐主帅小觑了。”

    魏昌见魏延发怒,遂不敢再胡乱评价。

    成都。

    尚书杨仪寻到了尚书刘巴,满腹抱怨:“虽说军师暂代了尚书令的公务,可军师竟让诸葛乔那稚子来批阅公文,真是儿戏。”

    “法孝直因为孟达的事被贬越嶲,基本上已经回不了成都了;以子初兄的大才,这尚书令当由子初兄来担任。”

    “如今我等却要受诸葛乔来约束,这稚子能懂什么?竟然连续驳回了我的三次公文!”

    “我与他争辩,他竟然说我高谈阔论,不了解详情就胡乱给朱提太守评定优劣。”

    “那是我胡乱评定吗?朱提太守邓方,在任期间竟然将府库的钱粮全都分给了蛮夷,这都是刺奸确认过后连邓方都亲口承认的。”

    “是谁高谈阔论?是谁不了解详情?”

    “他只是代诸葛军师批阅公文,他不是尚书令也不是军师将军,哪来的资格喝斥我?”

    杨仪越说越气。

    都是跟诸葛亮的同辈人物,又官居尚书,如今居然被一个小辈给训斥。

    类似的事,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杨仪早就憋了一肚子火。

    想到刘巴送的公文同样被诸葛乔驳回过,且对诸葛乔也是颇有微词,杨仪遂来找刘巴诉苦。

    刘巴见杨仪一堆怨言,不由蹙眉。

    虽然刘巴对诸葛乔也有不满,但刘巴并不想跟杨仪在这背后议论,道:

    “诸葛军师让诸葛乔来代为处理公文,是得到大王许可的,大王为此还专门下了一道临时批文。”

    “诸葛乔并未违背成都的法令规矩。”

    杨仪见刘巴态度模糊,心中顿有不满,但表面依旧装作对诸葛乔很生气的模样,提议道:

    “子初兄,大王可以下这临时批文,也能将这临时批文收回去。”

    “不如你我同往劝谏大王,请大王收回成命,让子初兄来代掌尚书令。”

    刘巴扫了一眼杨仪,心中多了几分鄙夷。

    在我面前你还敢玩这种伎俩,伱想自己当这尚书令,却让我去承担大王的怒火?

    你当我刘巴是什么人?

    “杨尚书,劝谏的事,我不想参与,而且我认为诸葛乔上次驳回我的理由,也是有些道理的。”

    刘巴个性清高。

    若是看谁不爽,刘巴就是真会不爽,压根都不带掩饰的。

    包括刘备张飞在内,刘巴若想不理谁,就没人能强迫。

    如今见杨仪不爽,自然也不肯给杨仪面子,当即就回绝了杨仪的提议。

    杨仪见刘巴不肯出头,只能忿忿而去。

    “刘子初不肯劝谏,那我便亲自去劝谏。”

    “法正如今被贬,以我的才能如何当不了这尚书令?”

    “哼!我本想让刘子初当几年尚书令再取代他,竟然如此不识抬举!”

    杨仪是个很自负的人。

    总是自认为才冠当世,诸葛亮法正等人只是占了跟着刘备时间早的便宜。

    杨仪自认为,若是先诸葛亮和法正一步替刘备策谋,立足荆州拿下益州也是轻轻松松的事!

    怒气冲冲的杨仪,拿着跟朱提太守邓方有关的公文就来寻刘备,要请刘备决断。

    刘备扫了一眼公文,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

    “威公,你对朱提郡的情况不太了解,孔山此举并无不妥,伯松驳回你的评定也是合理的。”

    “邓孔山在朱提的功绩,理当为优异。”

    杨仪不服:“大王,这朱提郡也是大汉的土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蛮夷若是不服,那就打到他们服。”

    “邓孔山身为一郡太守,不敢以军威震慑蛮夷,却要用钱财去讨好蛮夷,岂不是有辱大王威名?”

    刘备心中不悦。

    邓方是谁?

    那可是刘备在荆州招募的优秀人才,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着刘备入川,屡有功绩。

    邓方为人又不重钱财,果敢勇武,担任朱提太守四年,夷人信服,郡内豪强也不敢生乱。

    不像马谡治理的越嶲,汉夷矛盾日益严重,还得法正去接替马谡。

    只是花了点钱粮就让朱提郡汉夷和平共处,这都不算政绩,难道马谡在越嶲任职时想跑路就算政绩?

    “威公,这事就不争论了,就按伯松的意见处理吧。”刘备不想因为这点小事而跟杨仪争论。

    杨仪见状,又提议道:“大王,恕我直言,我认为需要尚书令批阅的公文,不应该集中由诸葛军师负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